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英美两国不仅存在相同的政治制度,而且有着共同的传统和价值观念。在二次世界大战中,英美采取了一致行动,两者的关系一直到战后都非常密切。但是,双方在合作的同时也存在着矛盾。一战后世界局势,特别是欧洲局势的变化,引起英国的不安。早在二战中,英国就抛出了“三环外交”政策,第一环就是建立英美特殊关系,把美国看成是重建英国国际地位的得力救星,企图借美国的力量来提高自己的身份,从而凌驾于衰败的欧洲之上。丘吉尔认为,英国只有依靠美国才有可能克服战后经济和政治上的困难,呼吁要保持“英美的特殊关系”,并提出重建欧洲大家庭,以增强…  相似文献   

2.
逸闻趣事     
一个名为奇维塔斯(C1Vitas)的英国智囊机构近日发表报告,对英国拥有“世界上效率最低的警察部队”和“最高犯罪率”提出批评。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近日报道说,这份报告指出,英国警察在办公桌后花费了大量时间,而没有利用这些时间阻止犯罪。对英国罪犯来说,犯罪是一件“低风险的活动”。报告说,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法国、德国的犯罪率与英国一样,都有较大规模的上升,但是那些国家的警察都在防止犯罪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而英国警察却无所作为。尽管英国内政部曾表示,英国的犯罪率已经不断下降,并且达到了“历史上较低的水平”,但这…  相似文献   

3.
英国是当今世界最古老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古老与发达孕育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政治制度并使其完整而典型。众所周知,英国的议会有“议会之母”的美誉,英国的议会制也是世界上最典型的议会制;而美国则由于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条件的原因,形成了不同于英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和议会。现简析如下:议会英美两国都实行两院制,但二者在历史由来、两院名称、代表利益、权力配置及相互关系上存在重大区别。英国的两院称上院和下院,也可称贵族院和平民院,萌芽于13世纪中叶。当时英国的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4.
廖逊 《今日海南》2014,(2):23-23
<正>有人说,腐败是东方国家的特殊现象。其实不对,腐败是切国家的普遍现象。无论是英国长达60年的乔治三世时期,还是美国长达半个多世纪"镀金时代",都是典型的"腐败高发期"。有人说,腐败来自集权,"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其实也不全对,因为18-19世纪的英美两国,都建立了议会民主和多党政治,"腐败高发期"照来不误。2005年华盛顿只有人口20万,竟有3.5万人专靠院外游说吃饭,谁出钱多给谁干,分明是合法的政治腐败。假如没有漫长的社会改良运动和进步主义运动,英美两国的现代化进程早被腐败摧毁。  相似文献   

5.
张学良和吕正操两位将军都是辽宁海城人。前一时期,这两位有着特殊关系的世纪老人在美国会面时,回首往事,不甚感慨。张学良告诉吕正操:“我现在有些迷信,迷信上帝。”吕正操对张学良说:“我也迷信。迷信老百姓。”张学良沉吟良久.感叹道:“得民者昌。”  相似文献   

6.
列宁曾经说过:“每一个现代民族中,都有两个民族。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有两种民族文化。有普利什凯维奇、古契柯夫和司徒卢成之流的大饿罗斯文化,但是也有以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普列汉诺夫为代表的大俄罗斯文化。”又说:“每个民族的文化里面,都有一些哪怕是还不发达的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文化成分,因为每个民族里面都有劳动群众和被剥削群众,他们的生活条件必然会产生民主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但是每个民族里面也都有资产阶级的文化(大多数民族里还有黑帮和教权派的文化),而且这不仅是一些成份,而是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列宁全集》第20卷第15页)这就是列宁的著名的“两种文化”的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在文化问题上的具体运用,是无产阶级文化批判与继承观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中国和俄国的历史情况进行对比后认为:中俄两国立国的历史,及历史上民族间的政治、经济关系极不相同。我国在明清以后汉民族并没有象俄罗斯民族那样发展成资产阶级民族,中央政府和各民族地方在政治上始终是君臣隶属关系,内地与边疆也没有发展成为经济上的宗主国与殖民地关系,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落后主要不是因为汉族的掠夺和压迫所致,而是由于各种历史,自然的原因造成的。因此,列宁、斯大林特有所指的“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的提法,不适合我国国情。作者认为,应该以中央提出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进步,互相学习,共同致富”的口号来作为今天我们处理民族关系问题的准则。  相似文献   

