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南山同志《鲁迅是这样评论〈水浒〉的吗?》对拙作《鲁迅是怎样评论〈水浒〉的?》提出商榷,我热忱欢迎并再谈一下己见。 第一,关于“鲁迅对‘强盗’有特定的理解,肯定了《水浒》有革命精神”的问题。黄文引鲁迅“有官之所谓‘匪’和民之所谓匪,有官之所谓‘民’和民之所谓民;有官以为‘匪’而其实是真的国民,有官以为‘民’而其实是衙役和马弁”的话,说明鲁迅并未否定“匪魂”,甚至还要“把‘匪魂’看作‘我辈的魂’。”但这番话的用意主要是提醒人们注意:“貌似‘民魂’  相似文献   

2.
王莹 《创造》2008,(12):51-51
既承泽于家风之熏染,复受益于大师之启沃。学以致用,志在兴国。倾己所学助力中国经济转型,得“市场”之雅号;尽己之力吁求中国法治进步,有“良心”之美名。乐见市场经济炼成法治经济,痛诋权贵资本扼杀人民资本。媚官媚商之浊世,幸存此人;忧国忧民之清流,端看吴老。  相似文献   

3.
“帝”、“皇”、“王”、“霸”,是眼下店名,商标中出现频率很高的四个字。开旅馆,有几间临街房子,就敢称“皇家旅店”;办饭铺,能烧俩“宫廷菜”,便自居“帝豪酒家”;二两油炸面,竟叫“方便面大王”;一块手表,也分“天霸”、“海霸”。可惜日本人捷足先登,大屏幕彩电号称“画王”,咱们的彩电只好屈尊“彩霸”了。  相似文献   

4.
大股东或控制者的压迫行为会给被压迫股东、公司自身乃至整个公司制度带来很大危害。阻遏压迫行为、对被压迫的股东提供适当救济始终是公司法关注的重点问题。而有限责任公司基于其不同于股份有限公司的特殊的经济结构并且进而导致的股东预期的差异,决定了对其被压迫股东的救济和保护也应与股份有限公司有很大差异,被压迫股东更有可能根据“反压迫原则”选择诉讼方式请求司法救济。有限责任公司的经济结构和股东合理预期标准是被压迫股东适用“反压迫原则”寻求司法救济的正当性基础。  相似文献   

5.
《半月谈》上有篇叫《“笨官”王绪钢的廉政自由》的文章,其中讲述了这样一件事:陕西省蒲城县县委书记王绪钢为政清麻,他“退钱,拒礼;不跑官,也不卖官;硬着性子抗拒一些地方通行的游戏规则。”他的“愚笨”办法,在普通群众中赢得了一片喝彩,但在“民意”测验中,他的得分却很低,排在  相似文献   

6.
蒋建平 《现代领导》2009,(10):40-41
宋真宗对宰相寇准是比较尊重和厚待的.史书中说“帝待(寇)准极厚,王钦若深嫉之。一日,会朝,(寇)准先退,帝目送(寇)准,(王)钦若因进曰:‘陛下敬畏寇准,为其有社稷功邪?’帝曰:‘然’。(王)饮若曰:‘澶渊之役,陛下不以为耻,而谓(寇)准有社稷功,何也?’  相似文献   

7.
1912年 3月 8日 ,经过江西省议会选举和呈请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正式任命李烈钧为江西省都督。 19日 ,李在南昌宣誓就职 ,李督治赣就此揭开序幕。上任伊始 ,李“召集各界领袖屡开会议 ,讨论治赣办法……。”[1 ] 针对当时赣域实际情形 ,李视“清匪”为首要任务。32年后他在写自传的时候不无骄傲地回忆道 :“赣省光复之初 ,匪风甚炽 ,故欲治赣必先清匪。时匪首皆已潜逃 ,人民控案山积 ,乃派员赴各要地察探 ,……余以‘歼厥渠魁 ,胁从罔治’之法处之 ,余匪敛迹 ,赣境父安 ,此到赣所办第一大事也。”[1 ]李都所清之匪并非一般鸡鸣狗盗、杀人越货…  相似文献   

8.
为“官”与做人,从古至今都是人们探讨的两个既有所不同又相互关联的话题。讲究修身养性,重义尚德,主张先做人,后做“官”,只有会做人,才能当好“官”。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优良传统。今天,尽管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历史性变迁,为“官”与做人在内涵上也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有的方面甚至是质的变化,但怎样做到既当个好官,又做个好人,处理好二者关系,使之很好地结合起来,仍然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中高级领导干部值得严肃思考和认真对待的问题。通过前一阶段的“三讲”教育,尤其是研读中央三代领导人阐述“讲…  相似文献   

9.
周伟 《半月谈》2004,(16):86-86
为官之道本应一心执政为民,然而少数干部却背离宗旨.热衷于“秀官”、“跑官”、“等官”、“混官”、“告官”——百姓们辛辣地将其讽刺为为官“五部曲”。  相似文献   

10.
《晋书·武帝纪》有文:帝与右将军皇甫陶论事,陶与帝争言,散骑常侍(官名)郑徽表请罪之。帝曰:“谠言(正直的言论)謇谔(正直敢言貌),所望于左右也。人主常以阿媚为患,岂以争臣为损哉。徽越朕妄奏,岂朕之意。”遂免徽官。此文大意是,晋武帝司马炎与右将军皇甫陶议论国事,皇甫陶与晋武帝争执起来,散骑常侍郑徽上表请求处分皇甫陶。晋武帝说:“发表正直的言论,正是我所希望于左右大臣的。人主常把阿谀奉承当作祸患,哪会把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臣下当作一种损害呢。郑徽越过职掌范围随便乱发议论,并非我的意愿。”于是免掉了郑徽的官职。由“人主常…  相似文献   

