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低碳隧穿是实现物流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章基于Tapio脱钩模型研究了东部物流产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及其时间和空间演变趋势,结果表明:时间上,2004—2011年东部物流业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具体呈现“扩张负脱钩-强负脱钩-扩张负脱钩”的周期性变化特征,低碳隧穿之路任重道远;空间上,脱钩程度区域差异显著,天津脱钩状态最佳,在各省份中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双赢目标有示范作用,其余省份脱钩状态未发生显著改善;进一步利用LMDI模型对脱钩弹性进行分解,得出能源效率技术锁定效应是阻碍东部物流业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的主导因素。最后,从蛙跳效应优势等方面提出了实现物流业隧穿库兹涅兹曲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利用碳足迹测定的方式首先对长江经济带11个主要省市的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能源消费效率和碳排放压力四项指标进行测定比较,分析湖北省服务业低碳水平;同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湖北省服务业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湖北省服务业低碳水平在长江经济带中位居中等偏上水平,有较大上升空间;就影响因素看产业规模与能源效率和与湖北省服务业碳排放呈现强关联,能源消费结构与人口效应和湖北省服务业碳排放呈现中等关联;湖北省有待从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与提升能源消费效率两个方面,提升服务业低碳水平。  相似文献   

3.
周跃云 《求索》2016,(4):112-117
通过对2001~2013年长沙市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碳排放的行业差异分析,发现:(1)工业直接碳排放总量呈逐年增长之势,能源产业碳排放量的比重在逐年上升,采选业的比重却呈逐年下降之势,制造业的比重近年来虽呈下降趋势,但仍是比重最高的行业。(2)大部分年份表现出工业增长与碳排放量之间的明显脱钩关系,这种有效的脱钩关系主要得益于工业能源效率的提高。(3)工业直接碳排放量既具有行业集中的特点,又具有明显的行业差异性,可将之划分为高碳行业、中碳行业、低碳行业及碳排放关注行业4种类型,因而应根据不同类型特征采取针对性强的节能减碳对策。(4)具有专业化优势和比较优势的行业大多集中在低碳行业,对这些行业要重点扶持和努力培育,这是产业结构向低碳化、高端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通过从能源结构、能源强度、产业结构、产出规模、人口效应等五个方面对江西省20042012年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分析,同时运用Tapio模型对江西十大产业部门经济增长与碳排放数据进行计算,可以分析二氧化碳变化对于经济发展变化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江西省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量逐年增加,其中以能源产业最为明显,产业碳排放强度下降率仍低于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率,各工业部门低碳发展虽有了长足进步,但仍处于发展程度较低的不稳定状态,因此江西省工业要实现低碳发展的绝对减排仍存在一定压力。  相似文献   

5.
空间效应视角下中国省域碳排放总量的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分析中国省域碳排放的空间效应及驱动因素的结果显示,中国省域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和集群趋势,并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和能源消费强度大的地区;能源消费强度、人口规模和人均GDP对碳排放总量影响显著,其中能源消费的影响最大;城市化、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不显著。该研究结论为我国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升级进程中控制碳排放增量、国家和地方政府建立相应的碳减排鼓励政策和技术研发支持机制,以及各省域构建各具区域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决策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1991~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比较了世界七大地理板块国家碳排放强度演变趋势的特征,并运用对数均值迪氏分解法将碳排放强度分解为能耗强度、能源碳排放、能源结构等几方面,并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强度在大部分地区呈现出递减趋势,特别是北美洲、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板块的降低趋势明显,碳排放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能耗强度的影响;中国的碳排放强度具有高而降低快的特点,需重点从能耗强度与能源结构方面入手,以实现降低碳排放强度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巩芳  李婷  石丽姣  胡艺 《前沿》2014,(9):97-99
首先利用生态压力指数法,分析了内蒙古生态环境压力的变化量。然后基于脱钩分析方法,选取矿产资源开发变量、生态环境压力变量两个指标,利用2003--2012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对内蒙古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压力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压力基本呈现由衰退连接——强脱钩——强负脱钩构成的演变轨迹,其变化呈近“M”型波动变化的曲线。最后提出内蒙古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马军  陈雪梅 《前沿》2013,(1):108-110
近年来,内蒙古依靠地区的资源优势,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经济的飞速发展与能源消耗高度相关,被称为“能源拉动型经济增长”。鉴于此,本文希望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寻内蒙古GDP增长与能源消耗之间的脱钩关系,从而提出合理的脱钩政策建议,促进内蒙古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9.
<正>地球陆地的水资源主要来自地下水、地表水和空中水(简称“三水”)。其中,地表水主要来自冰川和冻土融化产生的径流,空中水指的是悬浮于局地空中的大气所包含的水分,在适合的大气热动力条件下,部分空中水通过降水的方式降到陆地,是地表水的重要补充。黄河流域可利用水资源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亚洲“水塔”青藏高原的三江源地区的融雪融冰,二是每年6—8月份夏季风期间的大气降水。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是黄河流域水资源的重要来源。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区,全长约5464公里,年径流量仅为534亿立方米,因此,黄河流域降水量的变化对于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减灾》2004,(7):62-62
2004年5月,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范围和造成的损失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  相似文献   

