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亦炎  黄赟 《今日上海》2010,(2):52-53
在广元公寓通往上海交通大学浩然科技大厦的路上,人们每天都能看到一位步伐矫健的老先生,他就是耄耋老人,中科院院士杨槱。“我每天都要到办公室看看书,写写东西,这样感觉生活很充实。”杨槱这样说道。年近九十的杨槱回顾以往的工作生活,他的信条是:到需要我的地方去。他讲述了关于他名字的一段往事。  相似文献   

2.
《政协天地》2010,(1):27-27
诤言院士钟南山 在众多的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赞赏和喝彩声中,钟南山院士的发言令满场皆惊。他说:“领导不在的时候代表们的发言挺多,而且讲得很深;领导在的时候,很多代表10分钟的发言,8分钟用来对报告、对自己歌功颂德,我感觉这样气氛不太好。”  相似文献   

3.
黎鳌院士的忌日将至,几天来,心里沉甸甸的。一年了,黎鳌院士的形象仍不时在我眼前浮现。寄托哀思的唯一方法,是把去年他去世不久写下的一篇纪念文字重新整理出来。   黎鳌院士走了,我无论如何也不相信这个消息是真的。来电话的朋友说,只听说在电视里播了黎院士的消息,  相似文献   

4.
王琳 《民主与法制》2011,(25):42-42
院士兼职要不要废除,这一议题落入是非圈已颇有些年头。但兼职的院士仍不在少数,批评者和被批评者少有交集。“你批你的,我兼我的”成为常态。  相似文献   

5.
《人民公安》2014,(2):40-51
为“家里人”办好事办实事 张磊(北京)从事社区工作以来,我每天下社区开展工作都会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我的笔记本的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老百姓就是我的父弱,辅区居民都是我的亲人。”  相似文献   

6.
《干部人事月报》2011,(6):32-32
HR来信:我公司招用保洁员张某,双方口头约定每周工作五天,每天工作四个小时,工资15元/小时,保险自理,工伤自负。  相似文献   

7.
扎根一线,奉献不止 去年11月,全国巡回报告结束后,单位考虑到郭明义工作繁忙,要给他配一辆专车。但他坚决不肯:“我习惯了每天走着到现场,每天步行勘察路况,每天和工友在一起,还是把车配给更需要的同志吧。”  相似文献   

8.
丁传贤的院士风采我从未走近过工程院院士。在我眼里,他们一定是气宇轩昂、风度翩翩的大学者、虽说工程院院士的设立只是近几年的事.但这个工程技术养最高、最权威的称号毕竟和原先的学部委员、现今的科学院院士是等量齐观的概念.全国至今只有300多名,而上海硅酸盐...  相似文献   

9.
张莎 《中国保安》2012,(4):76-76
我是一名美容技帅,我工作的美容院在北京·家大型连锁超市楼上。每天上、下班或休息的时候经过超市,我都能看到超市的保安员。他们来自不同的城市,带着不同的乡音,但却有着共同的微笑。每天看着他们为超市的安全不停地忙碌着,我渐渐地了解到,他们的工作远远不是看大门这么简单。他们还负责店面顾客、员工和外来人员的安全管理;商品和资产的安全管理;收银区、金库、送款等钱财安全;消防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0.
《中国保安》2012,(19):27-28
我是武装押运战线上的一名普通员工,从事押运工作已经8年了,现:是天津保安华宝护卫押运有限公司第:五分公司的一名车长。我非常喜爱、珍惜这份工作,在这份工作中我感觉自己的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实现。每天我和所有的押运员一样,在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的时候就来到了单位,  相似文献   

11.
凤凰南翔     
白蓝 《台声》2000,(12)
我国年轻的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玉芬教授,近期欣然南下,离开了她工作多年的北京清华大学到厦门大学任教。她风华正茂,才华出众, 1991年她才 43岁就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凤毛麟角,这在我国科学界也是少见的。由于她的加盟,使厦大化学系的中科院院士增至 6人,真正成为南方之强。   日前,我见到了赵玉芬院士,并与她进行了深入交谈。她是河南人, 1948年生,从小在台湾念书, 1971年毕业于台湾清华大学,取得学士学位后即去美国纽约州立石溪分校上学,因入学测试成绩优异直读博士, 1975年获博士学位后就在该校和纽约大学化学系进…  相似文献   

12.
张能秋 《人大论坛》2009,(10):48-48
人们常说,干一行爱一行,方显敬业精神。我前年才调入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工作,可以说算是一个新兵,所以我对办公室的工作决不松懈,认认真真地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我自认为还是十分敬业的。我每天处理完公文和日常事务后,就是看书。刚开始我不知道看什么书籍能学到人大业务知识,直到有一天,无意中发现了一本《人大论坛》杂志,我就细细品读,才知道里面有很多知识是平时学不到的。  相似文献   

13.
热望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召开农工党北京市委会主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副会长陆道培知道中共中央与国务院将在今年下半年召开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我十分兴奋和激动。卫生工作是关系到每家每户的大事,它关系到生、老、病、死,亦关系到一个被称之为人类“永恒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这个题目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当然,还需要加个修饰语:“对很多人来说”,否则,会伤害那些真正热爱学术的教授们。我记得院士王选说过,院士只是个荣誉,是对过去成就的一种肯定,并不代表现在有多高的水平,人最富创造力的时光是中青年时期,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当了院士就高人一等。不过,这里所讨论的“教授”和“院士”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评上院士者已经比较年长,而且一个人往往要凭借自己事业的高峰才能进入院士的行列,因此,一个研究者成为院士之日,固然不敢说学术事业已经结束了,  相似文献   

15.
小楼春秋     
小时候当有人问起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我说是公安局的,人家又问干什么的,我说不知道。其实我知道爸爸是便衣警察,是抓坏人的。可我当时保密意识极强,好像爸爸是个地下工作者我决不能暴露他的身份。那时爸爸工作很忙不是每天都可以回家,节假日也不能正常休息。有一年...  相似文献   

16.
情系罗布泊——记程开甲院士吴水清祖国给了我很多荣誉,我无以回报,只有更加努力地工作。——程开甲有一位科学家钟情罗布泊,一生中最美好的25年时光都在那儿度过。他曾是欧洲最有声望的理论物理学家玻恩的研究生,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的研究员;他曾是南京大学物...  相似文献   

17.
老骥伏枥 情在中国──记数学大师陈省身张瑾君1996年6月,中国科学院第八次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沃尔夫奖获得者、当代著名数学家陈省身以首批外籍院士的身份应邀出席了本次大会。在欢迎仪式上,陈省身作了精彩演讲。他说,“我很感谢大家投我一票。回国一看,我发...  相似文献   

18.
三十多年前,我在基层工厂工作。那时的我非常向往旅游,尤其是对革命圣地韶山、井冈山、延安等地,充满着憧憬和遐想,但当时没有条件实现。一是没有时间,每天要上班;二是没有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19.
王桂明 《中国保安》2012,(12):66-67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各种新鲜事物接踵而至,保安工作也时刻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作为保安队伍的基层管理者,怎样使自己的思想和工作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如何围绕保安服务业做好各项工作,对于我来说,每天部是一个新课题,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一下自己对基层管理工作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每天,当我用拐杖撑着走上二楼教室时,虽感困难重重,但我的脚步却是坚韧不拔的。因为在我的身后,有着袁立伯伯以及社会上所有关心我的好心人,催我奋进,使我每天都感受到自信与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