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端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和国家富强的伟大实践之中,是我们党带领人民通过长期政治实践找到的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政治发展的价值尺度,明确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在政治发展的目的上,科学发展观主...  相似文献   

2.
转型时期中国经济中的市场关系和政治民主应在强有力政权的领导下稳步向前推进.在改革政策上,首先选择经济改革而不是政治改革作为执政党和政府努力的优先方向,具有特殊的社会文化意义.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而言,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与历史文化差别很大,因此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就成为国家民主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中国完全有能力寻找一条既符合中国的文化历史传统和民族特性,同时又体现其内部极大差异性的政治社会民主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有55个,其中的28个属于人口较少民族。人口较少民族因为自身特点,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发出的声音有限,收到的关注也受到极大限制。人口较少民族政治参与是我国民主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旨在介绍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的政治参与内容以及当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讨论如何解决人口较少民族执政参与权保障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进步要求的历史选择。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和中国各族人民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5.
采取何种形式的政治发展道路,对一国的国家建构和政治稳定有重大影响。从历史和现实来看,西方多党竞争式的民主政体与国家建构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聚居型多民族国家内部民主化过程常伴随着民族分离问题的产生或恶化,甚至国家分裂。而同为聚居型多民族国家的中国则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要求并契合聚居型多民族结构的民主模式。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将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国家两大任务有效统一起来,避免了政治动荡和国家分裂,为后发多民族国家民主模式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6.
古代中国既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多民族政治实体组成的国际体系。古代中国体系内存在着不断发展变化的多种政治实体,包括中央王国、独立的诸侯国家和少数民族政权实体等。这些不同的政治实体之间的互动形成了华夏体系、华夷体系和天下体系等子系统。古代中国体系与近代以来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国家体系不同,是一种以王权为中心的等级制国际体系;古代中国体系强调政治权威的重要性,观念分配对体系的稳定和变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作为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文明古国、正在现代化道路上阔步前行的当代中国,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根本  相似文献   

8.
政治发展道路事关党和国家的兴衰存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植根于近代以来中国独特的历史环境和历史命运,形成于围绕"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中国梦"所进行的探索中,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成功实践证明,资本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并非唯一途径。诠释这三个逻辑,有助于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也有助于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觉与自信。  相似文献   

9.
实现中国梦,离不开民众对中国道路的自觉认同与恒久自信。伴随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部分民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认同、建设绩效认同、制度认同和主导价值观认同方面遭遇了困境。要凝聚社会共识,增强道路认同,迫切需要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大力推动民主政治、执政伦理、社会公正、中国精神的建设与弘扬,以提升民众对中国走社会主义民主发展道路的自信、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自信、走改革创新民族自强道路的自信以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自信。  相似文献   

10.
"第三条道路"政治哲学的一个主要领域就是福利国家的改革,而导致这场改革的,既有来自全球化的外部压力和国内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还有践行所谓"第三条道路"的需要,由此提出了责任与权利均衡的积极福利政策,和更加关注就业能力提高的"社会投资国家"概念."第三条道路"政治哲学论证福利改革的实质就是调整国家、社会与个人的责任和权利关系,具体目标是减轻政府负担,激发企业活力和增强个人责任感,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建立一种新型关系.在这种关系调整中,个体的社会责任和技能培育是新政策的关键.但是,这些改革的实施遇到了许多麻烦,效果也不如人意.尽管如此,有关社会投资国家的理念和实践还是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值得认真思考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政治参与视野中的民族地区政治资源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政治资源是维护民族地区政治稳定与社会发展的政治手段和政治财富。政治参与是民族地区的重要政治资源。政治参与膨胀或冷漠所形成的并发症是民族地区政治资源流失的突出表现,经济发展不平衡、政治文化落后、民族意识狭隘、参与制度不完善等是政治参与并发症与政治资源流失的重要原因。加强政治参与的治理,主要包括以顾客为导向,及时转变政府职能;以参与为理念,引入政府竞争机制;以有序为前提,优化政治参与制度;以创新为动力,提升政治参与水平;以发展为要务,夯实政治参与基础等路径选择,最终能高效开发和合理利用民族地区政治资源,从而推进民族地区民主政治发展,全面建设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赵义 《南风窗》2008,(8):100-100
美国《新闻周刊》3月17日(提前出版)发表了一篇文章,声称中国新保守主义正在崛起。假以时日,新保守主义有可能成为中国国际动向的主流。文章认为,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以经济、社会、政治领域的高度国家控制为特点的,非洲、中亚和拉美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有可能会走上这条路。中国变得越富有强大,"中国道路"的吸引力就越大,对冷战后统治国际事务的所谓自由  相似文献   

