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延安热的经久不衰和传统延安研究的缺陷要求构建延安学。各种相关研究成果、学术机构和专家学者的不断出现壮大使延安学构建成为可能。延安学应是一门突出和彰显政治目的的历史学科,其研究范式有必要对现实政治话语进行借鉴,但应避免贴标签的做法。  相似文献   

2.
产业经济学SCP范式的结构(S)——行为(C)——绩效(P)的分析框架,为我们分析中国政党制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政党的结构,来探析我国执政党和参政党如何根据经济和社会变化来调整执政和参政行为,以及这种政治行为给我国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所带来的绩效影响。  相似文献   

3.
乡村社区治理是国家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当前,乡村社区治理研究主流分析范式具有“二元性”,研究方法及分析单位“类型化”、研究视角具有“多元性”特征。总体上来看,既有的社区治理研究已经开始落后于乡村社区发展,需要进行创新与探索。在研究范式上,应将市场力量纳入乡村社区治理的研究范畴,尝试构建“国家一市场一社会”的分析范式;在研究方法及研究单位上,应该尝试将心理学、行为学、经济学、管理学及数学方法引入到乡村社区研究中,实现多学科的交叉性,通过大样本与小个案的结合、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不同层级研究单位的结合,力争研究的科学性,提升研究理论的厚度;在研究视角上,应更加注重本土性研究,力争从本土现实、历史发展及中国特有的乡村特征为基础,在现代社会转型中探寻提炼本土理论。不被既有的研究思维所限制,保持研究的多样性、灵活性与丰富性。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进步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二战后世界各国民主政治困境的重要表现是民众政治信任的衰落,这从根本上推动政治信任研究的兴起。政治信任研究的深层逻辑是:它与公共权力、良善秩序和有序公共生活有着高度的关联性。政治信任研究大体上是围绕文化和宪政两种主要范式展开的,两者差异明显,但又存在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5.
在法治国家,最高法院作为政治组织的角色和意义已逐渐彰显,制度化成为最高法院发展的一个现实课题,这应当为最高法院理论研究所关注。本文将政治制度化的理念与理论引入最高法院的研究之中,通过对一系列制度化衡量标准的具体识别,试图建构最高法院研究的制度化范式。通过对印度和美国最高法院的比较考察,认为制度化是最高法院发展的一个方向,最高法院的制度化进程又受到制度环境的影响而呈现具体特征。为此,本文提供了最高法院制度化研究范式的一个运用范例,并进一步思考了最高法院研究与制度化范式问题及其对中国最高法院制度化发展与改革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知识产权领域反垄断问题备受关注而法律规制制度尚处在探索之中的背景下,知识产权许可限制的反竞争审查,是目前世界各国知识产权垄断认定中面临的共同难题。我国2008年生效的《反垄断法》虽然规定知识产权许可中的排除、限制竞争行为"应受"该法规制,但同样未能提供"如何"规制的具体制度规则。以已有反垄断法的制度规则为基础,结合知识产权许可中的特殊问题,构建知识产权许可限制反竞争审查的一般分析框架,是有效解决实践中知识产权许可限制的案件纠纷,并及时推动知识产权许可限制反竞争审查走向合理与科学的重要途径。该框架由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组成:一是确立知识产权许可限制反竞争审查的"竞争损害"标准;二是界定知识产权许可限制涉及的产品市场、技术市场和创新市场;三是选择基于"区别对待"的分析工具和基于"利弊权衡"的四步检验法。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建立的间断平衡框架因融合了渐进与变革两种政策变迁状态而被认为是对渐进主义理论的重大超越。该框架认为,注意力状态及其信息处理模式是政策选择和变化的基础,而政策变迁状态取决于问题界定与制度结构之间的互动。在政策变迁过程中,子系统政治的负反馈作用使得政策处于垄断状态,宏观政治的正反馈作用促使政策垄断崩溃。政策变迁存在长期渐进均衡和短期重大间断两种政策变迁状态。但在我国缺乏子系统政治与宏观政治这一制度基础的特定的政策环境中,利用政策议定场所的变化来界定间断与平衡存在很大不适用性。因此,借鉴霍尔的政策范式概念,本文认为政策变迁状态取决于政策总体性目标:政策总体性目标变化反映政策间断式变迁,政策工具及其水平设置变化反应政策均衡性变迁。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基于中国背景对间断平衡框架作出一定的修正和本土化说明。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的分析框架及其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概念在马克思著作中呈现出不同的内涵,至少有三种属性:认知性、结构性和功能性。通过多重语境的概念释义,挖掘出马克思研究意识形态的分析框架,即科学-意识形态的认识论框架、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结构论框架、阶级利益的功能论框架。西方学者对马克思的分析框架展开了进一步的扩充或批评。马克思意识形态的分析框架对我国当前意识形态建设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和体制影响,我国现在的教育管理学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开始发展的.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的归纳与梳理,笔者认为,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应由五部分组成:教育管理基础部分、教育组织管理部分、教育管理过程部分、教育资源管理部分、教育管理环境部分.我国教育管理研究范式的发展刚刚起步,应借鉴西方的研究成果,在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完善:要重视在教育预测规划领域引进定量分析的方法;积极挖掘多种研究范式,形成开放式的研究态势;继续采取多学科的教育管理研究方式,拓宽教育管理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0.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党和人民百年奋斗的不懈追求,是党的初心与使命的深沉呼唤,是第三次分配的理论元点。共同富裕理念下的第三次分配有效衔接了改革开放的“先富论”,深入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利于共同富裕的逐步实现。完善第三次分配,应重点做好规模建设、文化建设、制度建设和内生动力建设等文章。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以来,中国和西方对“安全环境”的界定不同,中国侧重于以发展界定安全,西方大国则注重以威胁界定安全。中国政府和学术界对“安全环境”的理解,已经从以军事安全为主演变为军事、政治、经济、舆论四位一体,更具复杂性和动态性特征。因此,作者构建了新时期评估周边安全环境的分析框架与指标体系,包括政治安全环境、军事安全环境、发展安全环境、舆论安全环境以及中国自身对周边环境的塑造能力等构件,这些指标囊括了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学理判断。文章利用世界银行数据库、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中外关系数据库”以及《人民日报》数据库对各细分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设定并对比了三种场号下的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指数。对1992—2011年周边安全环境的分析表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处于不断改善中。不过,2008年以后三种场景产生较大分叉,中国有可能已经进入了一个与前十几年完全不同的状况,中国需要与周边国家共同构建长期稳定的周边安全合作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中国育龄青年生育观从研究范式情况来看,结构模式是我国生育观研究中采用最为广泛的范式,行动范式在21世纪初得到了较大发展,而政策研究范式从整体来看一直处于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从研究方法来看,对中国青年生育观的研究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还是理论研究,但从质量来看,经验研究水平比较高,发展得也比较快.这种变化是社会现代性变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的各项国家制度之间,经过统一战线过程而形成综合的制度,即统一战线制度。统一战线制度效能是主体与本体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实践中或通过实践而实现的外化。实现统一战线制度的效能取决于统一战线主体实践、统一战线制度的执行以及协商机制的合逻辑的运行。  相似文献   