11.
在保安队伍中,班队长应该是队伍的排头兵。作为基层管理干部,班队长“官”不算大,但在基层工作中的作用却是至关重要的,服务质量的高低、任务完成的好坏、班队是否团结、队伍是否稳定、集体战斗力强不强等等,都与班队长的自身素质、个人修养息息相关。在部队有一句话叫“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听起来话似乎有些糙但理不糙。  相似文献   

12.
1993年《贵州民族研究》第2期刊登《侗族是百越一支发展起来的土著民族》(简称《土著》)一文。认为侗族是由其现居区域古越人的一支——“骆越”发展起来的土著民族,同时也吸收有其他民族成份。 侗族究竟是从业已分成支系的哪一支越人发展起来的?是当地越人发展成为某一支越人以后,继而演成为今之侗族,即所谓的“土著民族”呢?还是由其他地区的某一支越人演成为侗族而后因种种原故迁入当今侗乡,即所谓的“外来民族”?这是当前侗学研究者对族源  相似文献   

13.
时下,不少人把“优生优育”引入企业,或进行有效益的规模扩张或进行“分灶”式的“母体裂变”,这对企业的发展无疑裨益匪浅,企业优生、优育学也随之应运而生。 然而,我始终感到,光有“优生  相似文献   

14.
王以兴  杜贵晨 《求索》2014,(4):169-173
“外史”最早为周朝史官之一,执掌书写天子帝令和整理历史文献;春秋鲁国以至汉唐诸朝,间有“外史”之设,职责教变;唐以后则彻底退出史职,而逐渐演为私人撰述之“野史”与备体文学尤其是小说作者与作品之称。“外史”之称影响中外,迄今流行不衰。“外史”名义从政治到史学、文学领域的这种跨越,体现出中国史官文化对普通文人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对“外史”的热衷则叉是文人史官情结的清晰表征。  相似文献   

15.
过年了,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人们在过年的时候,常常相互恭贺,以让亲情、友情在年节的温馨中得到升华。然而,近几年,“每逢佳节倍思亲”已被某些人“异化”成“每逢佳节倍思官”了。“思官者”情形有二:一是无官思有官,二是小官思大官。这些人大都借年节气氛和谐,时间宽裕之机,以“拜年”之堂皇名义,纷纷到“官家”亲近亲近,联络联络,为日后晋级升官向上爬打基础。“思官”者进得官家门,彼此寒喧一番,不显山不露水,献上礼盒,然后静候佳音。之所以出现“思官”现象,原因在于有极少数掌权人对“思官”者特别偏爱。他…  相似文献   

16.
东汉大臣陈蕃,自少即怀“扫除天下”大志,见事深微,耿介忠信。事恒、灵两帝,历任太尉,太傅,官风清正,爱憎分明.与李膺等反对宦官专权,留下“不畏强御陈仲举”的美誉。还在陈蕃初涉仕途,任乐安太守时,碰上了一桩人人见怪不怪的怪事。当时有个叫赵宣的人,言行乖张,举止荒诞。葬亲而不封坟穴,自居其中达二十年之久,以示孝道。遂被舆论推为一方名士贤人。乡邻称孝,州郡官长多次延请嘉许。有人推荐给陈蕃,当陈蕃得知其五个儿子皆生于坟穴,大怒道:圣  相似文献   

17.
汉语中的“官”字,就其字义而言,有八种解释之多。但是,在这里我并不想就“官”字的含义做学究式的考辨。当我细细玩味起“官”的影响时,忽然发觉其间有别具一格的魅力。有感于“官”中学问的奥妙无穷,颇有一吐为快之感。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官”的历史自然十分悠久。但“官”的最初职守,大概只不过是传说中的那位部落首领——黄帝——身边的一名观测天文地理的司四季的官,颇  相似文献   

18.
闲暇之余,喜读杂文。觉得《中国青年报》“求实篇”发表的两篇杂文值得玩味。一为奚川先生的《身轻身重》,一为文时夏先生的《“身轻身重”辩》,都写得文辞甚美,耐人寻味。古人称官吏为父母官,“明镜高悬、廉政为民”即是为官的高境界,此为为官之“重”;最耻者乃贪赃枉法、营营苟苟之辈,此为为官之“轻”。那么,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官”又应以何为“重”,以何为“轻”呢?《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共产党的“官”理应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重”,反之则“轻”。无“官”后何重何轻?…  相似文献   

19.
安 徽那个叫王怀忠的前副省长到底贪占了多少钱财?目前中纪委正在调查 ,数字尚未公布。民间流传 ,王怀忠绰号“王三亿” ,意思是数以“亿”计。王怀忠与许多大款朋友关系密切 ,形成了官款合流的政商利益集团。阜阳市纪委大要案处一位负责人说 ,在王怀忠众多的经济问题中 ,倒卖国有土地、贪污受贿的问题显得最为突出。据阜阳有关部门介绍 ,自1996年以来 ,经王怀忠之手批出的土地 ,明显属于国有资产流失的就高达10亿元。在国有土地收益的源源流失中 ,至少有10个大款应运而生。国有土地作为稀缺又昂贵的资源 ,其配置权掌握在政府官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字,古意是城,城有方的四边,中间有王。古代的城,意思是王的都城、京城。城外有原野、领域、土地和人民。“中国”古代的地域不大。夏代,只有河南西部、山西南部这么一片地方。后来,逐渐有了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山东等地区,纵横黄河中、下游,也就是中原之地。中国古代把自己区域以外的四方,称作东夷、西羌、南蛮、北狄。四方全是蛮夷之地,自己居其中,叫“中国”。夏代,可能是我们祖先的第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