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论毒品犯罪死刑限制适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消极的责任主义、对责任严重程度的严格判断、以刑罚必然性和刑罚可感知程度为基础的威慑的一般预防理论,以及特殊预防论的必要性理论,为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提供了理论空间。在具体操作模式上,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限制应以严格的实质判断认定毒品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以压缩毒品犯罪死刑适用的犯罪范围。同时应合理利用立功制度、妥善处理毒品犯罪中共犯的责任、适当协调死刑与其他刑事措施之间的关系,并严格限制减刑与假释的条件,以减轻预防毒品犯罪对于死刑的依赖程度。毒品犯罪死刑适用限制也应受到限制,应逐步缓慢推进,且须有相应的社会措施同时配套推行。  相似文献   

2.
当前,受毒品亚文化和国内外毒品问题的侵袭、影响,社会毒情问题仍处于发展上升态势,特别是未成年人涉毒增多问题日益突出。2012年浙江省禁毒工作会议提出,用特色禁毒文化推进工作。在认真总结多年禁毒斗争实践经  相似文献   

3.
毒品零贩活动是与大宗毒品贩卖相对而言的一种毒品犯罪活动,它是指毒品犯罪分子将毒品化“整”为“零”,以少量、分散的形式灵活地直接向吸毒人员进行贩卖、销售的行为.特殊人群是一个弱势群体,在现实中,部分特殊人群以其自身特殊的身体条件做掩护进行毒品零贩活动,以躲避法律的制裁,这样,给公安机关禁毒执法部门打击、处理毒品零星贩卖活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对特殊人群参与毒品零星贩卖活动进行研究并找出其犯罪规律,有利于公安机关禁毒执法部门对其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4.
贾文华 《犯罪研究》2014,(4):94-102
葡萄牙毒品使用的去刑法化改革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而其本源在于观念的变革,即由对毒品的“零容忍”趋向于注重政策实效性的务实主义的转变.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甚至效仿.尽管葡萄牙模式的可持续性及可复制性仍有待于时间的进一步检验,但其观念更新基础上的多层级治理体系的建构,无疑为有效抑制日益泛滥的毒品消费提供了有价值的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5.
毒品犯罪的“洗钱”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毒品交易尤其国际贩运的巨大利润驱使贩毒集团及贩毒分子们施展各种手段,不惜挺而走险。在全世界毒品每年交易额达5000亿美元以上的交易额中,纯利润约占五分之一,即1000亿美元。由于毒品交易为非法,毒品贩运属走私,所以如何得到并持有这一巨大的毒品收益,对于贩毒者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罪恶的毒资“洗钱”活动,便由此而兴起,其形式多样,冲击着各国的金融机构,造成了新的犯罪和社会问题。 一、“洗钱”——毒品交易的怪胎 用于毒品交易的费用,即毒资,其本身具有四大特征:一是以流动资金为存在形式,在现实中多数表现为现金或支票交易:一是其非法性质,必须采取隐秘方式,俗称“黑钱”:三是数额巨  相似文献   

6.
毒品滥用行为的网络化为其防控带来了新的命题,传统的防控体系愈发难以适应网络空间的特性,亟需根据空间要素、主体要素、对象要素的新变化构建科学的网络防控体系。在模式维度,应推动刑事政策由"重刑治毒"转向"打早打小",推动法律体系分纵向、横向两个角度实现网络化。在主体维度,应肯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独立地位,使其与毒品滥用者、毒品贩卖者、主管部门在毒品滥用行为网络防控中产生有效互动。在客体维度,应当构建毒品与毒品信息并行的二元对象模式,并且推动对象防控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7.
毒品犯罪是我国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重庆作为西南重镇,长期受“金三角”地区的毒害,毒品犯罪形势严峻.本文通过搜集2003-2014年重庆市毒品犯罪的相关数据,分析了重庆市毒品犯罪的特点并从控制毒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提出了预防毒品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毒品犯罪死刑的概况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初期我国大规模的禁毒运动成效显著,长期是“无毒国”,无需对毒品犯罪规定死刑。改革开放后,鉴于毒品泛滥、社会危害加剧的新形势,198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对毒品犯罪始规定死刑。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并受国际社会废除死刑潮流的影响,我国对毒品犯罪适用死刑的立场演变为既保留死刑又限制其适用。从毒品犯罪市场化、准组织化的现实来看,刑罚轻重应与毒品犯罪的利益、风险相适应。还应通过医疗技术、替代药物、帮助吸毒者回归正当的社会生活、加强国际合作等举措,更好地发挥社会措施对刑罚的替代作用,尽可能切断毒品犯罪的经济根源,从而限制和减少毒品犯罪死刑的适用。  相似文献   

9.
快递业在我国迅猛发展,在其飞速发展过程中难免存在制度、管理等疏漏,毒品犯罪分子正是利用这些疏漏,借助快递进行毒品的走私、贩卖和运输。本文通过研究以快递为运输途径的毒品犯罪的原因及特点,从而剖析当下快递运输制度的利弊进而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最终达到有效地打击、预防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毒品犯罪是社会危害性极为严重的犯罪。它不仅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损害,而且往往诱发抢劫、盗窃等其他严重刑事犯罪,并且给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了巨大威胁。本文拟对近十年来(2003-2013年10月)某基层检察院办理的涉毒案件进行专题调研,试图通过分析本县毒品犯罪的新形势和新情况,提出相应防控对策,以有效打击毒品犯罪。  相似文献   