14.
传统司法史研究因孤立封闭而缺乏比较的意义。西方概念和理论支配下的中国司法文明史研究范式,是近代中国面临时势转移和寻求富强必经之阶段。但为彰显当下中国司法史研究的自主意识,进行学术省思和重构极为必要。为此应更多利用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打破固有范式,注重理论创新与历史镜鉴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社会学早期学术关注点的回顾,我们发现了"政治的维度(the political)"的长期缺失.然而,随着中国转型社会的重构和与之相伴随的利益保卫和利益磋商行动的高发,围绕"政治的维度"的学术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具有日益高涨的重要性.作为社会学学科内部处理"政治的维度"的一个重要理论和知识来源,对社会运动理论的介绍,目前尚处在起步阶段.在我们引入的时空框架中,追溯西方社会运动理论范式的演变历程,分析这些理论取向与当代中国社会研究现场的相关度,说明政治进程模型、古典理论和社会建构论/文化理论对当代中国相关现象的解释力要更强一些.  相似文献   

16.
建构一个我国政策创新扩散基本分析框架,势在必行。该框架由层层深入的三部分构成:我国政策创新扩散的影响因素、我国政策创新扩散的机制和我国政策创新扩散的源动力。影响因素包括动机因素、资源/障碍因素、其他政策、外部因素和政策创新属性五类具体因素;机制包括强制、诱致、学习、竞争、模仿和社会化六种具体机制;源动力在于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追求采纳新政策的期望效用最大化。其中,政策创新扩散机制是影响因素和政策采纳的中介步骤,并且,其也通过影响采纳决策的相关参数进而影响地方党政主要领导的期望效用,由此形成了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分析框架。该框架有利于弥补我国政策创新扩散研究的理论缺漏,也可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西方责任政府理论研究的主题动向表现在民主、官僚、法律、结果、伦理以及主体六个方面,其分析框架较有代表性的是责任的五维度、无缝隙国家责任、政治理论范式、360度绩效,而理论学说最有影响力的是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和公共责任理论的学说动向。  相似文献   

18.
叙事政策框架(Narrative Policy Framework, NPF)是在叙事学与公共政策分析日益融合背景下,运用政策叙事分析和解释复杂性公共政策过程的一种全新的政策过程理论。对叙事政策框架的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批评与回应、理论融合探究、实证案例分析3方面;现有创新性研究方法运用的分布特征可归纳为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因果理论假设的完善和检验、框架的完善和发展都将是未来NPF研究重点探讨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