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三个代表”对政治合法性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法性是权力的一种形态,是"没有权力的权力".合法性是任何政权都必须要认真面对的问题.不少文本倡导在民主化的基础上建立宪政制度,制约政府的权力,建立有限政府."三个代表"思想作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它表明了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大力加强合法性的四大要素中的传统传承、意识形态、主权在民的培育,以建构、加强党的政治合法性.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的宪政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它涉及了强调依宪办事,维护宪法权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制约权力,构建中国特色的权力制约机制;以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方面的内涵。它明确了当代中国宪政建设的模式,阐明了当代中国宪政建设的核心问题,指明了当代中国宪政建设的道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宪政的基本原理有三:首先.宪政以权力和权利为基石范畴.权力和权利是对宪政现象的矛盾特殊性及其内在联系最深刻、最全面的反映,体现了宪政的价值属性和主体性,是宪法规范的核心和实质.是宪政体系的逻辑起点。其次,宪政以良宪的存在为前提,良宪对宪政的保证源自其自身蕴含的契约精神,在拥有良宪的基础上.要承认良宪至上。最后,完政的实质是平衡机制,从宏观上看力求达到权利和权力的平衡.从微观上看.权利的保障要实现民主和少数人利益的平衡,权力的运行要实现有限与有为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在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利益博弈中,地方政府拥有相对独立的发债权,意味着其必先拥有相对独立的财政自主权,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和地方政府与地方人大的财政分权关系涉及纵向和横向权力制约的宪政命题。作为本地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中央政府在地方的代言人,地方政府有着特殊的双重身份。从权力的法理属性来看,地方政府发债权具有公权力、地方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属性特征。对地方政府发债权进行必要的规制和监督,成为了法治社会和宪政国家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在宪政视野下,对行政行为主体来说,授予一定的权力,就必须课以相应的责任,以监督与制约行政权力的使用。本文从宪政视角对行政权力的内涵、来源,实施控制的必 性及荚原因等做了论述,并探讨了在宪政视野下对我国行政权力使用的控制的途径,进一步完善依宪治国,贯彻落实权为民所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宪政建设是政治改革的方向,并阐述了宪法精神和宪政实质内容,强调权利保障、权力限制和依宪治国。建议开展学宪修宪活动,为深化政治改革创造条件;成立宪法法院,强化宪法保障制度;赋予政协维宪职能,强化政协民主政治作用;改进人大制度,进一步完善宪政基础;试行县市直选制,扩大地方民主自治权限;等等。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我国宪政建设。  相似文献   

7.
宪政就是用宪法把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固定下来,形成一种稳定的框架.宪政建设也就是宪政框架的平衡与发展.在宪政框架中,积极主动的行政权和公民权利最具有对抗性,行政权对公民权利的挤压与损害也最容易破坏宪政框架的平衡,为此,我们应该规范行政权维护宪政框架的平衡以驱动中国宪政建设.  相似文献   

8.
田野调查经验表明,污染认定的技术标准与村庄生活经验存在一定张力。正是在这种张力下,乡村企业与农民之间才不断产生环境污染纠纷。在具体环境污染纠纷中,国家环保技术标准构成一种技术权力,表现为地方政府借技术性权威消解农民对污染的认知,以及通过技术手段屏蔽环境污染信息以排斥农民参与乡村企业的排污监管,进而为协调乡村企业与农民的环境污染纠纷提供回旋空间。地方政府与乡村企业以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技术话语作为与农民协调的正当理由,并促使农民接受地方政府协调乡村企业做出的污染补偿。而经历过数次环境抗争的失败后,以及在强大的技术话语面前,农民逐步认识到地方政府不可能解决村庄环境污染问题,于是陷入了“补偿陷阱”。  相似文献   