11.
运输毒品罪既遂、未遂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运输毒品罪是行为犯这一特性,运输毒品罪应以运输行为的完成(即运输毒品抵达目的地)为既遂。若行为人着手实行后,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运抵目的地,则是运输毒品罪未遂。鉴于毒品犯罪的共同犯罪形式较为常见,其既遂、未遂问题应参照单独犯的标准予以认定。当共同犯罪是以共犯(狭义)和正犯方式组合,应以“二重性说”为基础来认定,当共同犯罪是以共同正犯形态进行,则应以“整体既遂说”予以认定。  相似文献   

12.
制造毒品罪的既遂标准存在着开始制造说、制造成功说和制出成品说的争议。本罪的保护客体仅为单一的国家对毒品的管理秩序而不包括公民的身心健康,是否制造出成品不能说明对保护客体的侵害。本罪的典型可罚时点不是毒品制造出来而是制造毒品的行为结束。本罪中的毒品不是说明客体受到侵害的构成结果,而是说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大小的行为结果。因此本罪的既遂标准是行为人制造毒品的行为实行终了。  相似文献   

13.
刘婷 《犯罪研究》2011,(5):97-103
云南是我国毒品重灾区,每年抓获的毒品犯罪嫌疑人呈不断上升之势。毒品犯罪主体不仅数量剧增而且向社会全方位扩散,表现出多元化和多源化的特点:从职业身份来看,农民和无业人员占绝大比例;从籍贯来看,云南省籍贩毒逐渐减少,而外省、外国籍毒贩增多,二者此消彼长;特殊人群贩毒突出;从社会分层看,大部分是‘吗仔”。  相似文献   

14.
衍生化是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苯丙胺类毒品的重要步骤。衍生化可改善苯丙胺类化合物的色谱行为,增加其质谱分析的质量和特征离子峰,使质谱更加独特,提高了苯丙胺类毒品的检测灵敏度,从而为检验鉴定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本文综述了衍生化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苯丙胺类毒品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5.
毒品犯罪社会危害性极大,我国一直坚持严厉的禁毒政策,对于毒品犯罪更是"零容忍"。在打击毒品犯罪的实践中,对不同表现形式的代购毒品行为如何定性,颇具争议。对此,笔者结合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结合三个代购毒品的案例进行分析,以期能为司法实践中此类案件的正确处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毒品犯罪作为严重刑事犯罪不仅危害公民身心健康,还易诱发其他刑事犯罪,对社会经济和社会稳定有极大危害。黄岛区检察院对近三年黄岛区查办的毒品犯罪案件进行调研,以掌握毒品犯罪的特点、成因等,分析新发展趋势和变化情况,以便为采取有效对策遏制其发展和蔓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香港与内地毒品犯罪量刑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明 《政法学刊》2006,23(3):12-19
为打击毒品犯罪,香港以立法中的《危险药物条例》和司法实践中的量刑准则为基础,发展出了一整套针对毒品犯罪的量刑模式。香港的毒品犯罪量刑模式具有灵活、统一、适应对新兴毒品犯罪的量刑及符合现代刑法理论发展等诸多特点,值得内地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丘志馨 《政法学刊》2005,22(3):75-77
由于国际毒潮的渗透、影响,国内毒品问题严重地区的辐射、互动和省内毒品消费市场的形成、拉动,目前广东是“金三角”海洛因向国内分销的中转集散地,是国内冰毒、摇头丸等新型毒品制造、贩卖、销售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呈全面扩散、多元发展态势,制贩毒品犯罪趋于集团化、武装化,藏毒手法和运毒方式日益智能化。对此,应从广泛深入发动群众,拓展禁毒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毒品犯罪;夯实禁毒工作基础,完善长效缉毒机制;严格落实吸毒人员全员收戒的措施等方面全力遏制毒品来源和吸毒人员的滋生,为构建和谐广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9.
毒品犯罪多以行为人非法持有毒品为前提,即持有行为是一个前后可承继性犯罪的中间环节,这就导致非法持有毒品罪与其他毒品犯罪的区分在理论上并非泾渭分明,在实践中也疑难丛出.从非法持有毒品罪之于其他毒品犯罪来看,其属于兜底性罪名,但这并不能意味为其他许多毒品违法犯罪行为查证出现困难提供解脱.解决这些问题,须立足于不同犯罪之构成要件的细致分析.只有如此,才能正确解决持有假毒品、吸毒者非法持有毒品以及盗窃、抢夺、抢劫毒品等行为的认定问题,才能处理好非法持有毒品和窝藏毒品行为的竞合问题.  相似文献   

20.
毒品这一摧残人生的毒药、毁灭家庭的杀手、毒害社会的瘟疫,导致千千万万的吸毒人员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使其陷入毒渊,不能自拔。为了遏制毒品的泛滥,顺利开展禁吸戒毒斗争,我们必须深入探讨吸毒的成因,从而为禁绝毒品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