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和谐”与“和谐社会”的思想,这些思想,譬如多样的统一、关系的协调、力量的平衡、功能的优化,以及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和谐等,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20世纪带着诸如相对论、量子论、信息论和基因论等物理学巨大成就被载入史册之时,一定不会少了这样一个中国人的名字,他就是被誉为"中国核能之父"和"世界上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人"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享誉世界的核物理学家——卢鹤绂。  相似文献   

3.
中国需要小额信贷,这种需要并不是因为尤努斯获和平奖才诱发。金融服务,在本质上是为人、为民生服务的。穷人同样是人,而且是发生迫切的人,不应被屏蔽在金融服务之外。尤努斯给中国人上课,贷款给穷人是扶贫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中体西用”论开风气之先,为中国向西方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中体西用”论代表了进步的思想文化,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争得了一定的合法地位;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派坚持的“中体西用”论乃是对龚自珍、魏源等人经世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中体西用”论成为近代中国“言技”实践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5.
<正>9月20日至22日,"中国山东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会暨2017中国威海·国际英才创新创业大会"在威海举办,来自16个国家的62位外国院士专家、42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以及人社部创业导师、海外留学人才等共181名高层次人才齐聚威海,为威海的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大会紧密对接人社部海外赤子为国服务行动计划、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下基层、创业导师走进留创园、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活动等4项国家  相似文献   

6.
据说,一些西装革履,里外名牌的中国公费食客在德国大吃二喝,杯盘狼藉,看得德国人目瞪口呆,又摇头又耸肩;过去中国人到外国,都是拼命学英语,惟恐语言不通,交流不便.现在不一样了,外国人开始学汉语了,为的是和有钱的中国人沟通,赚中国人的钱.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中国是“礼仪之邦”。有人表示异议:“礼仪”是指注重礼节、仪表、辞令等。如称吾国为“礼仪之邦”,无异于说“中国人只会打躬作揖”。因而,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吾国是“礼义之邦”。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群体意识孕育了中华民族集体主义的思想传统。与西方相比,由于中国在历史文化和政治体制等方面有着鲜明的特征,因而必须否定西方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建立符合中国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实际的人的经济假设理论。“集体经济人”假设立足新集体主义,寓意集体和个人互为前提和依托,充分体现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实现了对传统集体主义的超越,可以作为中国本土经济学的立学之基。“集体经济人”假设凝练了中国人的文化特征、凸显了发展的目的性、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富于理论开放性,应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植根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际进行理论构建。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3,(22):75-76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维新派代表人物,深度参与了中国从封建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伟大社会活动家。他和康有为、严复等人的著作与思想,让中国思想界从原来一池死水似的状态中摆脱出来,被誉为“中国知识分子第一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派”是指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的机关刊物——《中国农村》为阵地,“以研究中国农村经济底结构为宗旨”①,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左翼学术流派。代表人物有后来成为新中国经济学界泰斗的薛暮桥、孙冶方、钱俊瑞等人。而这个学派的灵魂  相似文献   

11.
《党的建设》2012,(4):63-63
《光明日报》日前刊登易运文等的文章说,权威机构调查显示,我国持假文凭者已达60万人,在中国有45%左右的求职者,他们的实际工作经历、学习、培训等情况与其提供的简历有出入。  相似文献   

12.
正观点提示:如果说中国精神是培育新时代中国人的"精神新土层",那么,精神中国就是新时代中国人的"精神新高地";如果说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那么,精神中国就是中华民族朝气蓬勃迈向未来的重要标识。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外发展大势、把握"三大规律",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向前推进的全局高度,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站  相似文献   

13.
经历了令中国人感到自豪的“九五”,人们更加坚信:发展才是硬道理。那么,面对“十五”,人们有更多的理由相信,“十五”以及从“十五”开始的21世纪会给中国带来更大的辉煌。我们在策划这期刊物时,特别邀请了包括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企业职工等在内的各行各业人士,畅谈他们对“十五”的看法。他们的“展望”,放飞的也许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希望。  相似文献   

14.
孙钱章,山东淄博人。中共中央党校管理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国民管理学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国家经济管理研究所所长等职务。孙教授长期从事管理学研究工作,撰写或主持编纂了管理理论著作数十部;他的学术论文多次在国内外诸多权威刊物或文集中发表。本刊特约记者日前对孙钱章教授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5.
解放前,特别是两三千年的封建社会,旧中国多讲“政声人去后”,因为爱国爱民的屈原等忠臣,众多改革家大都不得善终。改革家明朝万历首辅张居正(江陵人),死后被抄家、掘坟暴尸便是一例。人去,讲的是为官者某时离开某地后的政声,更多讲的是人死“盖棺定论”后。少讲或者不讲“政声人在时”。这似乎成了中国的一个传统,法国人乃至欧洲敢为打胜仗的活人建凯旋门,而中国少有。  相似文献   

16.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中国知识分子的"个人自由观"经历了从"外-内的限制"到从"内-外的内省式"转变,唤醒了中国人的自我意识,使更多的人摆脱了传统的框架,有更多的勇气去挑战,去追求个人的幸福。与此同时,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自由观"也经历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承担"的"自觉式"转变,使更多的人主动地投入到政治变革中去,为国家的发展主动地付出。产生如此转变的原因有政治、社会、思想、教育等方面。这场转变促进了"重视个人解放""直接行动""勇担责任"的五四精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自学成才,是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文化学家。30年代后在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成都华西大学、云南大学、无锡江南大学等处任教。1950年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并主持院务。1967年到台湾定居。他的主要学术著作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学概论》《国史大纲》《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政治之得失》《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论》《中国通义》《文化学大纲》《朱子新学案》《中国现代学术论衡》《世界局势与中国文化》等。钱穆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甚深,素有"国学  相似文献   

18.
正第一个把《共产党宣言》全文传入中国的人陈望道是第一个把《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把这一著作全文传入中国的人。他是浙江义乌县人,1915年留学日本,1919年6月回国后,任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教师,积极从事新文化运动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1920年6月,他参加了陈独秀等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他于1919年底,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公开出版。《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9.
1874年,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王韬在香港主编《循环日报》,主张变法图强,提出“富强即治国之本”、“振兴中国”的口号。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章程规定“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第一次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此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维新变法运动,提出过“中国可以自振”、“惟有激耻以振之”、“振厉”中国等问题。这是走改良的道路振兴中国,当然不可能成功。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的义和团运动中,农民义军也提出过“振兴中国”的口号。抗日战争时期,大汉奸汪精卫也提过“要  相似文献   

20.
谁能背来一座学校? 这世界只有他--贵州省沿河县后坪乡茨坝小学校长刘恩和! 在4个多月的时间里,从距离学校8公里的山外,一个人用背篼背进1 7吨建材,往返4000余里,走烂了5双胶鞋. 2003年12月16日,刘恩和与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等感动中国的杰出人士一道,在中央电视台第九演播厅<中国日记--我们的2003>与全国人民见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