8.
笨拙的罪犯     
笨拙的罪犯△在美国圣迭也戈,五个抢劫嫌疑犯站成一排接受盘问。警察命令他们依次迈前一步说:“钱都拿出来给我,我要点硬币。”头两个正确地复述了.中间那个(他是真的罪犯)前进一步说:“我可没说要硬币。”△一伙不法之徒破门而入洗劫英国一个小城镇的邮政局时,除...  相似文献   

9.
弓联兵 《人大研究》2010,(10):42-44
<正>英美两国都是议会政治相当成熟和发达的国家。英国被称为现代议会之母国,议会政治源远流长;美国被视为现代政治文明的结晶,议会制度的设计精到。尽管两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设置有所不同,前者为议会内阁制,后者为总统共和制,但作为代议机关的议会都在其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在其政治结构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李安斌 《前沿》2011,(18):159-161,176
美国清教主义与英国清教主义到底有什么不同?这是一个中外学者都感兴趣但却众说纷纭的问题,清教主义在英美两国的不同表现以及不同命运似乎证明了神学的变化看来只是一个表象而已。在北美这片特殊的地域,清教主义产生了一些与众不同的精神气质,在"形似"的外表下发生了"质变"应该是对二者关系的较为准确的概括。  相似文献   

11.
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堪称世界上最具权势的人。4年一度的总统选举是美国政治生活中“最精彩的闹剧”,而选票和钞票则是这场闹剧中真正的“主角”。问鼎白宫钞票先行有人说,金钱是西方政治活动的母乳。还有人说,金钱是竞选的“润滑剂”,没有钱,再好的竞选机器也无法运转。美国前国会议员奥尼尔在解释金钱与选举的关系时讲得更直截了当:“任何竞选都是由四部分组成:候选人、政策立场、竞选班子和金钱。没有钱,其它三项都可以忘掉。”“通向白宫的路是由金钱铺成的。”此言不虚。自打美国有选举活动以来,金钱就与竞选结卜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2.
英国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有句著名的格言:“知识就是力量”。另一位英国科学家卡尔波普说:“知识是从我们的错误中学习。”美国人、未来学家托夫勒却认为:“知识就是变化,知识作为燃料,加速时代的变化。”而法国当代哲学家李欧塔(Lyotard)指出:“知识就是流通的资金。随着电脑的普及,知识象资金一样成为大众化产品和工具。”知识究竟是什么?我们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曰:“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以上,都是关于“知识”的定义和说法。不论怎样给知识下定义,知识是一种精  相似文献   

13.
对于美国准备对伊拉克动武,欧盟主要国家态度分为三类:英国基本上紧跟美国;法国与美国拉开距离;德国坚决反对。德国的态度同德国的大选形势有关,反映了德美之间的深层次矛盾,同时也是德国大国意识觉醒的表现。从8月上旬以来,德国总理施罗德、外长菲舍尔以及政府其他要员几乎天天都要在伊拉克问题上批评美国的政策。他们认为,伊拉克同“基地”组织没有联系,也没有确凿证据表明伊核武器计划取得进展,因此打击伊拉克是“师出无名”。他们还警告说,美国的军事打击将带来严重政治和经济后果,并导致国际反恐联盟瓦解。德国政府表示,…  相似文献   

14.
台湾《自由时报》8月3日刊登了民进党公布的该党《在‘台湾是台湾、中国是中国’的现实基础上重构两岸秩序》的大陆政策白皮书的摘要.说实在的,这份白皮书的主要论点诸如“有效管辖”、“人民自决”等,都无非是旧话重提,既无新意,也无说服力,更不值得著文批驳.它的基本出发点,无非是要把两岸中国人的关系说成是两个国家人民之间的关系,要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成为另外一个国家,并在这一基础上建立所谓“国与国”的新秩序或新关系.然而这无论从历史、地理、文化、法理、现实和民族感情上都是说不通、也不可能行得通的.  相似文献   

