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住有所居是民生的基本需求,安居乐业是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住有所居"目标,贯彻落实国务院和自治区关于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把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改善民生、调整结构、稳定住房价格、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进度,初步构建起以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为主体,限价商品房、  相似文献   

2.
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需要面对的困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二五"规划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一个十分重要和突出位置,未来5年将使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到20%。也就是说,为了遏制当前过高的房价,为了解决国内居民的基本居住条件,政府在未来五年里,计划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2011年建设1000万套,2012年建设1000万套,2013-2015三年建设1600万套,即在未来的5年里使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到20%。  相似文献   

3.
王自然 《支部生活》2011,(10):20-21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让群众住有所居的战略决策后,云南省委、省政府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把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当作各级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和重点工作,举全省之力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4.
赵双喜 《学习月刊》2013,(12):36-37
一、全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基本情况(一)住房保障制度体系不断完善。2008年以来,根据国发[2007]24号、国办发[2008]131号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解决我区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实施意见》(新政发[2008]20号)、《全区廉租住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新政发[2009]20号)、《新洲区廉租住房准入审核和退出管理办法》(新政规[2009]5号),制定了《新洲区住宅与房地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对全区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保障对象、保障方  相似文献   

5.
《实践》2014,(3):37-37
<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从2014年起,各地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将并轨运行。作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两房"并轨的原因是什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锋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过快上涨的房价给民生带来了难以承受的重负,房地产业的发展也与民生渐行渐远。究其原因,一是房地产业定位偏离民生;二是政府的调控监管过于温和;三是住房保障建设滞后。房地产业回归民生的关键是找准产业定位,确立"民生型支柱产业"的发展定位;强化市场调控和监管,尤其是实施对房价"超高"和"暴利"的监管处罚;加快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构建起以法律保障为核心的住房保障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市场失灵和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近年来我国保障性住房投入步伐大大加快,但是面对保障性项目建设庞大的资金需求,政府也无力单独承担建设保障性住房的责任。因此,如何在明确政府职责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融资新路,多渠道筹集资金,成为保障性住房健康快速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融资过程中存在着政府拨款不足,财政投入缺口较大;投资主体缺位,民间资本介入不足;融资工具缺乏,市场性融资困难;监管机制缺失,资金筹集和使用效率低等问题,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做法,完善我国保障性住房应从稳定财政投入增长,解决资金供给的长期困扰;激励民间资本参与,拓宽保障房资金来源;创新融资技术手段,稳步推行房地产基金;完善资金监管体系,确保资金筹集和使用效率等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房改10年,我国政府重提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意义深远.文章在分析梯级住房保障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厦门市保障性住房新政的实施为例,提出我国发展梯级住房保障体系的方向是要加强政府责任建设.  相似文献   

9.
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客观要求。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未来5年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并在开局之年实施千万套的目标任务。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全局作出的重要决策,是一项标志性重大民生工程。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0,(6):42-43
国土资源部明确,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以及城市、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中符合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条件的安置用地,应当以划拨方式供地,土地供应后,不得改变保障性住房用地的性质。城乡规划调整后需要改变用地性质的,应由政府收回土地。国土资源部每半年将公布一次各地保障性住房用地计划的落实和执行情况。  相似文献   

11.
保障性住房建设既是国家关注民生的重要体现,也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保障性住房监管体制存在着如资金、用地落实不到位、房屋质量不达标、分配过程不公正、退出环节不规范等诸多问题.为完善我国保障性住房的监管体制,必须完善保障房法律法规、设立保障房管理机构、建立保障房配套监管制度、提高保障房监管意识等.  相似文献   

12.
《奋斗》2011,(4):22-23
我省是老工业基地,对百姓住房的历史欠账较多,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十分艰巨。省委、省政府心系百姓、关注民生,把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作为“十大民生工程”加快推进,通过棚草改造、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等途径解决群众住房困难,取得了阶段性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3.
陈永昌 《奋斗》2012,(1):42-43
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国家不断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力度。2011年全国安排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到“十二五”末,全国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覆盖面将达到20%。但是,保障性住房建没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性系统工程,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建设资金匮乏、建筑质量难以保障和分配不公等现实困难和问题,对现有支撑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制度框架提出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4.
《红旗文稿》2012,(1):42
陕西省紫阳县积极响应中央、省、市号召,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2011年以来,紫阳县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县共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000套,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任务。该县成立了  相似文献   

15.
《江淮》2012,(8):1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个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一个重大的发展工程,不仅能带来巨大政治效应、社会效应,还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既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社会公平、营造和谐  相似文献   

16.
保障性住房是国家对住房困难的低收入家庭实施的一种社会救助.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建设保障性住房取得了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要明确巴州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目标;要坚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准则;要采取住房保障的多种方式;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和完善住房供给.  相似文献   

17.
政府在城市居民住房发展保障中的角色研究和思路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关键一年.政府在住房发展保障上的角色定位,应当是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的调节者,住房保障新规则的创立者,社会利益和社会公平的维护者,保障性产品和资金的供给者.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看,政府必须把市场与保障有效地分离开来,建立一个合理的房地产运营的游戏规则.坚持一手抓市场,保证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态势,一手抓保障,通过保障来稀疏市场.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3,(22):33-33
“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户),到2015年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这是政府对人民作出的承诺,要全力完成。  相似文献   

19.
《支部生活》2010,(10):46-46
近年来,文山州委、州政府把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高度重视并全力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力争到2011年,基本解决现有1.85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我叫姜丹,来自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很多人都看过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剧中张大民家的窘境是前些年北京很多住房困难家庭的一个缩影。这些年,北京开始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让许多住房困难家庭有了一个改善居住条件的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