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舒云 《党史博览》2007,(11):13-16
林彪犹豫再三,打不打锦州 1948年秋,东北的国民党军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大城市里,死也不出来,害得东北野战军无仗可打.虽然攻打大城市的条件还不十分成熟,但也只有这三锤子"买卖"了.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主张打锦州,而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认为长春好打一些.经毛泽东同意,东北野战军首攻长春.  相似文献   

2.
林彪坚持首战长春,毛泽东则要求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线.  相似文献   

3.
大决战 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2个纵队向北宁线上的国民党军发起突然攻击。与此同时,长春、沈阳之间的东北野战军主力直扑锦州。震惊世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大决战的枪声就此打响了。 对长春、沈阳、锦州之敌先拿谁开刀,林彪和毛泽东对此意见不一。毛泽东几乎每封电报都离不开“南下”这个主题。毛泽东有指示,有批评,有期望,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林彪有照办,有遵嘱,有反驳,有否决。  相似文献   

4.
张聿温 《党史博览》2005,(12):24-25
一1953年,林彪卷入了“高饶事件”。林彪和饶漱石不熟悉,没有什么瓜葛。但林彪和高岗,在延安时就打过交道,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一起共事,林彪担任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后改称东北野战军)总司令,高岗则担任东北局常委、东北民主联军和东北野战军副政治委员,主管包括后勤在内  相似文献   

5.
共和国十大元帅中,罗荣桓是唯一的政治元帅。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忠心耿耿,心胸坦荡,深得毛泽东的信任和全军将士的爱戴,罗荣桓逝世后,毛泽东痛苦地写下了“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的诗句以志悼念。 罗荣桓元帅一生中,多次与林彪共事。早在井冈山时期的1930年,罗任红四军政委,林彪是军长。以后在红一军团、在一一五师、在东北野战军,林彪是  相似文献   

6.
气势宏伟、波澜壮阔的辽沈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决战阶段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一个战役.它的胜利,对后来进行的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但是,在辽沈战役前和战役发展过程中,作为东北局、东北军区暨东北野战军主要领导人的林彪,却对率领部队南下北宁线作战,尤其是对攻克锦州作战曾几度产生犹豫和动摇,险些失去大决战战机.1948年,全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形势都出现了更有利于我党我军而不利于国民党军的重大变化.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同志于2月7日在给林彪等东北  相似文献   

7.
解放战争中,经过1947年连续发动的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我东北野战军已经把东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队主力分割、压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大要点及其附近狭小地带。在东北野战军的冬季攻势已经取得重大胜利之际,1948年2月7日,毛泽东致电东北局和东北军区的主要领导人,通报了全国各个战场的基本形势,要求东北野战军利用冰期歼灭敌人,同时分析了东北战场上国民党军队的今后动向,明确指出,“你们应准备对付敌军由东北向华北撤退之形势”,并提出了“以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有利”的战略设想。此后,东北野战军经过近半年的作战实践探索,历经几次重大决策变化,才取得了辽沈战役的最终胜利,实现了毛泽东提出的战略设想。回顾组织实施辽沈战役过程中经历的几次决策变化,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辽沈战役的组织实施过程和深刻认识辽沈战役方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辽沈战役,不能不谈林彪;谈辽沈战役的林彪,又不能不谈林彪与毛泽东的关系。中共党的七大后,中央即决定派林彪去山东。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毛泽东指派林彪为山东军区司令员。9月,赴任途中的林彪接到中央电令,要他去东北。林彪于是出关,任冀热辽军区司令员。10月31日,中央决定成立东北人民自治军,任命林彪为总司令。此时,我党赴东北的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达20人。其中彭真、陈云、高岗、张闻天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林彪是中央委员)。东北局成立时,彭真为东北局书记,并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一政委。也就是说,在当时的东北,林彪是军事工作的第…  相似文献   

9.
15、“战锦方为大问题”抗日战争胜利后,罗荣桓根据中央的指示,与林彪一道率领数十万大军,沿着传说中八仙过海的路线,踏上了东北这块黑土地,先后担任过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第一政治委员等重要职务。在东北期间,林彪专务作战,对其他事情,如后勤、思想政治工作等很少过问,这都落在了罗荣桓的肩上。他除了组织好司、政、后各方面的工作外,还主动地为林彪指挥作战出主意、想办法。1948年9月12日,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辽沈战役正式拉开序幕。林、罗指挥东北野战军先…  相似文献   

