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正>前不久热播的电视剧《江姐》,提到了渣滓洞、白公馆监狱里的共产党员们牺牲前集体留给党组织的最后遗书——"狱中八条"。1949年11月,牺牲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两座监狱的共产党员们,通过脱险同志向党提出了一份意见和建议,即"狱中八条":一、防止领导成员腐化;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三、不要理想  相似文献   

2.
《红岩春秋》2021,(5):20-28
正牺牲在渣滓洞、白公馆的革命英烈以及以他们为代表的川东、川康地下党人,是否是红岩精神的实践主体,学术界认识分歧、社会上认识模糊。但查阅档案,我们看到牺牲在渣滓洞、白公馆的英烈中很大部分经历了抗日战争斗争的洗礼,其本身就是南方局领导下的川东、川康党组织共产党人;而1946年及以后入党的这部分烈士,是在前一批共产党人的教育和熏陶下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3.
<正>近读何建明、厉华的长篇报告文学《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颇有感慨。在新中国已经诞生、国共两党进入最后决战的时刻,在重庆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大屠杀,关押在白公馆、渣滓洞的30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惨遭杀害。这批同志很多是被叛徒出卖落入敌手的,他们在狱中坚贞不屈,顽强斗争,盼望黎明的到来,同时他们也在思考、分析和总结。他们  相似文献   

4.
“红岩魂──白公馆渣滓洞革命先烈斗争事迹”展览岁末年初曾轰动京城乃至全国各地。展览唤起了人们对革命先烈的深深怀念。更激起了人们对刽子手们的无比愤恨。《炎黄春秋》杂志近期披露了我公安部门当年侦破、抓获曾任中美合作所白公馆看守所看守长杨进兴的经过,这个特务在解放后意隐姓埋名潜伏下来,长达6年。我们特编发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近日,我们为寻访重庆渣滓洞白公馆1949年"11·27"大屠杀脱险志士来到重庆市垫江县,渣滓洞监狱惟一脱险女性盛国玉老人特地向我们讲述了她的同窗难友杨汉秀烈士的英雄事迹.那是一位受朱德影响参加革命奔赴延安学习,又在周恩来安排下,到重庆做其伯父--四川大军阀杨森统战工作的女英雄,曾一度埋名隐姓,不为人们所知晓,但她在狱中所表现出来的不畏强暴、刚烈豪爽、热情大方的优秀品质和个性魅力深深吸引并影响着监狱里的难友们.  相似文献   

6.
罗广斌,风靡全国的长篇小说《红岩》的第一作者,当年从白公馆、渣滓洞“11·27”大屠杀脱险的革命志士,如何会在文革中起而造反,又如何未能脱险而死于非命?  相似文献   

7.
孟力 《红岩春秋》2012,(5):101-102
1948年9月,受挺进报事件牵连,共产党员罗广斌在成都家中被捕,随后押解到重庆,关进渣滓洞监狱楼七室,次年初转入白公馆关押。在渣滓洞,罗广斌遇到了他的上级——重庆沙磁区学运特支委员张国维,一位久经考验的共产党员。他们虽彼此熟悉却不能相认,  相似文献   

8.
《红岩春秋》2015,(2):13-14
同样在重庆解放前,出卖了江竹筠等人的原重庆地下党市委副书记冉益智,他以交待了大量中共地下党员,为国民党立了大功为由,乞求毛人凤带自己去台湾。但毛人凤认为他已经没有利用价值,将他抛弃在重庆。重庆解放后,冉益智东躲西藏,惶惶不可终日。直到有一天,他得知政府成立了"11·27"大屠杀脱险同志登记处,于是心生一计,想冒充渣滓洞、白公馆的脱险志士去碰碰运气,万一被自己出卖的人都已被杀光了呢?然而现实往  相似文献   

9.
<正>他,曾任辽宁省警务处处长,九一八事变后,他把辽宁各地的警察队伍组织起来,组建义勇军,抗击日军侵略;他,是周恩来发展的中共特别党员,被反动政府残酷囚禁,辗转关押于息烽集中营、渣滓洞、白公馆,血雨腥风中依然不改英雄本色。他,就是被誉为“血肉长城第一人”的黄显声。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部唯一的中央直辖市——重庆,是山城,是江城,是雾城,更是一座英雄城。   我曾在嘉陵江和长江汇合的朝天门观看千帆竞发的壮观场面,也曾坐着我国最早最大的跨江索道天车体会豪迈和心跳,还曾登上枇杷山欣赏万家灯火和满天繁星……然而,令我最动心的,还是瞻仰歌乐山,聆听歌乐山。   那天,细雨霏霏,给凭吊的心情更添上几分压抑。   歌乐山上有“两座活棺材”:渣滓洞和白公馆,统称为“中美合作所集中营”。从渣滓洞到白公馆,从牢房到刑场,我仿佛看见了许云峰、江姐、陈然,还有一闪一闪的大眼睛——“小萝卜头”………  相似文献   

