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4 毫秒
1.
中国龙文化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龙是中国最为神圣的动物神,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源流最为久远、延续时间最长的的文化现象之一,同时也是最为复杂的文化现象之一。龙文化主要具有六方面的特征:悠久性与延续性、多元性、政治性、多样性、地区性和民族性、综合性。从层次上来看,中国龙可分为生物龙、文化龙、政治龙、艺术龙、宫廷龙、民间龙、儒教龙、道教龙和佛教龙等。  相似文献   

2.
创新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早在几千年前中华民族便高度重视创新。《尚书》曰:“作新民”。《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华民族的辉煌源于创新,中华民族在近代史上的耻辱与黑暗源于创新的缺位与失落。历史翻转到新千年、新世纪,中国领导人、中国人民经过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又一次高度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这是中华民族之大幸。显然,创新既需要政治号召与呐喊,也需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深层次的理性思考、科学研究。作为一名领导干部,邓三龙立足领…  相似文献   

3.
郑永 《台声》1999,(12)
“图腾”是原始社会的人认为跟本氏族有血缘关系的某种动物或自然物,一般被用作本氏族的标志。对中华民族来讲,影响范围最大、影响程度最深的图腾就要说是“龙”了。“龙”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图腾,也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它身上有鳞,头上有角,能走能飞,还能兴云降雨。也正因为龙具有这样神奇的力量,所以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龙也逐渐成为具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封建是权的象征。它的形象也逐渐成为了张牙舞爪。虎视眈眈的帝王龙形象。那么,中华民族为何要以龙作为自己的古老图腾?这种高翔云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帝王龙形象是否就…  相似文献   

4.
试析苗族的龙崇拜及其造型艺术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龙图腾是苗族主图腾,龙崇拜是苗族祖先崇拜的主要反映,分析了苗族龙 文化中浓郁的农业意象和生殖意象,并指出苗族龙的造型艺术经过了“娱神—娱己—娱人”的嬗变 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确对待困难半年前,本刊专论曾指出,中华民族正处在一个很紧要的历史关口: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到了关键时期,稳定处于特殊岁月。“历史关口”、“攻坚阶段”、“关键时期”、“特殊岁月”,一方面说明我们伟大事业已经顺利发展到离胜利不远的时刻了,已经是“曙光...  相似文献   

6.
考古学文化与中华民族起源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为指导,从考古学文化的角度讨论中华民族起源问题。关注的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一、考古新发现与中华民族起源的时空关系问题;二、考古学文化的区系划分与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三、从民族起源的角度看考古学文化的内涵和性质;四、中华民族起源阶段的基本特点及若干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7.
传统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在生活和劳动中创造的伟大文明,是我国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正如美国当代社会学家希尔斯所言:“传统意味着很多东西。……决定性的标准是,它是人类行为、思想和想象的产物,并且被世代相传。”传统民间艺术深厚的文化内涵承载并滋养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神,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作为原动力推动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它所创造的精神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艺术本身。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一重要论述对于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依托和归宿,反映了一个民族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所传承下来的特有的传统、习惯、精神、心理、情感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文化之林独树一帜,千百年来一直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根基和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9.
今年,濮阳市结合实际,在全市上下开展了以“热爱濮阳、增辉中原”活动为载体,以巩固提高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上新水平为目标的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其主要做法是: 一、精心组织龙文化活动周,展示濮阳新形象 濮阳是龙的故乡,充分发挥和挖掘龙文化优势,展示濮阳良好形象,是今年“热爱濮阳、增辉中原”活动的一个主题。为此,我们精心策划、组织了中华龙文化周活动。活动周期间举办了融歌舞、小品、相声于一体,诸多明星同台献艺的大型开幕式,先后开展了“龙文化与中华文明研讨会”、“龙吟诗会”、“舞…  相似文献   

10.
廖敏 《传承》2012,(15):20-21
“两江板凳龙”不仅满足了现代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其体现的亲情、友情、团结、拼搏精神更是有助于建构民众的核心价值体系。“板凳龙”和很多传统民间艺术一样,也面临着萎缩甚至失传的困难处境。构建平台、保障资金、培养人才、借鉴其他省市发展文化的经验才是传承和发展“板凳龙”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河南:华夏姓氏主要发祥地树有根,水有源,花田羹勇是龙类的天性。我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文化,中华民族向来珍重“木本水源”,尤为重视自己的祖根。9月20日,来自台湾、福建、广东、广酉、湖北、江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和韩国、菲律宾...  相似文献   

