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蓝斯登原则     
《时事报告》2012,(5):76-77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偏远的湘西农校。他始终没有忘记“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头顶烈日,从乡间的水稻田干起,日复一日,终于成为一名了不起的科学家。“在你往上爬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洁和牢固,否则你下来时可能会滑倒。”这句出自美国管理学家蓝斯登的名言,被称为“蓝斯登原则”。  相似文献   

2.
语录     
《创造》2009,(10):30-30
“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钱是要的,因为要生活,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钱是拿来用的,该用则用,不挥霍不浪费,不小气不吝啬。” ——10月6日,重固母校参加110周年校庆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坦承自己的财富观。  相似文献   

3.
辛华 《中国减灾》2010,(4):42-44
他是追逐阳光的全球性环保英雄,又是一名真正的科学家。他是入选2007年“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中唯一的企业家。他曾是中国最富有的人。由于从事环保产业,2007年他被《时代》称为“全球环保英雄”。他师从“世界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教授,个人持有10多项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明专利,是世界上首个攻克“如何将硅薄膜生长在玻璃上”的人。他就是施正荣。  相似文献   

4.
追求真理需要冲破各种权力的束缚。当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的时候,他就否定了天主教会所维护的地球中心说,挑战了教会的权威。近代实验科学之父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因为支持日心说而受到教会的制裁。但是,他的“地球仍在运转”变成为当时激动人心的名言。  相似文献   

5.
10月6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重回前身为博学中学的武汉四中参加110周年校庆,面对一份评估机构关于他的身价为1000亿元的说法,袁隆平却回应:”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并坦承自己的财富观:“钱是要的,因为要生活,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钱是拿来用的,该用则用,不挥霍不浪费,不小气不吝啬。”  相似文献   

6.
辛华 《中国减灾》2010,(7):42-44
他是追逐阳光的全球性环保英雄,又是一名真正的科学家。他是入选2007年“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中唯一的企业家。他曾是中国最富有的人。由于从事环保产业,2007年他被《时代》称为“全球环保英雄”。他师从“世界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教授,个人持有10多项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明专利,是世界上首个攻克“如何将硅薄膜生长在玻璃上”的人。他就是施正荣。  相似文献   

7.
在今年第十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全景中国”单元中,展映了中国电影史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其中有我国第一部重点描写农业科学家袁隆平传奇人生的建国六十周年献礼片《袁隆平》。影片《袁隆平》描写了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进行杂交水稻“三系配套”科学研究,并取得杰出成就的风雨历程。导演史凤和运用国产片创作的许多创新手法,  相似文献   

8.
妙语     
《时事报告》2010,(12):5-5
有时被人们称为“伟大科学家”,说老实话很让我诚惶诚恐。不是伟大,是尾巴大,尾巴大了也有好处,就是不能翘尾巴。 ——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这番肺腑之言充分体现了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9.
蒋新松———一位伟大而平凡的战略科学家,匆匆地走过了66个春秋的人生历程。提到蒋新松,人们一定不会陌生,不久前,全国各大新闻媒体都作了全面报道。他在机器人研制、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机器人之父”...  相似文献   

10.
张璐晶 《今日广西》2010,(19):38-39
9月7日,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迎来了80岁的生日。  相似文献   

11.
据中新社报道,中国社科院的一项调查显示,科学家是声望最高的职业之一。科学家受如此待遇,我觉得他们受之无愧。科学家敢于揭露事实真相,从“水变油”、“邱氏鼠案”、“基因皇后”、“核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因主权债务危机让欧元前景蒙上一层阴霾,对于西方一些媒体所谓的“欧元崩溃论”,“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站出来力挺欧元,他表示:“这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昂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1901~1991),是与20世纪一同降生的现代法国思想大师。他六十多年的创作,为后人留下了六十多部著作、三百余篇论文的精神遗产,是西方学界公认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之父”,“现代法国辩证法之父”,区域社会学、特别是城市社会学理论的重要奠基人。本文试图对列斐伏尔的哲学观作一番审读。  相似文献   

14.
2013年底,号称“金砖之父”的高盛前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抛出“薄荷四国”的全新概念,一时间引发广泛争论,有人认同“薄荷四国”的理念,甚至比奥尼尔本人更看好这几个国家,也有人对之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15.
王小岩 《新东方》2009,(3):59-61
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之一。马尔库塞被称为“发达工业社会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学生运动的先知”“青年造反者的明星和精神之父”“新左派之父”,是“新左翼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他出生于德国,后移居美国。他早年曾师从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后又师从多人并注重吸收先哲们的优秀思想成果。无论始终,他总是关注着社会现实,关注着人和人的历史、人的本质和人的最高价值问题。马尔库塞生活在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勇于直面发达工业社会的异化现实——  相似文献   

16.
钱学森院士(1911—2009)生于杭州,逝于北京。他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这位“火箭之父”、“两弹一星”奠基人的卓越贡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7.
一百多年前,电灯之父爱迪生曾说过:“我要把我的钱都用在太阳能上,因为这是动力的来源。”  相似文献   

18.
1945年7月,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核试验基地,被誉为“美国原子弹之父”的奥本海默目睹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惊喜之后曾产生莫大自责,他说:“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  相似文献   

19.
2012年2月5日,92岁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蒋英在北京逝世。蒋英是著名军事家蒋百里的女儿,是“航天之父”、“两弹一星”功勋钱学森的妻子。比较鲜为人知的是,她还是香港武侠小说家金庸的表姐。  相似文献   

20.
张东锋 《创造》2008,(12):63-63
反饥饿的人类历史,他是不能跳过的一页。一个土生土长的科技工作者,自命于时代,自立于浮风。矢志令人类远离饥饿,终成国际级农业科学家。虽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但他本色朴实。以农民自居:敢为人先,为世界造福。他的低调是文明进步的高调。他以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为人类铺奠安稳的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