15.
了解国际形势,常常要看大国外交战略有哪些调整和变化。而在大国关系中,各国都把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放在首位。这不是各国“偏爱”美国,而是美国的实力摆在那里,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各国既不能抗衡它、轻视它,也没有办法忽略它,更没有办法远离它。当然,最重要的关系不一定是最好的关系,但是,处理好最重要的关系确是一国外交的头等大事。9·11事件后,围绕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与变化,大国都在积极调整自己,由此牵动了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一、 牵动大国战略调整神经的美国美国的全球战略,简要地说就是四个字:“领导世…  相似文献   

16.
美国总统布什在他的中东和平新建议中,提出将巴勒斯坦权利机构领导人阿拉法特赶下台。出人意料的是,一向视美国为“老大哥”的英国这次没有亦步亦趋。6月25日,英国首相府发言人和外交大臣斯特劳先后发表讲话,强调选择巴勒斯坦领导人是巴人民自己的事,世界各国必须准备和巴勒斯坦人民选出的任何领导人打交道。显然,布什、布莱尔这对“布氏”兄弟不再亲密无间。英美关系,离不开欧英关系。在战后的国际关系中,建立在共同价值观基础上的跨大西洋关系,对美欧双方来说都是竭力维护的最重要关系。可是,随着冷战的结束,特别是布什上台后…  相似文献   

17.
160余年前,西方有位伟大的思想家从大西洋彼岸跑到美国对民主制做了一番实地考察。其后他认为当时世界上有两个民族比较有前途,这就是俄国人和英裔美国人。“其他民族不是停滞不前,就是历尽千辛万苦地前进。唯有这两个民族正沿着一条还看不到止境的道路轻松而神速的前进?他们起点不同,道路各异,美国人是“以自由为主要的行动手段,后者是以奴役为主要的行动手段”。然而他预言:“其中的每一个民族都好象受到天意的密令指派,终有一天要各主世界一半的命运”。1835年  相似文献   

18.
对于1917年英国政府发表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民族之家的贝尔福宣言的原因,经常为人强调的说法是,英国之所以发表这一宣言,是为了争取美国的、当时可能要退出战争的俄国的、乃至德国的犹太人支持协约国反对同盟国的战争,是出于对犹太人处境的同情。我们不能说,从英国政府最初拟议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以至最后决定发表宣言的过程中,上述这些因素没有起过作用。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当时英国政府和犹太复国主义者在这个问题上利益和意图的一致。犹太复国主义者力图在英国支持和保护之下实现他们在巴勒斯坦建立民族之家的目标,英国则又为了加强其在中东的战略地位,谋求在战后取得巴勒斯坦。从根本上说,贝尔福宣言是犹太复国主义者和英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而相互利用合作的一个产物,许多有关的文件和事实都说明这一点。下面着重从这方面对贝尔福宣言的背景和由来略加论述。  相似文献   

19.
敬谢不敏     
朱铁志 《今日浙江》2010,(17):61-61
近期公布的中日两国第二季度GDP数字表明,中国以1.34万亿美元的微弱优势超越日本的1.29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对此,各国反应不同,美国《华尔街日报》夸张地说:“这是全球经济的里程碑”,英国《金融时报》称这是一场“亚洲大超越”。而我国朝野上下对此基本保持了理智冷静的态度,没有刻意宣传,更没有沾沾自喜。  相似文献   

20.
评微笑服务     
今天的政治课真有趣,老师让黄俊同学在黑板上画了四幅漫画:一位售货员站在柜台前,始终面带微笑。有位顾客拿了一包食品问她:“这是哪出的”她说不知道。顾客又问:“有没有保质期”售货员还说不知道。顾客再问:“从哪进的货”售货员仍说不知道。顾客无奈,愤愤地走了,售货员却笑着说:“你慢走!”微笑服务,本来是沟通商业的纽带和桥梁。美国的希尔顿旅馆以微笑服务著称于世。董事长康纳·希尔顿对下属常问的一句话是:“你今天对顾客微笑了没有”他确信微笑将有助于希尔顿旅游业大发展,因此要求职工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