9.
腐败指的是国家公务人员滥用权力谋取私利,违反公认的道德、纪律、制度和法律规范并造成一定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和现象,腐败的本质是权力的异化。根据权力异化的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以下的三种腐败的模型:宪政国家下的腐败模型、专制主义下的腐败模型和转型期腐败模型。要遏制腐败现象,防止权力异化,促使权力的行使具有正当性,最为根本的办法乃是宪政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宪政是以制约政治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为内容的政治过程和政治状态。宪政的建设与实现除了宪政理念的普及与宪政制度的完善,还需要宪政实践。公民的政治参与就是宪政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公民的政治参与对宪政价值的促成来探讨二者之间的意义,能够获取对宪政进程的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中央苏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局部执政的尝试,新生的工农民主政权通过法制建设、民主选举、发动群众监督政府等形式推进苏区民主政治建设,切实保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工农群众的民主权利,中央苏区成为当时中国最为民主的地区。中央苏区时期的成功探索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由于宪法本质上是人民为规范政府行为而对政府的立法,宪法权利是人民防御政府侵犯的工具,所以宪法权利与性质都体现在作为主权者的人民与政府的关系上。人民共同作为主权者的无差别性决定了宪法权利的普遍性,而普遍性又决定了基本性。另外,人民防御政府侵犯的宪法权利本质决定了宪法权利的消极性、直接性,其是公民对政府的权利,不是官员的权利。只有不违背这些性质,才可能是真实的宪法权利,才应当入宪。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民众有着直接、广泛、密切的联系,对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安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重视地方政府权力的正确行使,保证地方政府有效治理地方事务,对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我国地方政府权力的真正来源是什么以及如何正确行使我国的地方政府权力,可以通过分析我国早期地方政府体制的确立、不同时期地方政府的权力及其来源演变、以及我国新时期地方政府权力来源来揭示。  相似文献   

14.
鉴于当前我国法治建设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往往不能归咎于实体层面的不正义,而更多应归咎于程序层面无法充分反映正义,重构我国宪法程序制度理应成为新时期我国法治建设的焦点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宪法程序的价值分析和实证考察,揭示了当前我国宪法程序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指出重构我国宪法程序制度应当以加强公民宪法权利救济及保障程序、完善国家权力运行的程序以及完善国家权力监督程序为重心来进行。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农民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问题实质上是权利问题。从国际人权宪章的视角研究当代中国农民问题,将空前拓宽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的视野。当代中国农民维权活动的兴起和高涨,为农民人权的发展和宪政体制的改革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经济社会,不可兑换的信用货币体制和政府财政权的扩张导致了纸币的持续超发,也肇始了愈发严重的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接踵而至,进而侵犯人民的财产权利,而需要在宪法位阶上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权力进行合理的制度规范。货币权力的宪法规制不但要赋予中央银行独立行使职权的法律地位,还应当通过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权力予以宪法性约束,使其权力运行真正能够受到民主监督的制约,以期实现对人民基本权利之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农民利益表达事关维护农民权益、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大局,但由于农民缺乏正常的利益表达的意识和组织机构以及顺畅的利益表达渠道,农民利益表达正面临各种困难,而它的出路就在于不断提高农民的利益表达意识、加强农民利益表达的组织机构建设和拓宽农民利益表达的渠道。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市场经济的实行和法治国家的建设均呼唤财政立宪主义理念的落实,其中对国家税收权的制约是核心。为此,不仅需要从宪法的意义上对"税收"的内涵进行解读,展现其中蕴涵的宪政主义精神;而且需要从征税权的行使、税收收入的使用、纳税人的权利保护、征税权的合理划分等制度上进行建设和完善,方能在通过财政立宪推进中国宪政进程方面见到实效。  相似文献   

19.
在生成背景上,儒家的人性观是造成宪政发育因素的先天缺失,也是后天培养宪政观念的困境所在;中国语境里的宪政已经不是限制权力、保障权利的一种信念力量,特殊的民族历史造就了宪政工具主义观;后发型现代国家使得人们对宪政内容与结果的认识上含混不清,及至造成对宪政建设的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