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代会代表提案制是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党内民主的重要举措。经过十年的探索实践,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得到了循序渐进的发展,在认识层面、理论研究、制度建设科学化等方面都积累了一定基础,既彰显出超过原有制度设计初衷的价值和意义,但同时也积存了一些问题,影响着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向纵深发展,需要从制定党内规章、制度规范化建设以及党代表队伍建设等角度对其进行深化和完善。可以预见,党代会代表提案制虽然并非党内民主系统工程中的核心制度,但它的实施过程也是一次深刻的党内民主启蒙,或将推动党内民主新的生长点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度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至今八年还未真正落实,其主要原因,固然有缺乏自上而下的指导和督促,缺乏对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度特殊性的研究等原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却在于,我们对尊重和保障党员主体地位还缺乏应有的认识,还缺乏党的建设改革创新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亟需遵循党的十八大关于奋发有为、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的要求,积极推进这项对于发展党内民主有不容忽视意义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3.
党内民主是我党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党内民主健康发展时,党的事业就充满生机与活力;党内民主遇到困难时,党的事业也会陷入危机与困境。党的十八大对党内民主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党内民主建设获得了重大突破,其中主要包括党代会代表选举、中央委员的差额选举、政治局委员的预选、党代会常任制与代表提案制、高级领导干部任期制的规范等五个方面。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有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它的发展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人民民主的发展;人民民主建设的经验也为党内民主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发展党内民主首次提出的新课题和新举措。党内民主制度体系是党内民主制度创新的重要成就。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必须把握好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的基本思路与着力点。基本思路是: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的目标和原则、统筹和重点以及执行和评估。着力点是:以落实党员"四权"为着力点健全党员权利保障制度,以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为着力点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以规范差额提名、差额选举为着力点完善党内选举制度,以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为着力点完善党委议事决策制度,以扩大党内基层民主为着力点完善党内基层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5.
党内民主选举制度是党内民主建设的核心内容,发展党内民主最重要的是实现党内选举的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党内选举制度需要健全和完善候选人提名方式,逐步扩大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调整各级党代会代表所占比重,建立与选举制度相配套的监督机制。其核心是把公平竞争引入党内选举,促进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党内民主为突破口,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趋势,要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党代会的作用,要完善党内选举制度。  相似文献   

7.
党代会常任制: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代会常任制就是关于党代会本身如何"常任"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由于党代会常任制对党内民主发展来讲具有实质性、联动性、风险较小的特点,所以党代会常任制是发展党内民主的突破口。由于"党内民主是人民民主的推动和引导力量,人民民主的发展有助于权力过分集中的政治体制的改革;党内民主是消除权力过分集中的政治体制弊端的有力武器;以党内民主带动政治体制改革风险小、成本低",所以党内民主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由此,从逻辑推演的视角看:党代会常任制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最为重要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于洪波 《理论前沿》2009,(18):42-43
坚持以党员为本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切实保障党员权利、必须推行党务公开、必须不断推进党代会常任制的制度创新、必须不断推进党内选举制度的完善与改革、必须进一步完善党内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9.
发展党内民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重要因素,是党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本保证,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环节,也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发展党内民主必须筑牢六大支柱,即: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切实推进党务公开、实现党内民主决策、落实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代会制度、加强党内监督。  相似文献   

10.
科学构建党代会运行机制是深化党代会改革,进而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党代会常任制试点改革已经探索了20多年,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为党代表的经常性发挥作用提供了制度保障.进一步深化常任制改革,需要坚持科学的改革理念,从党代表选举、党代会组织构建、党代会权力运行、党代会年会、党代表日常权利保障五个方面科学构建党代会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十七大以来党在党内选举、党代会常任制、党委票决制等方面做了一些实践探索,这些实践探索取得了重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推动党内民主在新时期进一步发展,就要切实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从系统性整体性出发,进一步完善党内民主的制度体系,还要坚持发展有序的、可控的、增量的党内民主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2.
2003年来,宜都市以“扩大党内民主、强化党内监督”为重点,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建立了明确的党代会常任制框架和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党代表作用,扩大党内民主,取得了具有宜都特点的经验和成效。完善党内选举方法,扩大代表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坚持完善党内选举方法,严格按“报名、推选、公示、审查、选举”五个步骤,实行“差额直选”。  相似文献   

13.
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是当前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大理论研究力度,形成党内民主理论体系;加大民主教育的力度,提高党员的民主意识;加大制度建设力度,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决策制度、监督制度;改革党内一把手体制,建立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领导体制;扩大党内基层组织直接选举,以党内基层民主推进党内民主整体发展;扩大党代会常任制试点,改革和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改革全委会和常委会议事、决策机制,完善党的委员会制度;改革和完善党员权利保障机制,增强党员维权意识和水平。是当前党内民主改革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4.
创新机制,落实党代表“四权”。围绕落实党代表知情权.建立了党内信息通报制度、新闻发言人制度、党代表定期视察制度,确保党内信息上下互通。围绕落实党代表参与权.建立了党代表选题调研制度,党代表提案提议制度.党代表列席区委全委会、常委会、各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党委会“四列席”等制度,提高党代表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围绕落实党代表选举权.重点探索年会上差额补选区纪委委员工作,  相似文献   

15.
党内民主建设绩效与党员话语权的回归分不开。而当下党员话语权充其量表现为党员每隔几年从组织给定的党代表人选中“画圈圈”或“打勾勾”,而后由被选出的代表在届时的党代会上履行一下举手表决的义务。这种民主让入感觉党章赋予党员的民主权利形同虚设。为改变现状,自2003年起,浙江温岭市试图通过创新党代会常任制和推行“党内民主恳谈”制度等形式,着力使党员的话语权在党内事务中回归,以便更有效地监督和约束权力的运行,进而提升党内民主建设水平。这样不仅为党代表搭建了一系列政治参与的平台,而且也使得普通党员找到了一条自由表达思想的渠道。  相似文献   

16.
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简称党代会常任制)作为党内民主实践的一项制度创新,是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把握党代会常任制的内涵及其政治定位,是扩大党代会常任制实践的理论基础。针对当前党代会常任制试点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扩大党代会常任制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7.
党的代表大会是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党代会常任制,是发展党内民主迫切需要。铜仁地区积极推行县乡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在创新机制、扩大党内民主、发挥和完善党代表参政议政的作用、内容、形式和渠道、把握常任制建设标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党代表的选举、代表活动的制度化以及保障等问题,是建立和发展党代会常任制的基础性问题。作为最早试点的单位之一,台州在常任制20年的探索中,逐步形成了代表任期制的基本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并在融入常任制的实践中推进完善了常任制。作为制度性创新成果,党代表任期制还需要结合常任制试点,对党代表的结构比例、稳定性、权力授受,以及体制平台等问题,在实践中继续探索,不断规范和完善,使之成为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9.
关于健全党员权利保障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全党员权利保障机制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和前提。党员权利保障机制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党内民主建设水平的高低。党员权利保障机制由一系列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制度所构成,主要包括党内选举制度、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的日常生活制度、党内监督制度和党员权利救济制度等。健全党员权利保障机制的着力点主要从加强党员权利意识教育、健全和完善党代会制度、完善党员权利救济制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试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发展党内民主的重大举措。宜昌市夷陵区坚持"四个一起抓",在全区11个乡镇全面推行党代会年会制,在健全党代会制度体系、创新党代表活动载体、完善相关配套措施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成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有益探索和创新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