11.
重庆解放前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监狱的绝大多数革命志士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牺牲前,烈士们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写下了一份秘密文件.在文件中,烈士们对党提出了8条意见,这份文件因此被后人称为“狱中八条”.这份文件至今从未完整公开过.“狱中八条”是饱含着烈士们血与泪的对党的嘱托.  相似文献   

12.
这里所说的“狱中意见”,是指牺牲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两座监狱的共产党员们,通过脱险同志向党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总结历史经验,仰望黎明的曙光,寄希望于未来,寄希望于党:切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 “意见”共提了八条: 一、防止领导成员腐化; 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 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  相似文献   

13.
1996年,《红岩魂——白公馆、渣滓洞革命烈士斗争史展览》再度风靡全国;2000年,“红岩魂”形象报告展演再度动人心魄……一个个革命者鲜明的形象矗立在我们面前,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英烈群像中,有一位长着大大的脑袋,大大的眼睛的共和国小烈士,他,就是国民党监狱在册的“政治犯”——“小萝卜头”宋振中。  相似文献   

14.
重庆解放前夕,身陷渣滓洞、白公馆监狱中的共产党员预见到国民党政权在溃败前夕会实行大屠杀,便秘密商讨总结了对敌斗争的经验教训,算作是他们对党的最后诉说。由于少数党员在最后的大屠杀中冲出牢笼,幸免于难,这份对党的意见和建议的"狱中嘱托"被完整转达到了。然而,他们中绝大部分人却永远地成为了烈士。  相似文献   

15.
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两周年前夕,央视《新闻联播》推出了解密"狱中八条"的系列报道,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狱中八条"是饱含白公馆、渣滓洞烈士的血与泪的嘱托,今天读来,仍有着警示和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6.
粟原 《红岩春秋》2008,(2):69-71
1980年,一份珍贵的历史文件被发现,这是被关押在渣滓洞和白公馆两座魔窟中的烈士们在直面死亡的最后关头,毫无顾忌、不加掩饰地向党组织提出的强烈要求和真诚希望。今天,随着这份文件原件的解密,使更多的人终于能够看到这份凝结着烈士血泪心声的报告的原始面貌,让人更加感受到烈士们留给后人的这份珍贵遗产所承载的沉重历史感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山城重庆。绵绵夜雨,清晨仍未歇息。我冒雨行往歌乐山——当年国民党特务机关关押、迫害、屠杀革命者的白公馆和渣滓洞所在地。出租车沿山路上行,碉堡、铁丝网和一处灰蒙蒙的院落在视野中出现。这就是被称为“活棺材”的渣滓洞监狱。在狱中我看到,与女牢相连的上下两层16间牢房,复原陈列着被捕的百余革命者当年的生活情景。牢里虽没了革命者的身影,但他们“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把这牢底坐穿”的凛然浩气仍在回荡。“你又镣铐着回来了,毒刑没有屈服你的忠贞;……叛徒见你而颤栗,敌人见你而震惊。”这就是“中华儿女革命的典…  相似文献   

18.
瞻仰歌乐山红岩烈士纪念馆时,一份题为“狱中意见”的历史文献引起了我的注意。重庆刚刚解放,白公馆、渣滓洞大屠杀的幸存者罗广斌受狱中同志们的嘱托,将《重庆党组织遭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况的报告》交给了党组织,“狱中意见”是报告的第七章,也就是最后的结论部分。  相似文献   

19.
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所在地,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和直到重庆解放才被摧毁的国民党特务机构军统局集中营——一座关押革命志士的人间魔窟。设在这里的渣滓洞、白公馆监狱更是罪恶昭彰的两口活棺材。1949年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崩溃之际,国民党反动派在这里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11月27日之夜的集体屠杀更达于疯狂的极点,200多位共产党员和其他党派及  相似文献   

20.
《北京党史》2010,(1):1-1
<正>1949年11月27日,新中国已宣告成立月余,而困守西南重庆的国民党反动派在行将覆灭之时,疯狂杀害关押在"白公馆""渣滓洞"等监狱中的共产党人,史称"11·27大屠杀"。又一个月后,在大屠杀中幸免于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