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的母亲     
赵昕 《公民导刊》2006,(2):49-50
这是一个高三学子在紧张备考的夹缝里写下的文字。写的是她的母亲,在安静平缓的叙述中告诉我们女儿和母亲的痛和爱。她在“后记”里说:“希望你能从中觅得见自己的影子或是收获些感动……本文的本质就是一场感情的梳理。”我很感动,为文中的真实、真情和真切。我在惊奇于一个中学生文字功力的同时,更为这个孩子通过文字传达出来的悲悯、关怀和温暖而落泪。在传统春节来临之际,愿这篇文章带给你亲情的暖意和生命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赵辉 《台声》2008,(5):62-64
多年前,在朋友的聚会上,曾经见到李度,当时并未多谈,只是很随意的聊了一些她唱过的那些歌。前段时间,又听到李度久违的声音,一曲《倾城》仿佛又回到了多年前还是学生的我和她聊音乐时的情景。初春的北京,和李度坐在咖啡馆。她说很喜欢北京这座城市,尽管早已不是第一次来,但每一次来到这里总能让她有惊喜之处,在她心中北京和台北一样都是她最爱的地方。 说起李度,很多人似乎熟悉,又似乎陌生。《明天我要嫁给你》、《难以抗拒》、《爱一个人恨一个人》、《为爱犯了罪》,人们记住了她唱过的这些歌,却忘记了她的名字。李度笑称,唱了20年更愿意听者记得她唱过的这些歌,而不是把她当成明星只记得名字。李度是一个率真的人,如她的歌一样。记得多年前朋友曾说,听李度的歌,像是一个陪自己坐在床边的朋友。当软弱的时候,她的歌劝自己;糊涂的时候,她的歌骂自己;哭泣的时候,她的歌疼自己;再度找到幸福的时候,她的歌温暖自己。  相似文献   

3.
爱的细语     
△ 生命中有一种东西不可恣意消费,那就是爱。她是一杯美酒,能使你品尝一生。 △ 人应当懂得珍重那份与你相依相亲的情感,因为这实际上是在珍重你自己的生命和人生。 △ 爱一个人也就是真诚地欣尝他(她)的一切。两颗心的共鸣,使春天早早地来临,而且永不退却。 △ 爱能使人的生命燃烧,更能使生命充实。  相似文献   

4.
聊吧老板娘:最近的一则新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耳闻,是发生在成都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年轻有为的女记者与一位蹬三轮车的残疾青年相恋并结婚生子,数年以后终于忍受不了与以往天差地别的农村生活而精神失常了。这实在是一幕悲剧,她的残疾丈夫还在奋力蹬车希望有朝一日让她恢复健康,可她的精神世界已经与过去完全两样了。这个真实的故事让大家都开始重新考虑“门当户对”这个古老的话题,我还是觉得很难理解,怎么在今时今日还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身上?  相似文献   

5.
在一个人的生命旅程中,如果有谁能在困难中成全他的家庭,在无望中帮助他实现某种愿望,那么,谁必将成为这个人一生无法割舍的爱。《人大建设》对于我就是这样。她是我的至爱。  相似文献   

6.
王耀辉  彭维俊 《政策》2005,(7):55-55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淋湘溪村小学教师罗忠秀,左手先天残疾,有掌无指,左脚幼年致残,后被截肢。但她学习刻苦用功,办事精明能干。1972年高中毕业后,选择了当一名小学教师,而且一干就是30年。在她那十分清贫的家中,一位朋友问她:“当个穷教书的,你不后悔吗?”罗忠秀回答说:“作为一个残疾人,能当上一名教师,我已经很满足。我爱自己的事业,爱山里的孩子,再苦再贫,我都无怨无悔!”  相似文献   

7.
情浓圣诞节     
那一年,她18岁,曾和他相约一起过圣诞节。 她爱夜,喜欢独处,常一个人在夜里爬起来上网,聊天,数星星,想象网络与星星另一边的人和事;聊烦了,数累了,就开始幻想起自己的将来,一种对夜的莫名其妙的渴望,让她和他相识了。  相似文献   

8.
情浓圣诞节     
那一年,她18岁,曾和他相约一起过圣诞节。她爱夜,喜欢独处,常一个人在夜里爬起来上网,聊天,数星星,想像网络与星星另一边的人和事;聊烦了,数累了,就开始幻想起自己的将来,一种对夜的莫名其妙的渴望,让她和他相识了。她和他聊得很投机,特别是访问他的个人主页后,那里有他的照片,  相似文献   

9.
她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亲切。那双和蔼得能渗透肺腑、走进你心灵的眼睛,那富有感染力的朗朗笑声和阳光般灿烂的笑容让你遇上一次就永远也不会忘记。是的,她感染过许多人,她的学生,她的教师。她身上那挥之不去的热情、朝气是她一颗对生活热爱之心的释放,是她对事业执着追求的注解。对学生的爱,对教师的爱,对事业的爱,种种源自内心深处的最强烈的爱,构筑了她美丽的人生大厦,也铺就了她在教育领域的成功之路。对学生的爱  相似文献   

10.
假如我能再爱一次,爱的还是我的妻子。我和妻子是在内蒙古大草原上相爱的,她是一个性格内向、个性倔强的女人。10年前,我大学毕业,到内蒙古草原工作。1982年秋,我因公负伤,当我在医院里从麻醉手术中醒来时,左手从腕关节被截除了,右眼也失明了。肉体的折磨虽然难以忍受,但最致命的还是精神上  相似文献   

