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俄独立后,对外政策不断调整,俄与西方关系一波三折。 车臣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反应谨慎。西方担心车臣独立行为一旦蔓延,可能会使俄中央失控,动荡不定的俄罗斯必将殃及欧洲;西方也不希望欧洲东部建立一个新的伊斯兰国家,更不愿车臣危机而刺激俄与西方的紧张关系。车臣事件久拖不决,西方开始指责俄违反了它对欧洲安全承担的义务,强调它们既要维护俄的领土完整,也要尊重人权。西方在车臣问题上的政策立场,也同俄罗斯开始推行以重振世界大国地位为目标的强硬对外政策紧密相联。 今后一个时期,俄同西方的关系仍为既竞争又合作的态势。  相似文献   

2.
5月7日,普京正式就任俄罗斯总统。这标志着俄罗斯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普京政权下的俄罗斯将推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其前景如何,正引起世界的普遍关注。一普京早在任俄代总统期间便着手调整对外政策,从相继出台的“新国家安全构想”和“俄外交新构想”中可以看出,俄将奉行“务实外交”,即最大限度地维护俄罗斯国家利益,为“强国富民”、复兴经济服务。从普京近期采取的外交举措看,俄罗斯以西方为重点、“以国家经济利益为中心”、东西方均衡的全方位外交架构已具雏形。(一)放低姿态与西方缓和关系。俄罗斯与美欧间虽然存在根本性的利害冲突…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的外交目标是通过同西方的一体化,树立俄罗斯的大国新地位.在这两个方面,国内对于西倾的程度和步伐出现了一些不同的意见,西方则对俄的大国抱负怀有戒心.内外的制约因素不足以改变俄外交目标本身.但俄领导人近日比较强调民族利益,作了一些和西方国家意见不尽相同的表示,看来也是对国内情绪的一种照顾.  相似文献   

4.
当前,因乌克兰事件,西方国家不断掀起对俄的经济制裁,俄罗斯经济亟需新的资金来源。俄东部地区的发展一直是俄罗斯国家战略的优先发展方向,发展东部,吸引亚太国家投资,为俄经济注入新活力,已成为俄21世纪的重要任务,当前的国际形势使这一任务变得更为迫切。俄总统普京提出,借鉴中国经验,将在东部地区建立超前发展区,以增强远东的投资吸引力。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使俄罗斯经济遭重创,2009年俄GDP增长率在全球前十大经济体中排名最后。其原因主要是经济结构畸形、金融系统脆弱、企业外债规模过大等。总结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经验教训,俄提出了振兴俄罗斯的“现代化战略”,并已开始显现影响力。由于受国内经济结构以及与西方国家关系的影响,俄“现代化战略”的全面实现尚会面临诸多困难,但俄未来的发展机遇仍会大于挑战。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西方一直是饿外交的重心所在.但2014年初的乌克兰危机从根本上改变了俄罗斯的外部环境,俄与西方关系急剧恶化.为摆脱困境,同时寻找国家发展的出路,俄罗斯“转向东方”,实质性地提升了亚太在其对外战略布局中的地位,在政治、经贸、军事等方面积极与亚太国家合作.“转向东方”战略对俄突破西方孤立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经济上成果不彰,也使不少俄罗斯人感到失望.展望未来,俄罗斯“转向东方”的进程不会逆转,但俄与亚太国家关系的深化面临不小阻碍.同时,俄“转向东方”绝不意味着“背离西方”,而是提升对东方的关注,从而在东西方间更加平衡.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以来俄罗斯推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路径,俄罗斯国内对此存在分歧。在对内经济政策方面,俄罗斯高层的主要分歧是关于市场经济主体——国有公司还是私营经济在俄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及其出路问题;对外政策上的分歧是关于俄经济发展是否需要依赖西方。"新普京时代"是俄罗斯发展与变革的时期,普京提出的俄罗斯新经济政策要点是以创新带动俄罗斯经济发展,俄罗斯既定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路径能否发生变化,普京的新经济政策能否得以实施,需要给予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面对严峻的内外形势,俄罗斯的国际观发生了重要变化,这种变化将对俄外交政策,尤其是对西方国家政策造成深刻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俄罗斯对外政策指导性文件以及精英阶层、民众对世界形势、国际关系和国际事务的基本态度和理念的变化,可以看出俄罗斯对外部威胁的感知在加深,国家强调发展军事力量,精英更倾向认为军事实力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手段,精英与民众反美主义高涨,民族主义在俄罗斯社会上升,对大国地位的向往与追求被再次激发。俄罗斯国际观发生新变化既有周边环境和国际局势恶化的外部因素,又有俄罗斯经济困局、媒体宣传、民族性格的自身因素。  相似文献   