11.
采用Super-SBM模型与Malmquist模型测算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用固定效应模型与门槛回归模型分别验证黄河流域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与城市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2011—2020年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呈现递增趋势,且主要由技术进步引起,流域内所有城市的土地城镇化逐年递增,11个城市(州)出现人口流失导致人口城镇化递减;人口城镇化与城市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倒“U”型关系,土地城镇化与城市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呈现“U”型关系,且这种关系在流域内存在区域差异性;人口城镇化影响城市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土地城镇化的双门槛效应,当土地城镇化发展过低或者过高时,人口城镇化呈现抑制城市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土地城镇化影响城市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人口城镇化的单门槛效应。因此,黄河流域各城市应积极推动人口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控制土地城镇化高速发展,建立以常住人口为标准的“人地挂钩”制度,优化产业结构,引导居民消费,建立“以人为本,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2.
制定“黄河法”加快黄河的整体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省区,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流域内水资源贫乏,年内径流变化大,地区分布不均。流域内总耕地达2-7亿亩,总人口约1-5亿。黄河塑造了祖国壮丽的山川,哺育了中华民族的成长。无论从政治、经济或文化方面,黄河流域在伟大祖国都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大量开垦荒地和砍伐森林,造成黄河严重的水土流失、河道淤积和风沙灾害;由于气候干旱和无节制的用水,造成…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因素分解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量分析和测算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领域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从目前中国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及动向看,还没有研究针对北京的碳排放因素进行定量分解,使得北京低碳城市建设难以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好、可考核性高的温室气体减排计划.本文基于1999-2008年时间系列的统计数据,采用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对北京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因素进行定量分解,定量测算了北京碳排放影响因素的贡献度,得出经济发展是北京人均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能源效率是北京人均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抑制因素,能源结构对减少北京人均碳排放量贡献力不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邓常春  邓莹 《求索》2012,(11):32-34
碳约束下的印度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特点,其经济增长优先于应对气候变化,能源缺口严重制约印度长期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能源强度持续降低,人均碳排放量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印度经验对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具有重要启示,中国应坚持经济增长优先于应对气候变化,持续降低经济增长的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转向主要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省区,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流域内水资源贫乏,年内径流变化大,地区分布不均。流域内总耕地达2.7亿亩,总人口约1.5亿。黄河塑造了祖国壮丽的山川,哺育了中华民族的成长。无论从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黄河流域在伟大祖国都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大最开垦荒地和砍伐森林,造成黄河严重的水土流失、河道淤积和风沙灾害;由于气候干旱和无节制的用水,造成黄河水资源短…  相似文献   

16.
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建国以来,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速度加快,能源消费总量、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都近似呈指数增长趋势,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尚存优化空间,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的比重过大,石油、天然气与水电、风电和核电所占的比重较小。我国制定节能减排政策的总方针应为适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经济增速,提高碳排放的减排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17.
降低我国碳排放量的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导致我国碳排放量出现了快速上升的趋势,这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也对我国参与全球气候谈判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近年来碳排放量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的垃圾量与减量处理方式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深入分析北京市1999-2008年垃圾量的变化规律,认为人口、消费和回收是影响垃圾量以及人均量的主要因素,发现垃圾量年均增长率与统计人口覆盖年均增长率和人均量年均增长率的相关性,预测未来垃圾量仍将呈现增长趋势,提出了垃圾减量化的路径及方式.同时,对垃圾处理结构从垃圾组成、处理规模和综合处理方式等方面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刹住盗掘古墓狂潮张运通西安东郊西汉薄太后陪葬墓被盗挖近几年究竟有多少古墓被不法者盗掘,没有人能说出一个确切数目,但有资料表明:黄河流域的陕西、山西、河南、内蒙古和甘肃等省、自治区,被群众性大规模盗掘的古墓约有2.5万座。作为文物大省的陕西,八百里秦川...  相似文献   

20.
加快兰州铁路局发展步伐为振兴甘肃经济做贡献兰州铁路局局长甘肃省八届人大代表黄四川兰州铁路局是西北最大的铁路运输企业,管辖铁路50叩多公里,覆盖甘青宁三省区,经济吸引区包括新疆、西藏、内蒙古、陕西等省区和独联体部分国家,达160多万平方公里。目前拥有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