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哀恸一九八一年五月二十九日二十时十八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宋庆龄同志因患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方抢救治疗无效,不幸在她住所与世长辞.她的孙女孙穗英、孙穗华,外孙女戴成功和其他亲属  相似文献   

2.
在宋庆龄同志病重期间,邮递员每天送往她的寓所大批慰问信件,少则百封,多则数百封.这些信来自祖国和世界的四面八方,写信的有年过九旬的老人,也有年仅六七岁的儿童.封封来信表达了他们对这位人中之杰的崇敬之情.还有不少人寄来药物和对治疗的建议.有位署名“青年工人”的人汇来二百元给她老人家增买补品.河南某地的一群少先队员把爸爸妈妈给自己的一分、二分零用钱凑在一起,寄来十九元三角三分钱作为“营养费”.成年人称她为“尊敬的名誉主席”或“敬爱的庆龄同志”,孩子们则声声叫她“亲爱的宋奶奶”.但也有人称她为“孙妈妈”和“宋大姐”,他们是在过去二十年至五十年间在不同情况下,直接受到过宋庆龄同志关怀和帮助的少年儿童,如今他们已成长为教师、工程师和国家干部,但写信时仍亲热地用旧日的称呼.本刊摘录了其中六封来信,刊登于后.  相似文献   

3.
高尔基与孙中山和宋庆龄我国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宋庆龄同志与世长辞了,我怀着十分沉痛的崇敬的心情回想起不少往事。记得1951年宋庆龄同志荣获斯大林国际和平奖金时,我正在我国驻苏大使馆工作.到了第二年的12月25日,宋庆龄同志...  相似文献   

4.
我和宋庆龄同志认识于三十年代初期.当时我刚刚走上社会,在上海当律师时,她和蔡元培、鲁迅、杨杏佛发起组织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终身难忘的教诲理应归还的“瑰宝”陶振国1951年秋初,当我还在故乡江苏省常州师范附中读初中时,曾以个人名义,致函中央人民政府宋庆龄副主席,衷心祝贺她荣获“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奖金”(60年代后,更名为列宁奖金)。同年9月下旬,便荣幸地得到了她的复信——...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一年五月十五日下午六时许,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刚结束,列席会议的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宋任穷和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受党中央委托,立即从中南海的会议室驱车前往宋庆龄同志的住宅,把中共中央政治局一致决定接收她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的喜讯告诉她. 在宋庆龄卧室的床前,廖承志同志握着  相似文献   

7.
难忘的营救     
我第一次见到宋庆龄同志,是在六十三年以前.以后还曾见过多次.她的稳重谦虚的风度;她在政治上坚定的立场,果敢的行动,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和力量,令人敬佩、赞叹. 一九三一年和一九三二年发生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九·一八”和“一·二八”事变.日军的侵略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  相似文献   

8.
我于一九四七年夏天从陕西来到上海,参加宋庆龄主持的中国福利基金会的工作.这一年的八月二十日第一次见到宋庆龄.地点就在中国福利基金会办公室里,那是一个不到二十平方米的小房间,四张写字台把房  相似文献   

9.
我的青年时代,正是一九二四年北伐战争风起云涌之际,当时听说,中国妇女界有位杰出的人物——宋庆龄女士,她将带着女兵从赣江经过.我渴望参加这支队伍,去当一名女兵.以后我在革命队伍里,陆续听到有关她的事迹.她坚贞不屈、百折不挠的形象,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  相似文献   

10.
宋庆龄婆婆诞生到今年刚好一百周年。回顾中国这一百年宋所走的道路多么艰难曲折!而她始终顺应潮流,坚定地站在中国人民最高利益这一边,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为促进世界和平而鞠躬尽瘁。本来以她的身份,她尽可在国外享尽荣华富贵,而她却选择一条和中国人民共甘苦、共患难的艰辛道路。她的高尚品格不愧国人给予“国母”的称号,不愧国家授予最高荣誉——国家名誉主席的称号。我有幸在孩提时代便认识她,在以后长达30年的岁月里一直受着她慈祥恺悌之关怀和教导,使我终生难以忘怀,感激不尽。我从小视宋庆龄为外祖母,按家乡风俗称她婆婆,原因是我的家族和孙中山先生的宗族  相似文献   