9.
一、俄罗斯新总统大力调整内外政策。3月26日,47岁的普京在俄罗斯全国大选中当选为俄罗斯第二任总统,标志着俄罗斯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普京提出要以“俄罗斯思想”作为全社会的思想基础,用“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权威”和“社会互助精神”,校正90年代以来主导俄社会的西方自由主义和民族与历史虚无主义。普京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政治上着手建立自上而下的国家权力体系。经济上制定到2010年的国民经济长期发展规划、进行经济整顿等。外交上制定外交政策新构想,强调维护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用一切手段维护…  相似文献   

10.
关于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问题,从俄方的观点看,俄政府愿意尽快完成入世的谈判进程,但其出价是注重实际的,即入世必须符合俄罗斯的国家经济利益;西方的观点不同于俄罗斯,主要是想通过入世来要求俄罗斯进行政治、经济、社会系统全方位的改革,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阵营绝对不会轻易降低对俄入世的要价。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发生的俄格军事冲突对俄罗斯与西方大国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同一年金融危机的发生,也使得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受到巨大考验。这两场看似没有联系的重大危机都表现出俄罗斯在危机形势下不甘示弱的态度,也折射出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合作与竞争的复杂状况。所谓“危机政治经济学”强调的是,无论是摆脱军事冲突,还是金融海啸式的危机,大国间的合作将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2009年以来,在俄罗斯总理普京“创新计划”基础上,梅德韦杰夫总统提出国家“全面现代化”计划。为实现这一计划,俄开始调整外交政策,突出强调“实用性”原则和为“现代化服务”。从调整布局看,俄仍坚持了东西方均衡原则,也非常重视与亚太和独联体国家的关系,但公开强调与欧美建立“现代化联盟”关系,此乃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同西方国家关系发展新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恐怖袭击事件加快了俄罗斯同西方国家改善关系的步伐:俄罗斯与北约关系明显改善,俄美关系实现了从对手到伙伴的突破。这是冷战后俄与西方国家再次聚拢,俄同西方大国关系从摩擦与竞争转向妥协与合作的重大转折。与此同时,根本利益的分歧又阻碍着双方合作的进程和相  相似文献   