12.
唐镇乐 《新东方》2012,(1):3-I000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口号,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新航标和新期待。对具有不少“世界大国”头衔的中国来说,这更是综合国力本质上的提升与创新。标志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以文化取向为主要特征的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曾波 《创造》2023,(2):58-60
<正>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指出:“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和指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4.
四川客家龙     
1999年“世界旅游日”,“四川客家龙”在成都市中心天府广场和中央电视台荧幕上第一次亮相,就博得了满堂彩,客家龙开始崭露头角。千禧龙年春节,以客家龙为“主角”的首届“四川客家火龙节”的隆重举行使其再一次大展风彩。 舞龙世家 四川客家龙,又称“刘家龙”,因为参加舞龙队的都是刘氏族人。刘氏族人在成都洛带镇已经居住了14代三百余年之久,刘家节庆吉日在古镇舞龙也有三百多年了,形成了具有鲜明客家民俗文化特色的“四川客家龙”。 龙是传说中的神异吉祥物。中国是“龙的故乡”,节庆吉日舞龙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俗文化传…  相似文献   

15.
一个吉祥的巧合——新千年刚来,农历龙年又临。据测算,千年逢“龙”,3000年才有一回。龙,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象征,龙的传说、龙的典故,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春节前夕,本刊编辑部约请几位作者走访以龙命名的一些地方,看一看在改革开放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龙的传人”已经和正在干些什么。  相似文献   

16.
龙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是受某种文化意识的支配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化形态。龙文化是中华民族创造的许多文化中最为重要、影响最为深远、最为广泛的文化,被广泛记载于众多文献中,形象地体现在大量的文物上,蕴含于亿万人的口碑里。龙子龙孙和龙的传人,经过数千年的辛勤劳动,既创造了悠久的龙文化,更创造了繁荣昌盛、光辉灿烂的龙文明。龙文化和龙文明,不仅是中原文化、中华文化也是世界文化中最为灿烂的文明之一。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濮阳西水坡考古时发现了三组蚌壳摆塑的龙、虎等图案。专家测定,蚌塑龙年代距今约6460年。由于蚌塑龙是迄今发现…  相似文献   

17.
每一位炎黄子孙。谁不极度信仰龙?谁不顶礼膜拜龙?但有谁真正见过龙?然而中国龙文化似乎与中华民族的文明同一源头。几千年来.它任具有开天辟地的伟大神力,把一代又一代也不知有多少万华夏儿女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繁衍、生息、斗争一直到今天。到底龙是何模样?是图腾?是神?与入有何索缘?与易经又为何难分?如若能莅临$阳“龙”乡来,瞻仰一下龙的原型,兴1.龙宝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赠送给河南省濮阳市人民政府一面“龙乡”铜牌.是因为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MS中发掘出土了用多种形式的蚌壳砌塑而成的龙图案…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我们正在建设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我们要“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和为贵”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宝是搞产.早我们存现代化律设时期必然借鉴和批判地继承的传统道德和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当代中国,应该营造~种以“和为贵”为主旨的文化氛围。“和为贵”:新的诠释“和为贵”一语出自《论语·学而》:“有…  相似文献   

19.
<正>伟大变革鼓舞人心,宏伟蓝图催人奋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反复学习二十大报告时,笔者特别关注并划出重点:报告中有50处提到“现代化”,其中5次提及“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大致经历四个发展阶段:从“被动的现代化”到“主动的现代化”的“中国的现代化”探索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的“四个现代化”探索阶段;改革开放后正式确立的“小康社会发展阶段和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龙与间谍     
2000年适逢“龙年”。古代传说中的“龙”是一种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古老的东方有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这段歌词道出了‘咙”与中国的血脉联系。中国的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就不知龙与间谍还有着某种奇妙的联系!“龙”与水有关。在《周易》中,龙含有潜藏、无形的意义,这与间谍活动所特有的“地下”、“隐蔽”、“无形”等特征相符。接推算,1928年是“龙年”,中国现代隐蔽斗争的起源恰巧“与龙同年”。在中国革命史上中共中央“特科”与国民党“中统”、“军统”两大特工势力对阵于中国长江的“龙头”——上海,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