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论“制度”与“法治文化”的关系王先勇本文的“制度”是就国家制度而言的。这种国家制度不仅是相关法律予以规范的结果,而且现代法律和由现代法律予以规范的制度(即现代法制)与“法治文化”息息相关。一、制度须法律予以规范董必武曾经指出,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简称。...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党校系统法研会第五届年会于1999年6月在自贡举行。本次会议对邓小平法治思想及其发展: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涉及的有关理论及实践问题;对党校法学教学如何在“依法治国”中发挥作用展开研讨。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邓小平法治思想及其发展(一)什么是“法治”的问题围绕着传统的“法制”与“法治”之争,提出法治乃法律的统治,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指一国的法律和制度;二是指法律和制度实施执行状况;三是指法律和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的基本原则,即法治原则。而作为法治基本内容的法治原则又包括四方面…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一些学术文章中常常看到这样的提法:“保障公民的自由和权利”等。将“自由”与“权利”的概念并列使用,我以为值得商榷。权利,在我国古文中有“权势与货利”之义,含有政治与经济的内容。现代用语中的“权利”,则有两种意思:一是指公民依照法律规定所享有的某种权力与利益;根据这种权力与利益,公民可以作出一定的行为(作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不作为),同时可以要求有关的他人作出相应的行为或相应的不作为。二是指政党、社会团体等组织的章程中所规定的成员所享有的权利。法律用语中的“权利”特指前一种意思。自由,顾名思义就是“由自己作主”,这是相  相似文献   

4.
“保驾护航”刍议——从司法独立的角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独立是法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法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中国现状人治的影响仍然存在,法律至上这一法治国家的基本原理或理念至今也没有明确认识,“保驾护航”这个政界与司法界流行的政治禅语足可以证明这点。深入剖析社会条件与法制环境下的司法独立,实现全社会体制上、观念上对司法独立的转变,以切实推进我国司法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5.
笔者曾在若干论文中提出 ,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基本模式为“一体二元”。所谓“一体” ,是指统一的世界本体 ;所谓“二元” ,是指在统一的世界本体中 ,包含着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要素、单元。在中国古代哲学中 ,远溯至《周易》 ,就提出了“一体二元”的雏形。在殷周之际产生的《周易》中 ,第一次出现了阴 ( --)阳 ( -)两个符号 ,这是中国最早的哲学形态。接着《易传》作者借释《易经》 ,提出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命题 ,它还说 :“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这里“太极”就是“道” ,“两仪”就是“阴阳”。这表明 ,《周易》的“太极”(“道…  相似文献   

6.
笔者曾在若干论文中提出,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基本模式为“一体二元”。我们通过进一步的考察发现:“一体二元”作为世界本体,不仅决定华夏文明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且对种种自然现象起主宰支配作用。“一体二元”乃是真实、科学的宇宙模型。就这个意义可以说,它是宇宙之魂。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基本模式为“一体二元”。所谓“一体二元”,是指统一的世界本体;所谓“二元”,是指在统一的世界本体中,包含着相反的两个方面、要素、单元。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往往用太极、道、易、太一、玄、太素、元、天、自然等来指称世界的本体。本体中包…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以法律制度反贪防腐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法制反贪防腐的基本思想,其一是通过立法用以防腐惩贪;其二是建立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得以拒腐防贪。另一方面是法制反贪防腐的基本实践历程,它大约经历了隋唐前立法治贪逐步兴起和唐宋后以法治贪逐渐完善和系统化两大阶段。  相似文献   

8.
法制指的是国家的法律和制度,它侧重于典章制度方面的规定,属于制度范畴。法治是指整个国家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活动和过程,即依法办事,通常又称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它属于方法范畴,同时它又是相对人治而言的。可以说,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制,但并非所有的国家都实行法治。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她为在“法制”基础上实行“法治”提供了重要条件和极大的可能性。但是,历史向我们表明,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不会自然而然地成为实行法治的国家。我国现在的法制状况,与建设社会主义法…  相似文献   

9.
武钢耐火材料公司何光伟:“维护党员权利”本是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应有之义。但近年来,对此却有一种新提法,叫作“维护党员合法权利”。多出“合法”两个字,大有深意藏焉。我们知道,法律是维护社会公民基本权利的,党员作为公民,其基本权利自然也在法律维护之列。但作为党员的基本权利(党员权利)和党员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合法权利)是不可混为一谈的,它们分别有着各自的严格界定。前者指党员在党的组织生活中享有的基本权利,党章规定了八条;后者则是指党员以其公民身份享有法律允许范围内的社会权利。与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相比,党组织赋予党员的基本权利,体现了党组  相似文献   

