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雷好利、林世选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科学发展观”一文指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既是相互区别、相互差异、相互独立又是相互生成、相互促动、相互契合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既具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丰富内涵,又体现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因而只有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切实、有效的融合,才能构筑一个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统一的、和谐发展的美好世界。作者还从场域、手段、学科、目标等层面和环节论述了构建二者融合的规律性模式。  相似文献   

2.
笔者认为,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必须坚持做到“五个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所谓科学精神是人们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尺度的客观要求这种价值意识的精神升华。其主要内容是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精神认识和改造世界,排除不符合实际的主观因素对科学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干扰;把追求真实、反对虚假看作人们进行科学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基本品格;崇尚理性思维;不承认科学有禁区,鼓励人们积极、大胆地探索宇宙奥秘,反对用任何形式束缚人们追求真理的思想和行动。所谓人文精神是…  相似文献   

3.
赵荃 《学理论》2010,(10):10-11
包含人文精神的现代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灵魂,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和源泉,它把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作为其终极目标,贯穿于科学实践活动的始终。科学精神与和谐社会建设实践密不可分,它是推进当代中国社会进步的内在支撑,关系到个人的全面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与完善。只有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才能推动科技创新和各项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弘扬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4.
刘世平 《学理论》2011,(13):301-302
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根本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真正彰显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体现。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着重分析它蕴含的人文精神,即从人文视野的角度来看科学发展观.论述了科学发展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支撑,强调人文精神对于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蕴含于科学发展观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目标和自然主义是以人为本的理论支撑;以人为本政策的落实,主要从社会保障制度、保障性住房政策和环境管理政策来看以人为本在我国政策中的落实.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是文本,更是一种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蕴含在它的文本之中,但更多的是蕴含在它的实践本性之中.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实践本性内化为对生命价值的探求,最终统一于理性的人文关怀.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不仅展现理论的科学性,更体现实践的可行性,强调实践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今天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研究必须遵循和弘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国家意识形态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性.但是不管是从哪个维度去研究和认识马克思主义,我们都不应忘记马克思主义蕴藏的“类主体”高度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时代赋予了"人文精神"新的内涵和意义。然而,正是数字化的生存方式使人类的人文精神失落到即将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步,具体表现为:人类自身的异化、理性思维能力和反思批判能力的下降、伦理道德失范、人际关系的非人性化倾向。重塑人类人文精神必须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视界、重视人文学科的价值、加强信息素养的培育和信息伦理的建设、增强虚拟交往与现实交往的互动。  相似文献   

8.
李晔  霍曙光 《学理论》2015,(2):194-195
"红色经典"蕴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等精神品质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其本身的教育价值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由于理工科大学校园的文化建设存在着多种问题,"红色经典"的价值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如下:改变教育理念,加强课堂文化建设;培育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利用红色教育资源加强理工科校园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与人文精神的相互关系,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对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重要意义,提出当前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价值取向困惑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提供方向和精神动力。并提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工作落实"三进,并与校园文化、校外文化有机统一,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进大学生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作为行动的指针。  相似文献   

10.
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业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的共识,但以什么来统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还存在着价值立场和价值选择的差异。党的十七大为高校科学人文教育融合的实践指明了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科学人文教育相互融合,必须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必须坚持理想信念教育和国情教育,必须坚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相似文献   

11.
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业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的共识,但以什么来统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还存在着价值立场和价值选择的差异.党的十七大为高校科学人文教育融合的实践指明了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科学人文教育相互融合,必须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必须坚持理想信念教育和国情教育,必须坚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相似文献   

12.
党性与人民性结合的理论根基和历史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彻底的科学精神和伟大的人文精神。公开申明党性与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贡献,也是中国共产党优于其他政党的本质确证和表征。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创新性政治实践标志着党性与人民性结合范式的时代转型,其特征主要包括:党的战略转型与人民主体扩容相统一、党的核心价值导向与人民多样价值诉求相统一、党的正确主张和人民自觉行动相统一、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统一、社会公平正义与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相统一。  相似文献   

13.
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中实现教育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地位。当前我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大学教育整体上亦出现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割裂。高校要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战略高度,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来思考大学生的素质以及这些素质的社会意义,倡导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集成,把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兼备的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4.
孔超  陈立媛 《学理论》2012,(6):109-110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精髓,为现代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为此,高等工程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还要强化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以弘扬人文精神、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为主旨,增开人文选修课程,强化实践应用环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等,是工程院校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工程技术人才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继承改进和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反思实然的教育的视角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在坚持继承思想政治教育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进行改进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冯骥才  文丁  聪图 《民主》2008,(1):6-6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常能听到“人文精神缺失”的叹息与无奈。 所谓人文精神,在我看来,是指人类共同信奉的那些真理性的精神。比如我们常说的科学精神、体育精神、民主精神、爱国精神、社会公平与平等的精神、人道主义精神等等,这些精神确保人能自由、幸福且有尊严地活着,有利于人的幸福与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7.
如何界定中国精神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中国精神作为一种本质性的存在,对其进行科学的界定必须透过层层表象,深入到历史和现实的深处,分析和把握其内在精神的逻辑结构,然后从中抽引和凝练出作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之统一的中国精神。据此,我们按照中国精神的内部联系,将其划分为本体致思、思维方法、认知理论、人本学说、价值取向、道德规范、行为方式、意志品格等方面,一个民族的精神本质就是由这些方面构建起来的有机的、整体的精神体系。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常能听到“人文精神缺失”的叹息与无奈。 所谓人文精神,在我看来,是指人类共同信奉的那些真理性的精神。比如我们常说的科学精神、体育精神、民主精神、爱国精神、社会公平与平等的精神、人道主义精神等等,这些精神确保人能自由、幸福且有尊严地活着,有利于人的幸福与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4,(35)
面对现代工业文明带来的精神空虚和社会道德危机,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新的人文精神在中国强势回归。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重构社会伦理道德体系、改进道德教育方式、弘扬中国价值、实现精神富有等方面的价值凸显出来,成为新时期我们应对各种社会问题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人文精神、政治精神、科学精神的有机结合、互动发展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 “多难兴邦”。一个伟大的民族,没有哪个不是在战胜一次次的人为或自然的灾难中走向成熟、进步的。在这种进步中,最根本的体现是民族精神的不断升华。人类的民族精神的内容,涵盖了人类精神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但从大的形态看,不外乎政治精神、人文精神、民族精神三种。政治精神是一定时期的人们对于自己赖以生存的社会秩序的价值判断、认识状况等精神层次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