13.
<正>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道路问题再次成为国际社会热议的话题。在发展道路问题上,一些国家还很迷茫,个别国家陷入困境,不少国家甚至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而比较起来,中国道路、中国制度则广为国际社会所关注。孔根红同志的《看清前方的路:国际政治与中国战略》(世界知识出版社2015年7月出版)一书,收录了作者在冷战结束  相似文献   

14.
这是美国的一位资深学者对“9·11”事件的反思之作。作者在文中指出,深深陷入美伊战争和伊斯兰恐怖主义对美国的战争的困境中,这条道路不是美国应选择的,美国不应选择一条借助单边主义军事行动来建立全球秩序或美国帝国的道路。美国应该选择的是一条在民族国家之间进行多边安全合作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30年间,西亚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变迁大体经历了石油繁荣与政治动荡,对民主化改革的尝试,以及穆斯林世界对全球化回应的三个阶段。自1990年代以来,西亚阿拉伯国家所进行自由化和民主化改革成效不明显,威权主义政体迄今依然居于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伊斯兰复兴力量迅速增长,连同其中激进和极端主义一道,已经并将继续积极参与国家、地区乃至世界政治秩序的变革或塑造。西亚阿拉伯国家的政治发展道路是人类社会发展道路多样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6.
近代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起点。在独立民族国家地位丧失的背景之下,近代中国政治发展艰难起步。为了谋求改变,政界和学界引入了大量迥异于传统中国的思想观念和制度模式。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演变就是这一政治环境下的产物。通过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演变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特点:其开启来自外部挑战;其应对过程充满纠结;其发展主题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其总趋势是为了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17.
论非洲国家治理问题的特殊性及对中非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60年代非洲大陆各国独立以来,非洲国家的治理与民牛的改善,成为一个普遍的难题。当代非洲国家治理问题的特殊性和艰巨性,有其内在的规定性与必然性,必须通过一个漫长的自然历史进程才能逐渐解决各项复杂命题,而这一进程推进顺利与否,还取决于非洲各国治理模式与政治发展道路的选择是否得当与适中。  相似文献   

18.
“第三波”民主转型国家的政治发展道路充满了艰辛与曲折,西方学者建构了“民主巩固学”用于分析这些转型民主国家的政治发展问题.根据民主巩固理论可以将“第三波”转型国家的民主巩固模式区分为四种类型,并进一步根据民主巩固模式和转型国家的民主质量和水平将转型国家的民主发展道路划分为五种型式,即顺利发展型、持续增强型、反反复复型、持续停滞型和曲折倒退型.由于不同的民主巩固模式和民主发展道路实质上都是民主巩固诸要素的集合,因此,决定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关键因素是民主条件各因素的组合与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黄靖 《南风窗》2011,(13):101-101
今天看来,这个"载舟覆舟论"是大有问题的。其荒谬之处,在于将所谓江山社稷归之于君王,与庶民百姓无关。既然如此,也就谈不上庶民百姓们对"舟"及其政治体制的认同。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都取决于其人民在两个层面上的政治认同。其一是对国家民族的认同。即"这是我的国家和民族,我是这个国家民族的一分子"。其二是对国家政治体制的认同。这不仅仅是对政治体制的拥护,而  相似文献   

20.
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条件,是执政党有能力并且较为妥当地处理国家的重大政治关系,而政党关系是国家重大政治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无论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即使是一党制,都有一个面对和处理政党关系的问题。中俄两国的政党处理自己国家内部政党关系的理论思路不同,道路选择不同,而所导致的结果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