11.
纪念宋庆龄逝世15周年为纪念国家各誉主席宋庆龄逝世15周年,北京、上海等地于会年5月举行了纪念活动,深切缅怀她的光辉业绩。宋庆龄基金会邀请宋庆龄生前好友、在她身边工作过的人员及有关中外专家学者在北京宋庆龄故居举行了题为《宋庆龄与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宋庆龄,是举世闻名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她的一生,是伟大的光荣的一生. 宋庆龄同志,原籍广东省海南岛文昌县,一八九三年一月二十七日出生于上海(农历为壬辰年十二月十日,按中国的习惯算法,现年九十岁).她早年在上海中西女中读书,一九○八年,她十五岁的时候,到美国佐治亚州梅肯的卫理公会威斯理安女子大学上学,一九二二年毕业,获学士学位.辛亥革命胜利后,她在这所学校曾收到她父亲寄来的新国旗,她马上取下清朝的龙旗,扔在地上,踩在脚下,高呼拥护共和的口号.一九一三年,她在校刊上发表《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一文,高度评价辛亥革命的胜利.文章说:“这意味着四万万人已从极端的君主制的奴役下解放了出来,而在君主制的统治下,‘生命、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是被剥夺的.”同年回国后,她即作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秘书,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 一九一五年十月二十五日,她与孙中山先生结婚.她陪同孙中山来往于上海、广州之间,负责处理大量机密书信和其他日常工作.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时,北京爱国学生被反动政府逮捕,当时,宋庆龄作为孙中山的夫人和秘书,代孙中山起草了“学生无罪”的援救电报.一九二一年五月,孙中  相似文献   

13.
正宋庆龄是一个非常低调与谨慎的人,从来不事张扬。她喜欢写信,但从不在信中谈及机密与重要事情。每封信后,她都会习惯性地写上一句"阅后销毁"。她对自己的照片也总是很慎重地对待——一是不轻易拍照,二是未经她本人准许,绝不允许她的照片随便对外。以她的个性,她不会为自己树碑立传,且多年以来,海内外无数人试图说服她,要求为她写传,都被她一概拒绝。但在1975年  相似文献   

14.
很多年前,宋庆龄的好友邓广殷(宋庆龄早年在香港创办的中国福利会前身“保卫中国同盟”的领导人之一邓文钊的长子)对我说过,你要研究宋庆龄,一定要找隋家姐妹。她们俩陪伴在宋庆龄身边二十多年,知道的事很多。尤其在宋庆龄晚年,只有隋家姐妹与她同住,了解很多内情。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我和吴巧珍谈恋爱已经有三个年头了,俩人的关系一直很好,准备在2004年10月1日结婚。不料,二个月前的一天,她突然向我提出中断恋爱关系,我感到意外,问她什么原因,他就是不说。后来,我发现她和另外一个“大款”男人好上了。我恍然明白,她甩掉我,原因是我“穷”。她如此嫌贫爱富,我实在气不过,便在一天下午她上班时,我进了她的  相似文献   

16.
冯都 《传承》2008,(19):22-23
宋庆龄是中国伟大的女性,一生继承孙中山的遗志,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为新中国的创立呕心沥血,被周恩来称为"国之瑰宝"。她晚年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爱,是她一生的写照。两袖清风为政廉洁早年宋家为宋庆龄在庐山修建了一幢别墅。1953年7月,她来到阔别18年的庐山后,看到旧居满意地说:"我这幢房子保护得很好,现在解放了,我决定将此房交给国家,由庐山管理局统管,  相似文献   

17.
一位年轻的民革党员向我谈了她参加几次组织活动后的感想。她说有的同志在组织活动中常常于一己之事发牢骚,而要真正谈问题时,却难以触及现在社会的真正弊端,说明目前有许多成员对自己的职责不是太在意,不太关注作为具有“参政议政”职责的民  相似文献   

18.
在我逝去的年华里,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日子是担任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的私人摄影师的那十年——也就是她老人家在世的最后十年。早在七十年代初,「文革」动乱的阴云仍笼罩着中华大地。当时我虽然已从北京电影学院新闻摄影系毕业三年多,但与许多大学毕业生一样,还没有被分配工作,而是在劳动锻炼。但是我很幸运,宋庆龄知道了我的情况,她要看我的摄影作品。可能是由于我没有紧跟当时那股轰轰烈烈的「革命潮  相似文献   

19.
全国政协第六届主席邓颖超同志,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邓大姐。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委员,1983年我第一次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时,确实为她对兄弟民族的那种慈母般的关怀和热爱深深感动。记得邓大姐当时年事已高,身体也不太好,走路时都需要人搀扶,但大会开幕后,她却亲自来到少数民族委员下榻的友谊宾馆看望大家,并且与少数民族委员座谈。在座谈中,邓大姐非常认真仔细地听大家的意见。也许受邓大姐慈祥情绪的感染,委员们都争先恐后地向她报告各民族情况,诉说心里话。有一位羌族委员叫王泰昌,也许太激动了,竟忘了事前告诉我要说的羌族自…  相似文献   

20.
回忆宋庆龄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为《中国建设》写这篇有关宋庆龄的文章.这本由她创办的杂志,已成为她丰富多彩的生活的一部份. 她从来不是一个居功自傲的人.远在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