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权力的产生与交接,事关国家的生存、稳定与发展,更是判断政治制度性质的关键指标。君主制国家实行世袭制,国王产生的范围很小。现代沙特阿拉伯王国正式建国不足百年,王位继承范围最终限定在阿齐兹支系。开国君主阿卜杜勒.阿齐兹建立王储制度,费萨尔国王成立资深亲王委员会,保障了王位的平稳继承,为王位继承制度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大臣会议与王储制度密切联系,大臣会议成为培养和砥砺未来王储与国王的重要场所。费萨尔之后,王室长老会议在王位继承上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不过,第二代亲王年事已高,第三代亲王为数甚巨,沙特阿拉伯王国的王位继承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2.
宗教政治在国家政治领域中占重要地位,是沙特阿拉伯王国历史的突出现象.官方宗教政治与民间宗教政治的消长,是沙特阿拉伯王国历史的重要特征.官方宗教政治的膨胀是沙特家族集权政治发展的结果;民间宗教政治的异军突起则是沙特王国现代化发展的产物.官方宗教政治与民间宗教政治的矛盾运动,即沙特王国建立后瓦哈比派伊斯兰教逐步官僚化、传统宗教势力依附性的加强与20世纪70年代末民间宗教政治的兴起,以及90年代以来民间宗教政治的多元化倾向,构成沙特王国宗教政治发展的历史模式.官方宗教政治为沙特家族的统治提供了合法性保障;民间宗教政治则为沙特民众广泛的政治参与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3.
一、防卫力量的指挥系统 日本防卫力量的指挥系统由内阁总理大臣、安全保障会议和防卫厅构成,实行文官制度。 安全保障会议由总理大臣任主席,成员为外务大臣、财务大臣、内阁官房长官、国家公安委员会委员长、防卫厅长官、经济财政政策担当大臣等。会议主席认为有必要时,成员可扩大到有关国务大臣、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及其他有关人士,是国家安全的最高决策机构。  相似文献   

4.
王彤 《西亚非洲》2003,27(1):53-56
本文从国体、政体两方面对沙特阿拉伯政治制度进行了分析。从国体看 ,随着沙特王国石油工业的不断发展和油田、土地国有化 ,在经济基础上 ,王国已进入资本主义阶段 ,国内主要矛盾是下层民众与王室所代表的朝野资产阶级间的矛盾 ,但已资产阶级化的王室封建色彩依然浓重。从政体看 ,自王国第二任君主始 ,皆非政出一人 ,而在不同程度上受王室长老委员会、大臣会议、欧莱玛及后来的协商会议的制约。所以 ,王国已不是“君主专制”或“绝对君主制”。此外 ,沙特王室始终坚持政教合一 ,即君主集政权与教权于一身 ,但集权者是世俗君主 ,而非神职人员 ,故沙特君主制不宜说是“伊斯兰君主制”。综上 ,沙特阿拉伯政治制度可界定为准资产阶级政教合一有限君主制。  相似文献   

5.
四、依附理论的新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对依附问题的研究出现了两大趋势:一是研究具体国家实例和某些专门问题的经验分析不断增多,二是研究普遍性问题的理论分析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新的水平。同时,依附理论的影响也日益扩大,同样出现了两大趋势;一是从拉美南角的巴西、智利和阿根廷等国逐渐扩大到整个拉美地区;二是通过经常性的学术交流,从拉美地区逐渐扩大到美国、西欧和非洲地区,在研究帝国主义和发展问题的进步学术团体中得到广泛传播。随着拉美南角地区军政权的相继建立和货币主义在这一地区的盛行,这一地区国家的进步学者也遭迫害。但这一切并没能阻止依附理论的继续发展,在拉美民主国家和流亡到欧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非洲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非洲教育交流与合作是随着国际格局的演变和中非关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扩大的。半个世纪以来 ,中非教育往来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地得到创新与发展 ,从最初的互派留学生 ,发展到现在的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就性质而言 ,中非教育合作既涉及浅层次的人力资源开发 ,又涉及深层次的国家间合作 ,以及文化上的互动和交流。中非教育往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不仅服务于国家的整体外交利益 ,有利于中国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而且从长远看也有利于非洲国家实现和平与发展。中非教育往来之所以不断得到发展 ,主要在于双方坚持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合作原则 ,注重适时地开展新的教育合作形式与内容 ,且逐渐建立起了科学而完善的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中非关系和欧非关系的内涵与外延有不同特点.中非交往历史悠久,并一直以和平方式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尽管这种交流缺乏持久性和经常性;近代以后,欧洲与非洲建立了十分紧密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建立在暴力的基础上,且是一种不平等关系,因此,双方之间存在许多矛盾和斗争.进入现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属性把中非关系推上新台阶,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将使中非关系不断发展;欧洲有关国家在战后虽然失去宗主国地位,但是仍对非洲保持很大的影响,由于欧洲的传统思维依旧存在,欧非之间建立真正的平等关系还需时日.中非关系与欧非关系都是重要的国际关系,寻找和扩大共同点,加强合作,是中国、欧洲、非洲处理彼此关系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视发展中国家为外交基石和战略依托,十分重视加强和发展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自1956年5月同埃及建交起,至1990年7月同沙特建交止,中国同22个阿拉伯国家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50多年来,中阿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这是因为:首先,中阿都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有共同的利益,在许多问题上有相同或相近的立场,中阿关系的发展符合双方的利益其次,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双方的经济发展依存度不断提高,推动双边关系发展成为彼此的需要;第三,双方都重视维护这一关系,不断化解一些小矛盾,从而把这一关系不断提高到新水平.在2010年5月召开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双方宣布:在论坛框架内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这意味着双边关系将从友好合作提升到战略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远东地区具有有利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并且在欧洲和亚太地区国家商品流动中发挥着过境运输的功能,因此,它是我国能够与中国不断发展经贸合作,并为俄罗斯扩大对外贸易做出重大贡献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区的关系是国家整体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60年来,在中央外交方针的指引下,我国对拉美地区的外交工作几乎从一片空白起步,经历了艰辛开拓、长期积累、稳步发展的过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已和拉美地区21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加深,经贸合作规模迅速扩大,人文交流丰富多彩,在国际多边外交领域密切合作,中拉关系已进入构筑双方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