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审刑事裁定是第一审人民法院在审判案件过程中,对诉讼程序问题和部分案件实体问题所作的一种处理决定。它有书面裁定和口头裁定两种形式。口头裁定应当记入审判笔录,其效力与书面裁定相同。  相似文献   

2.
一、刑事申诉的概念刑事申诉,是不服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提出重新审判的请求。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是指当事人、被害人及其家属或其他公民,以及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的组织名义,认为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要求对案件进行重新审理的诉讼活动。  相似文献   

3.
三、裁定书 1.什么叫裁定和裁定书? 裁定是人民法院在案件审理或判决执行过程中,就程序问题或部分实体问题所作的决定。它是“裁判”的一种。这种决定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就叫裁定书。用口头形式表达出来的则叫裁定,不叫裁定书。口头作出的裁定,在记入审判笔录后,其效力与裁定书相同。裁定书是人民法院常用的主要司法文书的一种,它着重是解决诉讼进行中的程序问题,  相似文献   

4.
2007年修正的《民事诉讼法》第204条规定: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对该标的的执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案外人、当事人对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裁定错误的,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办理;与原判决、  相似文献   

5.
刑事自诉案件是指经被害人或他的法定代理人书面或口头向人民法院提起控诉,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并且可以进行调解、告诉才处理和其他不需要进行侦查的轻微刑事案件。 自诉案件的审判是我国法律赋予人民法院的一种特殊审判形式,而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181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  相似文献   

6.
孙赓 《中国律师》2008,(6):64-66
《民事诉讼法》修改后,第204条规定:“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15日内审查,理南成立的,裁定中止对该标的的执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案外人、当事人对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裁定错误的,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办理;与原判决、裁定无关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85条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二)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三)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四)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相似文献   

8.
一、行政抗诉案件应开庭审理参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行政抗诉案件根据作出已生效判决、裁定的原审法院的审级,分别按照第一审或第二审程序审理,按照第一审程序审理的行政抗诉案件当然应开庭审理,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的行政抗诉案件是否也应开庭审理呢?回答应当是肯定的。这是因为:(一)行政抗诉案件在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方面通常有疑难问题,开庭审理利于案件的处理。行政诉讼法第59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认为事实清楚的,可以实行书面审理。”二审行政抗诉再审程序是因检察机关认为人民法院已生效的二审判决、裁定确有错误,…  相似文献   

9.
实践中,上级人民法院对同级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的下级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的抗诉案件,直接开庭的极少,而书面裁定发回重审的高达90%以上。对抗诉案件,尽管法律规定要“另行组成合议庭”重审,但是由于错案追究制等影响,这种重审往往难以跳出“审判委员会...  相似文献   

10.
检察监督在民事诉讼中的监督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民事诉讼法第185条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1.原判决和裁定认定的事实的重要证据不足的;2.原判决和裁定适用法律错误的;3.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和裁定的;4.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  相似文献   

11.
不少基层人民法院在刑民案件判决书中的最后部份,往往写道:“如不服本判决,可于接到判决书次日起十日内向本院提出上诉状及副本,上诉于××人民法院。”这样表述法律所赋予被告人的上诉权利,似还有欠妥之处,值得注意。根据刑诉法和民诉法的规定精神,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既可以书面上诉,也可以口头上诉;既可以通过  相似文献   

12.
一、民事检察证据运用的意义。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85条规定,检察机关发现原审生效裁判确有错误的,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并对确有错误情形列举为:1、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2、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3、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4、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相似文献   

13.
司法信箱     
应如何理解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件的行为发生地?编辑同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规定:“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件由犯罪行为发生地的人民法院管辖。”我们对犯罪行为发生地有不同的理解。一种意见认为,这里...  相似文献   

14.
二审程序之审限是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或裁定的上诉案件所应当遵循的法定结案期间。依民诉法第159条之规定,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有的人据此认为二审审限之日起算为二审正式立案之日,但笔者认为,民诉法第75条有关期间的规定为原则性规定,该规定排除了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为期间的起算点,该条文之立法寓意很明显,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审判监督制度规定: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如发现确有错误,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决定是否再审;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启动审判监督程序的再审案件其管辖法院是不确定的,既可能是由原审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管辖,也可能是由原审人民法院管辖,实行的是多头管辖原则。笔者认为这样的规定不妥,再审案件应由原审人民法院的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6.
发回重审案件原审法院能书面审吗?编辑同志:最近,我院连续收到三份刑事判决书,均是同级法院根据中级法院发回重审的裁定,在不通知我院情况下,进行书面审理后重新作出的判决。请问,法院这种做法正确吗?云南省读者秦键秦键同志:可以明确他说,对于上级法院发回重审...  相似文献   

17.
处理刑事申诉案件的若干问题思考张泽斌申诉是我国公民受宪法和法律保护的一项基本权利。《刑事诉讼法》第148条规定:"当事人、被害人及其家属或者其它公民,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相似文献   

18.
为正确适用刑法第三百~十三条规定,保证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执行,现就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的“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指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具有执行内容并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第二条对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是指根据查实的证据证明,负有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义务的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具有履行特定行为义务的能力。第三条负有执行人民法院判决、裁定义务的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判…  相似文献   

19.
解读一:针对司法人员新增两罪修订后的《立案标准》中渎职犯罪案件比修订前增加了两类,分别是“执行判决、裁定失职案”和“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案”。“执行判决、裁定失职案”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在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严重不负责任,不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不履行执行职责,或者违法采取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案”则是“司法工作人员在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滥用职权,不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不履行执行职责,或者违法采取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  相似文献   

20.
应规定民事再审案件的结案时限许清春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再审,并应“裁定中止原判决的执行”。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人民法院收到抗诉书后,既不裁定中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也不实行再审。由于人民法院对抗诉案件长期拖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