11.
时间和爱     
从前,在一个小岛上住着爱和其他各类情感。一天,大家得知小岛要下沉,准备离开,只有爱留了下来。当小岛下沉时,爱想请人帮忙。这时,富裕乘着一艘大船经过。爱请求富裕带自己走,富裕答道:“不,我的船上有许多金银财宝,没有你的位置。”爱看见虚荣在一艘华丽的小船上,爱请求帮忙,虚荣说:“我帮不了你,你全身都湿透了,会弄坏我这漂亮的小船。”非哀过来了,爱向她求助,“我实在太悲哀了,想自己一个人呆一会!”悲哀答道。快乐走过爱的身边,但是她太快乐了,竟然没有听到爱在叫她!突然,一个声音传来:“过来!爱,我带你走。”这是一位长者。爱大喜过望…  相似文献   

12.
“我平时不太看电视剧,偶尔香港和韩国的电视剧我会看一点,但新闻我依然每天看。”这是我坐在她的书房兼画室里喝下午茶时,我们聊的第一个话题,电视与新闻。第一次见面是在市里召开的文史工作委员会上,她的个性,不,准确地说她的气质是一般老人身上无法见到的,似乎有些与众不同,不同在何处?我至今也说不清,就是一种高雅大方的气质在她的举手投足间随处可见,后经会议主持人介绍我知道了她的名字——92岁的农工党老党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画家玄彩薇同志。会议休息时间,我恭恭敬敬地走到玄老面前,拿出笔和一张白纸,想请她为我的业余…  相似文献   

13.
醉读海迪     
海迪大姐和我是好朋友。她是作家,我是编辑·她在济南,我在沈阳,我们有时会在网上通信,聊写作,聊绘画,聊音乐,却从不曾聊过喝酒。知道海迪大姐的第一次喝酒,还是看她的散文集《生命的追问》,其中有一篇《初一到十五》,海迪大姐在文中记载了自己少女时代的一次醉酒,也是人生的第一次醉酒。那是在鲁西的乡下尚楼村过年时,被一位叫“春青姑”的“长辈”拽去“干酒”,与众姐妹们“干”了一通下来,“从初一昏昏沉沉到初五”,酒的神秘和壮烈,酒的妙处和苦涩第一次被15岁的海迪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个普通的民政人,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质朴真实地走过了近30年,她让孤独的暮年走向温暖,让残缺的童年走向丰满,让错乱的世界走向清醒。她把炽热的爱化成工作中的点点滴滴,用行动书写了两个不平凡的大字——真情。她就是大连市社会福利院精神病分院护士长李丽红。  相似文献   

15.
外婆     
儿时记忆的画面大都是有外婆的。或许是相连的血脉,或许是她温和的性情。无论何种因由,我知道,自己生命中的许多温情和感动都起源于她。我爱外婆甚至超过了爱母亲。始终相信属相与一个人的性情有关,属牛的人天生具有"牛"的韧性,外婆就是这样的。16岁,少女天真烂漫的花季,对于现在的大多  相似文献   

16.
郭伟  林晨 《福建乡土》2011,(6):52-53
我从10岁起至今已经无数次地走进北京。北京在我的心中绝对是“神圣”的,在全世界所有的华人心中,北京都是至高无上的。我相信在世界上没有任何城市能取代北京在一个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我爱北京,是孩童时从一首歌的歌词中认识她的,歌词是这样唱的: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  相似文献   

17.
《中国妇运》2004,(2):46-46
浙江省奉化市康达制衣厂厂长范士奋爱事业、爱员工、爱家庭、爱社会,说她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女人”并不夸张。采访她是在一个酷热的中午,厂里来了一车面料,室外近40的高温,她照常领头与三四个员工搬了一个时辰,忙得浑身是汗。车间里的空调在作响,150多个工人在安心工作着。作为一个已过花甲的女人,她挑大梁,做“船长”,在家里是好妻子、好女儿、好媳妇,在厂里是好厂长,市“五好文明家庭”的门匾换了一块又一块,就是最好的佐证。1980年初,范士奋开始从事第三产业,做起了小百货生意。她凭着自身的胆识、朴实和才能,把小生意做得日渐红火,使贫…  相似文献   

18.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网瘾“,因为无数的家庭被这个东西折磨得神经兮兮,痛不欲生,死去活来。说的话够多的了,我只想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也许,这个故事能告诉我们一点什么。故事的主人翁是我的高中同学和她的儿子。我这位高中同学是重庆一所重点中学的物理教师。她有两个爱好,一是上课,二是炒股。她的物理课上得非常好,年年  相似文献   

19.
秋日午后的阳光中,咖啡馆的门被轻轻地推开,一个漂亮女孩走了进来,她白皙的脸上有种冷漠淡定的美,她就是这家"爱如空气"咖啡店的老板,也是本文的主人公——一个曾经被别人称为"金丝雀",如今靠自己努力奋斗的都市女孩。在暖暖的阳光和醇香的咖啡里,王蕙向我娓娓道来了她那段不同寻常的经历。  相似文献   

20.
爱洒无声     
有谁会相信,一个年仅24岁的女孩独自坚持对聋儿进行语训长达5年?有谁能想象她是怎样地去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在无声的世界里培育出爱的花朵? 幸福是什么?对于夏佃丽来说,也许就是听到孩子说出第一句话,就是看到一个个的孩子走出无声世界,就是默默地把自己的爱倾注在这些聋哑孩子身上。 “这里有阳光,这里有声音,这里有爱心。适度的听力+坚强的持久力+良好的训练方法=成功。”走进夏佃丽的语训室,笔者注意到她自己用彩纸剪的这些字,字不漂亮,一看就是用手写的,可是让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