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创造的文明形态。它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开辟出发展中大国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的崭新路径,具有深厚的文明渊源。探究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特征要从制度基石、道路选择和文明根脉三个方面进行把握,全面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先进性、独特性和赓续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有其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人类文明新形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统筹推进“五大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体现了社会主义文明的优越性。作为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成果,人类文明新形态标志着“历史终结论”的破产,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运动和发展积蓄中国力量,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模式、新道路,对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成功开辟出人类通往现代化的新路径,创建了面向未来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破解资本逻辑主导下西方现代化面临的发展困境、治理困境和文明交往困境。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交流互鉴”理念的践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凝聚了人类文明新共识,促进了人类文明普遍交往形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创造的现代文明新形态,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演化与进步发展逻辑的必然产物。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主动担当起引领中国文化走向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大任,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未来社会的科学判断为中国共产党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国共产党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开辟广阔的康庄大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共产党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厚重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7.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从人类发展道路新开创和人类文明新创造的高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就的实践意义作出的最新概括,它向全世界发出了在古老的中国大地创建了一种崭新的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中国宣言。它是在承袭与升华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借鉴与反思苏联探索社会主义文明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实践中形成的重大论断。这一原创性论断从根本属性、总体形态、价值追求、基本遵循四个方面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核心内涵进行了深刻阐述,创造性地回答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课题,指明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人类向何处去的前进方向,重塑了人类文明多元互鉴的发展格局和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人民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上的巨人,应当且必然是理论和话语上的强者。相较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和苏联传统社会主义文明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缔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既不泥古守旧,也不崇洋媚外,而是始终遵循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与充分把握历史主动的辩证统一,是五大文明相济相生的有机整体,具有显著优势、鲜明特征和强大势能。人类文明新形态既是中华文明的历史昭示与革故鼎新,也是社会主义文明的伟大创造与实践必然,更是人类文明的必由之路、人间正道与文明归宿。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回应时代之需所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唯物史观提供了理解和把握文明形态生成演进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基本原理蕴含着深刻的文明内涵: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创造和推进文明形态向前发展的根本力量,生产关系是区分人类文明形态的内在依据,生产方式的创新发展是助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保证。从本质上看,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力推动着文明形态向前迈进,并最终走向成熟的过程。在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历史唯物主义本体论对“现实的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来看,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为结构上的党的领导地位与人民主体地位相统一,过程中的价值主体与事实主体相统一。从人类文明新形态所蕴含的价值意蕴来看,全人类共同价值内置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全过程,它体现出文明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与逻辑的应然,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实现多元文明共生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的凝练概括。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的文化建设,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蕴含文化自信自强、文化治理现代化、文化传承创新的内在逻辑。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发展道路,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完善现代化治理体系、凝聚全民族思想共识、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必由之路。在实践层面推进中国特色的文化现代化,需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以“两个结合”夯实理论之基,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为本质要求,以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长远目标,为建成现代化文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用唯物史观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认为社会经济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换发展是社会转变的主要原因。在此理论框架下,马克思阐释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现代化过程,即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并解剖了资本主义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结构性缺陷,进而构建出了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非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指导下符合中国国情的实践运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非资本逻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得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个历程。在世界历史意义上,中国式现代化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丰富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拓宽了人类历史由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的理论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走自己的路,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好。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重大论断内涵存在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核心要素。其中,党的领导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起着决定性作用,二者在目标、价值、动力、制度、方法、形态六个方面存在高度契合性和统一性。党的初心使命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人民性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旨归,党的领导激发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式现代化赋能加力,正确处理六对重大关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法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责任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5.
对比中西现代化道路的异同,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体现在以下三个维度:政治维度,即从政党属性、道路性质、政权根基上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维度,即从坚实基础、动力支撑、发展方式上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价值维度,即从精神诉求、胸怀天下、成果结晶上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全球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没有前例可循的现代化,是学习人类文明成果和创造新文明的现代化,是有可能改变全球发展格局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和平崛起的现代化,是充满挑战的现代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创新突破,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进行时和探索型,现代化目的之一是发展经济,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增添物质和文明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的基因密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根基和逻辑起点。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生成根基,可以从历史、理论、文化三个维度着眼考察。从历史根基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伴随着世界历史的近代化而成、顺应着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前进、开启了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重要标志。从理论根基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化理论的中国式表达,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开辟了现代化新范式,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从文化根基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时代标识、对传统现代化的超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范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述。在人类文明现代化谱系的宏大逻辑中,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宣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性与实践性,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当代中国的“三大叙事”。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是贯穿中国近现代史和百年大党奋斗历程的共时性与历时性叙事,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当代中国的创新叙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三大叙事”在共时与历时的过程中呈现出联动、融汇及统一的趋势,话语叙事发生转变。中国式现代化转向建构话语叙事体系,以强化“理论解释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转向追求中国式现代化之新文明,凸显“民族性”重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转向世界,突破“民族国家”范畴,以中国理念诠释人类文明的具体范式。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式的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与现代化本质关联的深刻认识。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定位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坐标,明确中国式现代化是区别于、高于西方现代化的文明类型;在历史与未来的贯通中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前路;在道路与精神的契合中明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布局,体悟中国式现代化之正确道路与充沛动力;在个人与国家的融合中领悟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目标,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之于人民、国家与民族的重大价值;在中国与世界的连接中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确立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命题,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已经从道路的创造上升为理论的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内涵上包含有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的论述,外延上确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并擘画了时间表和路线图,特别是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方法论作为其理论基础。这一理论建构的普遍性意义,不仅在于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超越并赋予现代化以新的内涵,而且在于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超越并赋予社会主义以新的内涵,它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将通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实现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