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7 毫秒
1.
日本对台湾的侵略历史形成了日本的“台湾情结”,并且与“台独教义”具有耦合性;在新时期台湾问题关系到日本根本的国家利益;当前日本以美日安保机制为支点公开介入台湾问题。中国必须针对日本在台湾的新动向采取相应的对策,保持足够的警惕。  相似文献   

2.
地理上,台湾与四川相去甚远,一个在内陆,一个在海边。1949年后,随着大量川籍人士的移入,四川文化也透过不同的管道与路径渗进了台湾。而八年抗战是形成渗进台湾的四川文化之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一、为什么台湾自古就属于中国。台湾自古属中华。从历史上看,台湾与大陆曾经相连在一起,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一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了台湾岛。台湾的早期住民,大部分是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去的。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县左镇乡发现的迄今为止台湾最早的人类化石与福建考古发现的“清流人”、“东山人”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南部地区的晚期智人。  相似文献   

4.
李立  陈星 《新视野》2007,(4):91-93
台湾目前选举文化的形成,有政治制度及其在这个基础上所形成的资源分配模式的影响,这种因素构成了台湾社会选举文化形成之"硬"的一面;而从影响文化之"软"的因素上来说,其形成则是由于传统文化与中国人传统行为方式与思维模式的影响使然。台湾选举文化所呈现的景象,是中国传统文化及传统思维模式在西方选举模式下的冲突与妥协,其背后所蕴含的预设,其实是中西两种文化的紧张,这种情况不能不影响到制度的创制,而且,在若干情境下,还有相互抵消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台湾自古属中华。从历史上看,台湾与大陆曾经相连在一起,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一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了台湾岛。台湾的早期住民,大部分是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去的。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县左镇乡发现的迄今为止台湾最早的人类化石与福建考古发现的“清流人”、“东山人”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南部地区的晚期智人。公  相似文献   

6.
文化研究的兴起带来了一系列的跨学科对话与跨领域的阐释实践,形成整体性批判性的阐释视野,对当代台湾左翼思想的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文化研究拓展了台湾左翼论述与实践的空间,文化研究的行动转向为台湾知识分子的左翼社会实践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而左翼思想的导入,重构了文化研究的批判视野和历史维度。  相似文献   

7.
程早霞 《世纪桥》2007,(5):95-96
在中美关系的“三T”问题中,台湾问题与西藏问题是中美政治关系中矛盾与摩擦的引爆点。美国利用台湾问题与西藏问题在中国的东南与西南两个方向上对中国形成钳形包围之势,以此遏制中国的统一与发展。“两T”问题成为美国在亚洲遏制共产主义中国的一枚棋子。  相似文献   

8.
闽台职业教育合作与海峡西岸职业技术人力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岸人才资源具备结构上的互补性。台湾职业教育已形成以培育产业技术、管理及服务人才的技术职业、专科技术职业和技术学院为一体的职教体系,并且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职教经验,也为海峡西岸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合作前提。福建省应加强与台湾职业教育的合作,充分利用台湾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发展福建的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9.
台湾公营企业是当代台湾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台湾当局通过公营企业主控台湾经济命脉,赋予其政策性任务、制约其经营,使之形成独特的运行机制.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台湾进入经济自由化、政治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公营企业的地位亦随着民营企  相似文献   