10.
血润白山黑水 国共双方在东北刀兵相见已是必然。因此,毛泽东就要派选得力战将去经营东北。最终,毛泽东选定了林彪和罗荣桓。 林彪已经多年没有打过仗了。想当年平型关一战,八路军威震日寇,也使林彪以抗日名将扬名天下。谁料  相似文献   

11.
阿荣 《新湘评论》2002,(8):44-45
抗日战争胜利后,罗荣桓根据中央的指示,与林彪一道率领数十万大军,沿着传说中八仙过海的路线,踏上了东北这块黑土地,先后担任过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第一政治委员等重要职务。  相似文献   

12.
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野战军83万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疾将天津、张家口、北平分割包围。是战还是和,困扰得傅作义茶饭不思。 早在东北呈大势已去之时,傅作义曾于1948年11月中旬托人给毛泽东捎去一信。毛泽东在西柏  相似文献   

13.
正1946年5月18日东北民主联军撤出四平后,10月,司令员林彪带领前线指挥所进驻双城堡,直到1948年9月30日,即辽沈战役开始后18天,东北野战军司政机关组成的辽沈战役前线指挥所离开整整两年时间,林彪在双城堡。指挥大小无数战斗,逐渐扭转了东北战场的被动局面,使东北民主联军由弱到强,发展到数十万。日本投降后,当李运昌率冀察热辽八路军、罗荣桓率山东八路军、黄克诚率苏北新四军三师,三路人马挺进东北时,还在去山东根据地途中的林彪,8月24日  相似文献   

14.
1964年,国外某军事代表团访华时,要求我军介绍平津战役。中央军委指定国防部副部长、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负责介绍,因为刘亚楼参与指挥了平津战役的全过程。当时平津前委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组成,统一指挥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参战部队,同时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刘亚楼为司令部参谋长和天津前线司令部司令员。根据我的回忆和记录,将刘亚楼的谈话整理如下: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指  相似文献   

15.
范林 《世纪风采》2011,(9):35-41
1948年春夏之际,有三座省会城市被列为我军的攻击目标:华东野战军粟裕部作战范围内的山东济南、东北野战军林彪部作战范围内的吉林长春以及华北军区徐向前部作战范围内的山西太原。  相似文献   

16.
王乐飞 《党史纵横》2010,(10):59-62
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是身经百战的四野战将,他们四人曾被称为林彪手下的“四大金刚”。在解放战争中,他们都是林彪麾下东北野战军的纵队一级指挥员。“九一三事件”发生前,黄永胜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吴法宪为副总参谋长兼空军司令员,李作鹏为副总参谋长兼海军第一政治委员,  相似文献   

17.
<正>1948年初,全面内战爆发已一年半,晋察冀野战军主要在冀中地区作战。虽然取得许多胜利,战绩却不突出,也较少成建制地歼灭国民党军。中共中央军委对此甚为焦急,要求学习刘伯承邓小平野战军、陈毅粟裕野战军、陈赓谢富治集团、林彪罗荣桓东北野战军,实行宽大机动作战,取得更大的胜利。根据中共中央军委指示,晋察冀野战军发起平绥铁路东段战役,向察南、绥东、晋北方向进攻。尽管晋北应县战役打成消耗战,但整个平绥铁路东段战役目标基本达到了。更重要的意义是,该战役打破陈旧作战思想,极大地锻炼部队,堪称宽大机动作战的习作。  相似文献   

18.
北平解放.东野进城.总部机关就驻扎在北京饭店。1949年3月中旬.东北野战军改称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同时.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决定组织四野营以上干部分批进城.参观三天.  相似文献   

19.
罗荣桓元帅是我军杰出领导人之一。在战争年代,他从红军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曾长期与林彪合作共事,以他既坚持原则又能团结人的卓越风范,协助林彪做好军事工作,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但在解放以后,两人的关系却逐渐发生了改变。 一 平津战役以后,东北野战军改称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委。罗荣恒原打算也随军南下,但北平解放后就病倒了,不得不留在天津治疗。  相似文献   

20.
1948年秋,东北野战军(以下简称为东野)遵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集中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路,于9月12日至10月15日进行了锦州攻坚战,仅用30余天的时间,取得了歼敌12万余人的重大胜利。我军攻占了锦州,完成了战略上的中间突破,孤立了两翼的傅作义集团和卫立煌集团,造成了对东北敌军“关门打狗”之势,为解放全东北奠定了基础。40多年后的今天,回顾、探讨、研究这段历史,对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吸取武装斗争的经验、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