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门题写"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贺匾,彰显了党和国家对广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关心、厚爱和期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础打得牢是广西民族工作的重要成果和民族关系的重要特征,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发展广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要求。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确把握历史轨迹,深刻认识国务事理,统筹落实决策部署,进一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八桂根基。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全面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明确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是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的新高度和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民族理论方面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新时代我国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根本依据.民族院校要认清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从实际出发,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尊重各民族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尊重各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以内容要实、动力要足、路径要多、机制要全为根本遵循,深入推进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开创民族院校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新局面,提高民族院校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和崭新时代命题,明确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学界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开广泛研究,成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研究的新热点。本文从理论探讨、概念内涵阐释、价值意义等方面,梳理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界有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现状,提出未来我国的民族工作研究应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重在调查、力在铸牢、突出特色。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民族互嵌式社区是基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场域,也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细胞单位。党和政府要求在数智化革命浪潮中应用新媒体、新技术创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实践载体,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基于社区传播治理视角,搭建社区融媒体平台、营造社区传播公共空间、打造社区传播结构有助于民族互嵌式社区实现善治,达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面对具体实践中的困难,建议建立一个由基层党组织领导,以社区居民为中心,社区各平台智慧融合的立体化、开放式、包容性的民族互嵌式社区生态传播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基本情况和发展规律,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在“强起来”进程中民族自为自强意识的反映和要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求对民族工作主线的正确把握。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需要结合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所作出的历史贡献,系统梳理和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探索,并在此基础上深刻领会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是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在新时代的新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民警面对新时代社会新的发展变化,应强化捍卫"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能力,而公安院校作为新时代警务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更应提前谋划加强对警务人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铸造。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时代背景下,构建新时代民族工作话语体系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构建民族工作话语体系的理论基础。新时代民族工作话语体系表现为政治话语、学术话语、日常生活话语三种形态。政治话语是新时代民族工作话语体系的基本内核,学术话语是新时代民族工作话语体系的关键承载,日常生活话语是新时代民族工作话语体系的创新模式。三种话语形态的有机融合与贯通,有利于增强民族工作话语的公信力、感召力、说服力,有利于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政策价值目标的理论争鸣,经历了从加快发展为核心目标还是维护民族团结为核心目标的争论,发展到近十多年来,围绕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还是社会整合、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争论。与之相对应,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确定了依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17年党的十九大确认"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民族工作重要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重大原创性论断,阐释清楚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成为“铸牢”的首要问题。从时间维度的历史演进来考察黑龙江流域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疆域的开拓和共同历史的书写,从民族特征维度的文化流变现象来考察中俄边境地区民族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从地理空间维度来考察当下铸牢边境地区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巩固国防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可以发现这三个维度客观呈现了中俄边境地区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共同体进程中的作用和贡献。  相似文献   

1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其全面融入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高等院校全面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要与包括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少数民族大学生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群体。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含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任务。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新的创新路径:契合少数民族大学生需求,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精准性;发挥少数民族学生骨干作用,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影响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有效性;加强思政课程全过程改革,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深嵌于国家建设、国家治理及国家发展的整体过程中,是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工程。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全面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的内在逻辑,深刻总结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的基本经验,有助于促进各民族深化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创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民族问题是一个历史范畴的概念,自人类社会出现就已经存在。中国的民族问题是众多民族由“多元”整合为“一体”组成国家的过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于中共十九大写入党章,成为我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在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并进一步形成指导我国民族工作在政治、经济、文化、法治等领域实践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民族工作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智慧结晶.不断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主线,应进一步增进共同性,尊重包容差异性,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6.
从民族院校实际出发,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加强和改进民族院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通过加强和改进民族院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并形成民族院校基层党组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系统化、长效化的工作体系与机制,完善创新民族院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做好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渠道。要把城市民族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要把“让城市更好接纳少数民族群众、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作为城市民族工作目标来抓;要把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作为当前城市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作出的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造性发展,是正确的民族观的灵魂。习近平准确把握我国统一战线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族工作要有新进展、开拓新局面,就必须深刻领会、认真贯彻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9.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是最深层次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本前提在于文化的认同。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遵循;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好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血脉;要正确认识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增强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2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涉及多元民族、蕴含多层内容、需要多方协同参与的系统工程。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视角审视其内生与外延的辩证关系,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论域。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正确处理"一体与多元""古与今""破与立""刚与柔"四对关系,即认同中华民族的"一体"与"多元",构建好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赓续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解决国内外交织的民族问题,破立并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刚力"与"柔力"培育的结合,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