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宋伟 《学习论坛》2023,(2):112-119
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理想和追求,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和成就为这一理想和追求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历史任务,没有捷径、坐等不来,只能通过广大人民群众奋斗共建才能实现。新时代共同富裕是全面协同、循序渐进的富裕,既要通过更加全面、更高质量的发展做大“蛋糕”,又要通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分配分好“蛋糕”。当前,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面临总体发展水平不足、分配体制机制不完善、社会公共保障不足、个体发展能力不足等现实约束。为此,必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共同富裕物质技术基础;完善分配政策体制,形成共同富裕长效机制;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强化共同富裕社会保障;提高个体发展能力,激发共同富裕内生动力,使共同富裕之路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2.
杜江  龚浩 《前线》2022,(6):13-16
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对共同富裕开展持续的理论研究,推动在理论层面形成系统认识,有助于构建推动共同富裕的有效机制。从历史逻辑厘清“谁来领导”,明确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从价值逻辑厘清“谁的富裕”,明确全体人民是共同富裕的行动主体和受益者;从理论逻辑厘清“何种定位”,明确共同富裕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坐标位置,谋划好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的统一;从现实逻辑厘清“何为富裕”,明确共同富裕是物质和精神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的富裕格局;从实践逻辑厘清“何为共同”,明确推动共同富裕要统筹公平与效率,在高质量发展中鼓励人们共创共建共享更高品质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不断增强党的忧患意识,正确看待自身的执政地位,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化解精神懈怠危险;必须不断增强党的创新意识,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以化解能力不足危险;必须不断增强党的宗旨意识,正确处理好党群关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化解脱离群众危险;必须不断增强党的使命意识,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始终坚持反腐倡廉,带领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树立正确的主体意识和科学精神,以化解消极腐败危险。  相似文献   

4.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共同富裕意蕴的多重性逐渐与现实照面,它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双重富裕、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分阶段推进的渐进富裕,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更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彰显。为此,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为着力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引领,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显著的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5.
两极分化、贫富悬殊、平均主义、精神贫困等不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基本特征,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在要求。必须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基础,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在公平正义中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实现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相协调,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推动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6.
50年前,焦裕禄的名字响彻神州大地,他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习近平总书记把焦裕禄精神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提出要学习焦裕禄同志的公仆精神、奋斗精神、求实精神、大无畏精神、奉献精神。作为基层干部的典范,为民务实清廉是焦裕禄一生的作风追求,焦裕禄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机契合。推进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必然要求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  相似文献   

7.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共同富裕不只是物质生活的富足,而且是人民生活各方面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需要大力推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8.
为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十七届六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着力加强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引导广大基层干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能力素质,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为主题,深入一线,深入实际,带领党员群众为加快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作出新的贡献,现就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进一步加强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重点、难点、关键点在山区,在山区农民。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高度重视山区发展,关于推动山区农民共同富裕曾提出“让农民这边进得来,那边回得去,来去自由”的重要论述,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伟力,对于统筹推进共同富裕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短板在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在党的领导下,经过不断摸索前进,农民共同富裕逐步进入扎实推动阶段。新时代,促进农民共同富裕要重视村干部角色的关键作用。村干部作为规划者、示范者和组织者,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主心骨”,在促进实现农民共同富裕进程中发挥着思维创新、行为示范、动员人人的重要功能。促进农民共同富裕,要优化村干部促进农民共同富裕驱动路径。从基层党组织、自身本领内源性维度和多元主体、技术要素、政策体系外部维度出发,增强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及有效性,驱动村干部赋能农民共同富裕,扎实推进包括农民在内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基础。而广大基层干部作为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改革发展的第一线,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做好基层工作的骨干力量。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最终要靠广大基层干部去贯彻和实施,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最终要靠广大基层干部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去实现。基层干部执政能力的高低决…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提出并大力倡导的作为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目标的共同富裕,指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生活上的全面富裕,这种全面富裕内在地包含着物质和精神这样两个方面的含义。它既表现为社会成员对生活资料占有数量上的极大丰富,更集中地表现为社会成员生活质量上的极大提高。决定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关键是其精神生活的充实和富裕程度,也就是说,共同富裕必然地包含着精神生活上的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富裕。社会主义只有实现了全体社会成员在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的共同富裕,才称得上真正实现了共同富裕。本文在阐述物质共同富裕与精神共同富裕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着重从精神共同富裕的角度,探讨精神共同富裕对实现全面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并就如何实现精神共同富裕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3.
周泉刘同舫 《探索》2022,(5):165-176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人的本质需要,是在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精神生产力和精神创造力,使人民群众在精神层面上达到积极进取的总体性状态。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丰富性受制于物质发展的整体状况,它既以物质生活繁荣为基础又能促进物质生活的发展,并在物质发展条件的制约下呈现出自身特性,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只有在人的本质需要及其历史发展的总体性状态中才能得到合理阐释。立足人的本质需要和现代化的实践发展,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回答了为什么要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推进什么样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以及怎样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等重大理论问题,为谋定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循。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蕴含多层价值追求,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最低价值追求到解决人的理性和精神发展的高层次追求,都内在表征着中国共产党在物质和精神共同富裕中推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最终价值追求,生动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实践品格与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理念的时代价值蕴含在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在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社会变革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持之以恒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在不同历史阶段满足了人民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需要,最终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导向,开辟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和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5.
高校基层干部队伍是高校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力高低关系到干部队伍的整体能力水平。本文分析了加强高校基层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现实需求,提出高校加强基层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推进性策略,指出高校在基层干部能力建设中应重使用、抓培养,增强干部能力;抓学习、促交流,激发干部潜能;抓考评、摸规律,推动基层干部向前发展。同时,高校基层干部要勤于实践,增强执行能力;乐于思考,提高创新能力;善于学习,夯实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文丰安 《探索》2023,(4):151-163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实现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也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共同富裕包含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两方面,这是共同富裕整体性概念中的多维表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以高品质的精神文化为坐标,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殷切期盼及理想追求。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理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底蕴中汲取智慧力量,在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中探寻理论之源,以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艰辛探索不断追求理论创新。从“国家—社会—群众”的框架来看,现阶段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还面临着物质生产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协同发展性不强、人民美好物质需要与社会精神供给不对称、群众理论认知与可行能力匹配度低等现实困境。因此,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协同推进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以人民为中心,加快文化领域改革和文化产品创新;传承文化底蕴,以数字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校基层干部队伍是高校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力高低关系到干部队伍的整体能力水平。本文分析了加强高校基层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现实需求,提出高校加强基层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推进性策略,指出高校在基层干部能力建设中应重使用、抓培养,增强干部能力;抓学习、促交流,激发干部潜能;抓考评、摸规律,推动基层干部向前发展。同时,高校基层干部要勤于实践,增强执行能力;乐于思考,提高创新能力;善于学习,夯实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等收入者比重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现象,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是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缩小贫: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必须要深化改革,加快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缩小收入差距;加快社会建设,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大力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陈延华 《党建》2011,(9):29-29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相似文献   

20.
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归旨,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路径。高质量发展保证了共同富裕的全民性、全面性、持续性、共建共享性、普世性。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需要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筑牢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守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的价值准则;三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夯实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