10.
60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将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适时地制定、实施和发展了对台方针政策,经历了"解放台湾"与"和平统一"两个时期.回首两岸关系数十年经历的风风雨雨,考察中共对台政策的形成、发展、演变的历史,总结经验教训,对于我们在今天形势下更好地理解和贯彻现行的对台政策,进一步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国两制”战略构想的提出及其成功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一国两制”战略构想是实事求是的产物“一国两制”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战略构想和具体方针政策,有一个逐渐形成和完备的发展过程。这个战略构想主要是在中美建交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发展形成的。“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是党从考虑解决台湾问题开始提出的。台湾从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陆解放前夕,国民党当局逃离大陆,盘踞台湾,在美国支持下与大陆对峙,造成大陆与台湾的隔绝状态。为早日结束海峡两岸的分裂局面,我们党从SO年代开始探索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代表中国政…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后期,海峡两岸相继形成了现代派文学创作热潮,而二者对于人的关注和思考却存在着明显差异:前者侧重表现现实性较强的现代人的某种异化和悲怆感,不乏对美好人性人情的展示;后者则侧重抽象化地表现人性中残忍、丑陋、冷漠、窥视欲等负面因素.另外,台湾与大陆都有对传统小说叙事艺术手法的超越,较多注重叙事延展的内在逻辑、对横向移植与纵向继承关系的适度处理,是台湾现代派整体艺术成就较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周恩来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不仅在理论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具体政策和原则,而且在实践上也为以和平方式实现两岸统一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努力。周恩来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与实践,为“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既是铁的历史事实 ,也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坚定不移的立场。抗日战争胜利后 ,中国政府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收复台湾 ,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 ,这已得到世界的公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国民党撤退台湾 ,国共两党形成了隔海对峙的局面 ,这是中国国内革命战争的结果。然而 ,从这个时候开始 ,国际上的反华势力及其支持的岛内外一小撮民族败类 ,制造各种谬论 ,梦想分离台湾。 50年来 ,中国共产党与各种“台独”谬论和行径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台…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台湾产业呈现出大规模向大陆转移趋势,但相对于生产环节转移而言,台商运营总部对大陆转移明显滞后,形成“躯体在大陆,脑袋在台湾”的区域分工格局.平潭综合实验区是构建两岸经贸合作特殊区域,应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和政策制度优势,大力承接台湾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和地区总部转移,把平潭岛建设成台商总部经济岛.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坚持毛泽东同志实事求是的路线,出于对整个国家民族利益与前途的考虑,创造性地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战略构想,以实现台湾与大陆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为新时期统一战线开辟了广阔的领域。随着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的实施,新时期统一战线形成发展为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由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组成的、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联盟;另一个是大陆范围外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联盟,并且形成了立足大陆、三个面向(面向台湾、面向香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台湾回归、统一八十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人们都认为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后中国共产党才有对台工作,而本文认为党从成立就蕴涵了收回台湾主权的思想并努力为之奋斗。其80年间可划分为三个性质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党成立到1945年10月,台湾回归祖国,党为收回台湾主权而斗争的阶段。第二阶段,从1946年至1978年,是党为解放台湾而斗争的阶段。其中又分为“武力解放台湾”与“和平解放台湾”两个小阶段。第三阶段从1979年至今,是党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的阶段,其间党的对台政策经过由“和平统一”的提出,到“一国两制”理论的构想,再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最后形成的发展过程。80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的独立统一及民族尊严放在最高的位置上,因而得到全体中华儿女的拥护。  相似文献   

18.
1975年,中国政府特赦第7批国内在押战犯,至此,国内在押战犯被全部释放。在这批特赦战犯中,有十人申请去台湾。当时中国政府本着来去自由的原则予以批准,并资助路费,给予方便。但始料未及的是,台湾国民党当局闻此消息却如临大敌,先是封锁消息,继而想方设法予以阻挠,最终以拖延之计对此事不了了之。大陆的宽容善意与台湾的绝情寡意形成鲜明对照,引起国际舆论的强烈反响。这次“十人回台”虽然受阻,但仍不失为冲破尖冰、开创台海两岸直接公开交往的先声。  相似文献   

19.
台湾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方法对台湾1986—2007年农业发展进行定量测度,分析台湾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影响因素及源泉,台湾农业经济的增长方式已从资本与技术双向驱动逐步向技术推动转变。对当前台湾农业而言,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提高是实现持续增长与竞争力提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苏江丽 《探索》2012,(2):80-86
近五年来,兰德公司从"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应对"、"中国崛起新形势下的中国大陆与台湾"、"中国与印度"等三个方面,深入研究了中国的崛起与美国的应对策略,对美国亚太转向战略的形成发挥了很大作用。借鉴兰德公司的经验,可以对我国思想库建设得出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