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邓小平财富观,本质上即社会主义财富观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观。邓小平的这一财富观,可以从六个方面来理解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各项工作都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为标准;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一切向钱看是错误的,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致富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  相似文献   

2.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既定价值目标。邓小平关于“先富共富”的论述和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是我党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实现共富之路的两个重要成果。前者针对初级阶段的国情,提出了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实现共同富裕的总体构想;后者不仅体现了实现共同富裕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先富带后富”的实现途径。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富之路因此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3.
1.“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必然有一个量变过程。要实现共同富裕,必有一个量变过程,即由少数富到多数富,由局部富到全局富的发展过程。如果说由“穷”到“富”是一个完整的变化过程,那么“先富”就是这总的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它促进总的量变,并为整个事物的根本质变创造条件。所以,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别无它径,只能走“先富”这条必由之路。 2.“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富裕”,自然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4.
<正> 对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有一系列很深刻、很精辟的论述,形成为具有独创性、透彻性、鲜明性的共同富裕论。这个理论是指引中国人民消灭贫穷,走向富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理论武器。深入学习研究邓小平的共同富裕论,对于端正我们对社会主义认识,自觉贯彻改革开放方针,正确执行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进而以先富带后富的大政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目前的扶贫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认为邓小平同志的扶贫理论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即开展扶贫工作的前提理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开展扶贫工作的长期性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开展扶贫工作的基本战略理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帮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6.
试论邓小平非均衡发展与共同富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非均衡发展与共同富裕思想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其蕴意深刻。部分先富和先富帮后富的指导思想、"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以及"三步走"的战备目标是邓小平非均衡发展思想的主要内涵,而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总体目标,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宏观调控,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7.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我们的奋斗目标,它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始,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首先分析邓小平提出共同富裕思想的必然性,接着介绍这一思想的创意,最后提出我们应如何贯彻先富共富思想.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理论 ,不仅明确指出共同富裕的性质———社会主义的本质之一 ,而且创造性地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先富带后富 ;用什么办法才能防止两极分化———先富起来的地区个人多交点税等 ;什么时候才能共同富裕———太早不行等等 ,从而从目的到手段到具体实施步骤构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共同富裕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 ,其科学内涵主要包括共同富裕要建立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 ,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避免两极分化。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 ,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 ,提倡先富帮后富 ,以实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先富、后富是有中国特色的不同步富裕战略。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之一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 ,则要求先富带动后富。由于缺少法理基础 ,先富者带动后富的行为无法用法律去规范 ,但可以用道德方式来促进。以德治国方略就适应了这一需要。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 化解贫富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提出了“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创举。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时进一步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党章提出:“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消灭贫穷,达到共同富裕,在生产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鼓励先富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连年高速增长,令世界瞩目。2005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上榜人数,从2004年的200人扩大到了400人,上榜底线…  相似文献   

12.
一、新时期的历史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一般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这种经济体制,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这是一个新的重要论断,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创造性的贡献.我们搞市场经济,不是为搞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目的是在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立足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经济结构,是追求效率与公正的经济体制,最终是要达到共同富裕.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也是一项艰巨复杂难度极大的工程.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求人们正确处理竞争与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共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关系.也就是说,不能只顾竞争、自主、效率、先富、经济效益,而不顾协作、监督、公平、共富、社会效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前提下,在从体制、政策、管理等方面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育和法律这两个手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把握好先富与共同富裕的辩证关系是一个关键问题。邓小平的富裕观的突出特色是将先富与共同富裕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部分先富的过程中坚持共同富裕的远大目标 ,在部分先富的过程中实现共同富裕 ,在部分先富裕起来的过程完善共同富裕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辩证的思想方法主要表现在 :主体补充法 ;计划与市场结合法 ;政治与经济互视法 ;两手同抓法 ;先富共富推进法。邓小平这些辩证的思想方法有效地指导了我国社会主义实践 ,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先富共富,还是共享发展,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阶段的战略决定。先富带动后富作为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体现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性,反映了改革开放发现差距-承认差距-缩小差距的技术路线,这种差异化的理性路线极大提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活力。"共享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缩影,体现了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相容性,表明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转化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这种发展理念为提升人民积极性汇聚了强大的动力,迎来全面小康的曙光。展望未来,必须以共建共享为基础、以先富带动后富为手段,广泛凝聚我国发展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共同富裕"理论,深刻阐述了"先富"与"共富"的辨证关系,并提出了"共同富裕"问题,"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当前,遵循邓小平同志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深刻理解和认真实践这一理论,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收入差距过大,富人鲜施慈善,先富阶层行为失范,贫穷者的妒忌心理以及大众媒体的侧重渲染等都可能导致仇富现象的产生。文章以马尔库塞的“虚假需求”理论为出发点,对仇富问题产生的过程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揭露了在虚假需求的物欲诱惑下一部分人的精神腐化是社会仇富现象产生的思想根源。在将整个社会分为政府、先富阶层、后富阶层的基础之上,借鉴学习型组织构建团队核心凝聚力的方法,提出了在政府主导下,先富阶层和后富阶层进行“自我修炼”的仇富问题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8.
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加深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核心内容。因此,全面理解和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思想,对于加深理解社会主义本质论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核心,坚持社会主义就要摆脱贫穷,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关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论断,从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任务(途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9.
根据邓小平同志"先富"与"后富"和"个富"与"共富"的思想,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在分配制度上的一次突破,确立科学的分配制度"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其经济思想特别耀眼,为人们所瞩目。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关于改革开放促经济发展的思想;关于通过先富然后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的思想,构成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新体系,已经成为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