14.
2013年年底乌克兰政府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议,引发乌克兰独立以来最严重的政治危机。新政权重新启动"西进"进程,激化了国家东西部矛盾,引发领土流失、国家分裂、内战和本国经济濒临破产一系列严重后果。俄罗斯、美国、欧盟纷纷介入,俄美欧关系面临严峻考验,俄美形成冷战后最严重的大国对抗。西方制裁对俄罗斯经济和世界经济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为了推动乌克兰危机及其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增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已进行很多年了,2008年总统大选后,"梅普组合"将确保普京路线继续执行,俄经济仍将强势增长,俄在加入世贸组织条件上不可能轻易屈从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压力,因此,2010年前俄加入世贸组织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16.
自1993年俄罗斯提出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至今已有16个年头了.俄美双边协议的签署曾经使得俄罗斯离WTO大门仅一步之遥,但随后俄美关系紧张加剧又让俄罗斯在入世问题上踯躅不前.回顾十多年漫长而艰苦的谈判历程,俄罗斯经历了不同的遭遇和对手,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较量也从无奈、被动逐步转向强硬、主动.普京政府上台后的强势战略、日趋好转的经济表现以及灵活有效的对外政策是俄罗斯在美俄博弈中取得主动的关键.而美国对俄战略的转变和调整以及美国政府换届也都成为影响俄罗斯入世进程能否顺利展开的重要因素.2008年的格俄战争以及当前仍在肆虐的全球金融风暴同样对俄罗斯入世问题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开展“特别军事行动”后,西方国家对俄实施了空前严厉的制裁,俄罗斯关键工业领域备受打击、深陷困境。为此,俄罗斯调整体制机制、加速修订行业规划、出台系列配套措施,进一步推进实施进口替代战略,更强调技术主权、更侧重与安全相关的行业、更重视非市场手段。但俄罗斯进口替代战略仍面临着多重因素掣肘,其路径选择有限、工业基础和技术基础薄弱、生产链和供应链亟需重建。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俄罗斯的进口替代既不意味着全领域替代和全面自我封闭,也不会是一项短期战略;同时,平行进口将成为俄未来一个时内进口替代的权宜之计,而加强与非西方国家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国家合作则是大势所趋,因此中俄务实合作迎来新机遇。  相似文献   

18.
一、东方政策——俄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努力 “经济封闭和自我孤立使资源丰富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变成了亚太地区的经济荒漠。”这是俄领导人在总结以往苏联脱离亚太经济一体化教训时的感叹。今天,随着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俄罗斯人再也不会放弃东北亚之一片东方曙光了,深呼着来自东方的空气,沉闷的西伯利亚和远东这一广袤之地感到清新和舒展。戈尔巴乔夫当政时期,就曾为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开放指点迷津,强调要充分利用远东地区的地理,资源优势,使其成为面向东北亚和太平洋的特殊经济区域,通过国际合作开发推动远东的发展,使远东成为国家出口产品的加工基地和带动整个东部地区经济腾飞的国际合作开发自由区。苏联解体后,俄官方为了其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仍进一步强调其“东方政策”。近几年来,这种趋势表现得更加明显,1992年7月14日,叶利钦总统就明确指出俄国外交要“坚定不移地走向东方。”而同年10月,俄外交部召开部务会议讨论外交政策的原则、方针、策略、重点等一系列问题,叶利钦亲自出席并讲话,强调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必须是多角度的、全方位的,在对西方开展外交的同时,同样致力于与东方国家的关系。最近,俄外交部长科济列夫在刚刚出版的新书《转变》中再次强调:“我们的东方政策作为整个  相似文献   

19.
1996年7月库奇马任乌克兰总统两周年,8月乌克兰独立5周年。5年来,前总统克拉夫丘克和现总统库奇马根据乌克兰地处北约与俄罗斯以及独联体其他国家交叉点,受东西方制约的特点,制定并实施了一条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但库奇马的外交政策较前总统更灵活、更具有实用主义特色。他一方面表示乌将继续履行国际主义义务,保持对外政策的连续性,另一方面强调乌不是东西方政治和军事集团的缓冲国,而应充当西方与俄、与独联体其他国家之间的桥梁,绝不做“原料附属国”,要以“完全平等伙伴”的身份出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从国家利益出发,在美国和俄罗斯中间搞平衡,在独立的基础上面向东方又不疏远西方,加强与世界所有国家的交往和合作,特别注重经济实效,使外交工作出现了好局面。  相似文献   

20.
普京上台后迅速制定了《俄罗斯对外政策构想》,强调俄对外政策基础是"务实、经济效益、国家利益",俄外交最迫切的任务是为国家经济振兴服务。根据这一构想,俄对阿以冲突政策的基本点为:1.确保稳定的南部边界;2.拥有政治上的发言权;3.继续谋求广泛的经济利益,施加有力的经济影响。普京执政以来,俄对阿以冲突政策表现出延续性、实用性、无奈性、隐蔽性、协调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