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民族学是关于民族解放和实现各民族平等联合的理论和策略的科学。它研究解决关于消灭民族压迫和民族不平等的问题,关于附属国和殖民地被压迫民族摆脱帝国主义枷锁问题,关于建立各民族间真正平等及各民族的友谊合作、团结互助和发展繁荣的问题。它是工人阶级通过人民民主专政达到共产主义伟大目标的革命斗争中的思想武器,是马克思  相似文献   

2.
民族平等、团结、自治、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民族问题的四大基本原则,也是党和国家的四大基本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最基本的原则。列宁指出:“谁不承认和不维护民族平等和语言平等,不同一切民族压迫和不平等现象作斗争,谁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甚至也不是民主主义者”。旧中国外受帝国主义压迫,内有民族压迫制度,民族间是不平等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对内消灭民族压迫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正如邓…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长河中,任何一个民族要在周围世界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并在发展中不丧失自己的民族特性,都有一个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在阶级社会中是如此,社会主义时期也不能例外。 社会主义时期比之以往的任何历史时期,由于民族压迫制度的废除,各民族在政治上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更由于倡导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帮助,使民族间原来的差距正在日  相似文献   

4.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现在开幕了。这次会议是要讨论土家族和苗族联合实行区域自治,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问题,国务院全体会议第57次会议通过的关于设置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撤销湘西苗族自治州的决定,经这次会议讨论以后,就要实现了。湘西士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成立,是我国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一个重大成就,是各民族人民一件有历史意义的大事。我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事务委员会向湘西土家族、苗族和各民族人民致以热烈的祝贺。我国历史上曾经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制度,各民族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国内各少  相似文献   

5.
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争取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实现国内各民族的平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消灭了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形成了新型的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基本上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问题。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切实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和文化,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逐步消灭各民族间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使少数民族能够赶上或接近汉族的发展水平,是社会主义时间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各个部分,都贯彻着国内各民族间平等友爱和互助的精神,这是我们宪法的一个极重要的特色。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以外,还有几十个少数民族,聚居、杂居或散居在广大的国土上。各个少数民族和汉族一样,都是勤劳勇敢的民族。各民族人民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相互间的团结合作,创造了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对我们伟大祖国的缔造都有重要的贡献。但是在过去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因为反动统治阶级一直实行着民族压迫政策,各民族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少数民族人民的痛苦,较汉族人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的科学含义坚持民族权利平等,反对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历来主张一切民族不论其太小、先进与后进并没有高低之分,都应当处于一律平等的地位。列宁为1919年俄共(布)第八次代表大会起草的《俄共(布)党纲草案》关于民族关系的条文中提出了  相似文献   

8.
民族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总问题的一部分。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就废除了民族压迫,实现了民族平等,加强了民族团结。社会主义时期,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形成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但民族问题仍然存在。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问题基本上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我们要正确领会马列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坚持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贯彻执行解决  相似文献   

9.
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民族有其自身发生、发展的规律。民族问题是指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民族问题十分复杂。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民族问题的内容和实质不同,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也不相同。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和当代社会主义的实践,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岐视和民族压迫,实现各民族劳动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从根本上铲除了民族压迫的根源,为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当前我国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要在实现国家四个现代化的过程中,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建设,尽快改变我国广大民族地区的贫困落后面貌,使后进民族尽快跻于先进民族的行列,逐步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经济文化发展方面的事实上不平等,达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创立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根本原则。新中国的诞生,彻底废除了一切民族压迫制度,结束了近百年来外国帝国主义对各族人民的奴役,实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中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国家大统一和民族大团结,开辟了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平等团结的新纪元。四十多年来,我国各民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同呼吸、共命运,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  相似文献   

12.
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实现民族团结,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列宁指出:“任何民族都不应该享有任何特权。各民族完全平等,一切民族的工人应该团结和融合。”“谁不承认和坚持民族平等和语言平等,不同各种民族压迫或不平等作斗争,谁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甚至也不是民主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原则,解决了我国的民族问题。在民主革命时期,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压迫,取得了争取民族解放、实现民族平等的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制定了一系列适合于我国民族关系特点的民族政策,并逐步实施,使我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形成了新型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关系。  相似文献   

13.
纳麒 《思想战线》2000,26(1):95-101
云南回族突出的抗争历史现象是由其强烈的抗争意识所驱动的.强烈抗争意识的形成同回族坎坷的历史命运紧密连在一起,既有主位的原因,也有客位的根源,归根到底是封建统治条件下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结果.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从根本上铲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制度根源,然而,历史所造成并遗留下的民族隔阂乃至民族歧视的现象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彻底消除,历史形成的各民族特殊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认知习惯等文化心理因素仍以相对稳定的形式影响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各民族间的交往关系.因此,回族的抗争历史现象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并表现出来.分析其中原因,正视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民族的团结、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民族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受着社会生产和社会制度等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具有不同的性质、内容和表现形式。人类社会自有民族问题以来,民族关系无非两类:一类是民族压迫、民族歧视和民族斗争;一类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之间相互支援,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繁荣。在阶级社会里,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民族压迫、民族歧视和民族冲突,是强大民族中的反动统治阶级奴役剥削弱小民族以及弱小民族的反抗。同时,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也有着友好往来和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但“历史上各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族关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废除了民族压迫剥削制度,实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国家政权对各族劳动人民实行压迫剥削的统治关系,改变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由于历史原因和阶级统治所造成的不平等地位。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型的民族关系,即平等团结、互助友爱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开始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第二、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民族关系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不断发展和完善了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理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关系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是各民族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各民族人民谁也离不开谁,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缔造了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根本上消除了民族压迫制度,开创了民族平等、团结、友爱合作和共同发展繁荣的新时代。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普遍原理和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制定了民族平等、语言平等和开展民族语文工作等一系列的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7.
民族政策是一个国家政权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政策,内容宏博、纵横交织、纷繁复杂,本文对此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政策本质上是不平等的、民族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政策,但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看,一些成功的民族政策对推动当时的社会进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发展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回顾我党几十年的民族工作历程,正是由于我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彻在民族工作的全过程中,正确认识和把握民族问题、民族矛盾,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符合实际的民族政策,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民族问题是个长期的、复杂的、重大的社会问题。民族问题产生于民族之间的差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民族独立的解放运动,对内实行各民族平等政策;解放后,我国推翻了民族压迫制度,各民族一律实现了政治上的平等,建立了民族区域…  相似文献   

19.
正70年前,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缔造了新中国。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确立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把民族平等作为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族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共同当家做了主人,终结了旧中国民族压迫、纷争的痛苦历史,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纪元。我们全力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保护和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在改革开放中,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对于保持我国的社会、政治稳定,推动经济建设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自秦汉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特别是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废除了几千年来的剥削制度和民族压迫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国家大统一和民族大团结,建立了以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