10.
法治文化和“先进文化”的高度共融法 治国家的建设 ,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 ,必须从经济、社会、法制、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法治国家的建立 ,必须依赖市场经济的经济基础、体制改革的社会基础、正义弘扬的法制基础、法治导向的文化基础等共同的基底塑造来实现。而在诸多要素中 ,文化要素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法治文化 ,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对于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历史上 ,法治从来就是和民主相联系的。法治的根本精神 ,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法治的根本力量 ,在于人民的 拥护与支持 ;法治的核心价…  相似文献   

11.
马俊 《行政论坛》2000,(6):30-32
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 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宪法修正案用根本大法的形式确认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发展目标,这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法治追求的重大成果,是中国跨世纪的一项战略选择。 一、法治的基本内涵 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把原来一直沿用的“法制国家”改为“法治国家”并旗帜鲜明地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充分表明:我们党决心告别“人治”,走向“法治”。 法治与法制表面上看只是名词之争,实际上二者…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3)
中国法制历史延续四千多年而未中断,各个制度都有延续性。中国的法律传统有其所依据的固有国情,其完整性为其他文明古国所不能比拟。我国是以农立国的农本主义国家,有封建国家的专制主义法律传统,注重伦常关系、血缘关系且安土重迁,儒家思想长期占据思想上的统治地位,再加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地域及习惯法的多元性。这些都决定了我国传统法制理念的特殊性。有古语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科学地总结四千多年的中国法制文明历史可以使其为今天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提供参考。这里,就感兴趣的中国法制历史的特点和古代廉政建设这两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赵英 《瞭望》2006,(Z1)
教育医疗改革之弊,也许在于过度的“市场化”而非产业化。如果不对这两个概念加以区别,将棒子打在“产业化”上,其结果有可能贻害相关领域的改革深化  相似文献   

14.
探寻中国共产党的法治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及其中央委员会会议公报中的法治关键词有民主、法制、法律体系,法治,权力等.本文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法治思维乃是以民主集中制为主,以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相互制约与协调为中心,在强调保障人权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注重日常工作思维与方式的法治化.而且,从发展的立场看,这一思维仍有完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悟性”新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德国古典哲学文献的翻译中 ,由于译者将德文中的 Verstand一词首先意译为“悟性”1 ,尔后又将其翻译为“知性”2 ,由此使人们常将“悟性”与“知性”等同起来。其实 ,“悟性”与“知性”是不同的两个哲学概念 ,在人的理性认识过程中它们是两个不同的认识阶段 ,笔者试通过对“悟性”的粗略分析 ,探讨“悟性”与“知性”的区别与联系。“悟”的含义在古代汉语中多为“觉”的意思 ,也就是“醒”。如果一个人处于未醒的状态 ,他既不能“知”亦不能“觉”,在醒的状态中他才有“知”和“觉”。而现代汉语中的“悟”,主要是指领会的意思 ,即明白…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8,(10)
从法律、法制、法治、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等几个密切关联、层层递进的概念及历史沿革推导,全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党的政治选择,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实践表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目标,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历史逻辑,也是现实必然。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的一些理论文章中,常说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或说马克思发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也有的既说马克思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同时又说这是他的两个伟大发现。“发现”和“创立”这两个概念是大不相同的。“发现”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或规律,经过探索、研究才认识的。恩格斯在讲到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时,正是这样正确运用的。如他说:“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第374—375页)可见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是社会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而决不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基本模式刘景山著孙万智译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世界本原问题,具有一个基本的模式:“一体二元”。所谓“一体”,是指统一的世界本体;所谓“二元”,是指在统一的世界本体中,包含着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两个要素、两个单元。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往...  相似文献   

19.
姚桓 《求知》2014,(12):14-16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中共党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会议作出的建设法治中国的部署将深刻影响国家的未来,是勾画民族复兴中国梦蓝图上的浓重一笔。建设法治中国是个系统工程,要采取各项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措施加以落实。其中,不可缺少的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依法治国与从严治党是内在统一的。一方面,作为执政党,既要领导人民制定法律,也要带头执行法律,保证法律的实施,为此首先要把党管好,只有从严治党,才能提高全  相似文献   

20.
王彦芳 《各界》2009,18(11)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应该是在继承古代厚重的传统社会历史文化基础上,移植现代西方法律精髓,改革法制,走充满自身特点的道路.本文立足文化史角度,从先秦社会法治历史文化入手,探索中国先秦时期法治特点,进而与现代法治理念相对照,以便更好地实施法律继承、移植、创新,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