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勤天下无难事",忘我生产创奇迹甄荣典1916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6岁给地主当雇工,17岁被骗到湖南修铁路,受尽了地主资本家的剥削压榨。1937年9月,八路军开进河北唐县,21岁的甄荣典担任了村里的青年队长。194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两个月后,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派他随同抗大三团的几十名青年学员赴延安,途中正赶上百团大战,八路军总部便将他们安排到太行山军工部工作,甄荣典到  相似文献   

2.
陶然(1914.7.10—1966.9.2),原名陶志尧。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教授。山东省巨野县陶楼村人。陶然出身于大商业地主家庭。祖上在巨野县城经营油坊、粉坊、磨坊、点心铺和饭店,家居楼房,拥有大宗良田。陶然的家庭曾经是巨野县两大地主家庭之一,另一家是后来成为"四人帮"之一的张春桥的家庭。陶然自幼被家长寄予厚望,7岁就被送进村中私塾读书,后来转入金乡县启阳  相似文献   

3.
方明 《党史文苑》2008,(1):55-56
杨超1905年1月出生在河南一个地主家庭,襁褓中即随家迁居江西省德安县,杨超的父亲杨彩青是一个教书先生,对儿子教育很严,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所作为,能够振兴家业和维护书香门第人家的门面。可是,杨超没有满足父辈的愿望,成为了封建地主家庭的“逆子”。  相似文献   

4.
旧社会的地主家庭,宅深院大,需要雇用一些“保卫人员”,群众管他叫“家丁”。“家丁”的任务,是保卫宅院财产安全和地主们自身安全。“家丁”虽不一定为同族,但却是铁杆心腹奴才。新中国成立,打倒了地主,宅院分给了贫雇农,“家丁”也就“树倒猢狲散”了,“家丁”的名称也随之销声匿迹。可是,最近一些乡镇发生的“有吏夜捉人”的事件却告诉人们一个不愿看到的事实:我们不少党员干部,只要“长官”一声令下,不管是与非、对与错,便违法地去抓村组的良民百姓,闹得鸡飞狗跳墙。村民也把这些干部称之为乡(镇)领导的“家丁”。这种…  相似文献   

5.
提起“铁人”王进喜,很多人都误以为他是东北大庆人,这是因为他是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而闻名海内外的,其实,王进喜是西北玉门人,而且从玉门去大庆之前,他就已是全国有名的劳动模范了。王进喜,1923年9月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乡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6岁时,其父因地主霸占家中仅有的6亩土地,告状无门,被逼瞎了双眼,家庭生活无着,他便拉着双目失明的父亲四处乞讨。8岁起给地主放羊、放牛顶债。15岁到玉门油矿当了小工,后到驮运队赶马车。1949年9月,玉门油矿获得解放,王进喜当上了一名钻井工人。1952年当上副…  相似文献   

6.
杨义森安徽省寿县人.家庭贫苦,16岁开始给地主放牛,看到地主老财压榨穷人,一颗愤怒的种子在他的心底深深扎下根.总想加入1个组织和大伙一起同地主老财作斗争.1930年在本村加入中国共产党.宣誓的一刹那,杨义森牢记了党的誓词:“永不叛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相似文献   

7.
《当代党员》2011,(7):53-53
黄继光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很早去世,他十岁就给地主打工。1949年11月,黄继光的家乡解放后,他积极参加清匪反霸斗争,曾带领民兵活捉逃亡地主,被评为民兵模范。1951年3月,他积极响应祖国的召唤,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相似文献   

8.
肖延  刘聚波 《党史纵览》2006,(10):34-37
当红军要"三个条件" 1921年1月,我出生在四川巴中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8岁时父母双亡,孤苦伶仃的我只有靠给地主放牛为生.不幸的是,1933年8月的一天,牛犊掉下了山坡,我怕地主找我赔钱,就在灌木丛中躲了起来.  相似文献   

9.
《当代党员》2011,(7):50-50
刘文学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品学兼优,上小学后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 1959年11月18日晚,刘文学帮助队里干活回来,发现地主王荣学在偷摘集体的海椒,他当即大叫一声:“老地主偷海椒啦!”并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阻止。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人》2005,(15):38-38
马智俭(1920—1946),回族,出生于甘肃省海原县小沟儿村(今宁夏海原县李俊乡)的一个农民家庭。马智俭出生前父亲就已病故,3岁时,母亲又因生活所迫改嫁,他孤苦无依,由外祖父领回抚养。1932年,12岁的马智俭已会犁地,便被家居白崖小坡儿村的四叔收养。马智俭从小干农活,深受地主老财压迫剥削之苦,饱尝了人间的不平和艰辛。  相似文献   

11.
共产国际依据列宁有关殖民地问题理论指导中国革命,从一开始便以农民运动为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主要形式,并试图制定中国革命的土地纲领。虽然1923年5月制定了在中国实行土地革命的基本策略,但共产国际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最基本的主张是没收大土地占有者即地主的土地,而中共将大土地占有者翻译为大地主。由此不仅导致双方所称"地主"名同实异,在土地革命基本要求上更存在分持没收大地主土地、没收地主土地主张的矛盾。中共中央也因此长期在理论分析上混杂以"地主"、"大地主"作为与农民敌对的阶层,在策略制定上却仅针对大地主。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辽中县有一位全国著名的小烈士,他的名字叫谢荣策。1931年11月1 3日出生在茨榆坨镇茨榆坨村的一个贫苦家庭。谢荣策从9岁起就给地主放猪、放牛,受尽了地主的打骂,过着非人的生活。 1947年12月18日,解放军解放了茨榆坨村。谢荣策心花怒放,积极地为解放军带路,帮助工作组发动群众开仓救贫。儿童团成立后,他  相似文献   

13.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相似文献   

14.
<正>兴城是中国惟一泳装名城、国内三大泳装生产基地之一,泳装制造行业优势明显,产业集群供应链完善。目前集群已拥有泳装生产企业573家,年产量1.8亿件(套),年销售额151亿元,兴城泳装占国内市场份额40%以上,占国际市场份额20%以上。兴城泳装外贸出口额达4亿美元,占葫芦岛市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集群企业拥有注册商标509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2个,省著名商标29个,产品远销欧、美、非、俄、韩、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供助兴城泳装产业集群优势,兴城电子商务应运而生。目前,兴城从事电子商务服务的泳装网店达4000家,年销售额35亿元。其中,年销售额80万元以上的有400余家,超亿元的有3家。2013年,兴城市政府提出整合电子商  相似文献   

15.
2009年岁末,记者随解放军出版社“旗舰行动”采访组来到沈阳军区兴城疗养院采访。 该院政治委员刘立强介绍说:“疗养院的前身为1950年成立的原东北军区兴城疗养院,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先后历经五次更名,两次转隶,2004年12月23日由总装备部原兴城疗养院、空军原兴城疗养院正式重组为今天的沈阳军区兴城疗养院,下辖原海军第313医院。”  相似文献   

16.
正云冠首山,花拥古城。有着千年历史的"关外第一城"——兴城,又一个春天来临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正在兴城扎实开展。行走在兴城的乡野城郭,你会看到:领导干部坐在炕头与农民促膝交谈,普通党员来到社区倾听居民意见。闲坐在兴城的街头巷尾,你会听到:一项项惠民举措落到实处,周到的服务送到百姓家中。  相似文献   

17.
云冠首山,花拥古城。有着千年历史的"关外第一城"——兴城,又一个春天来临了。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正在兴城扎实开展。行走在兴城的乡野城郭,你会看到:领导干部坐在炕头与农民促膝交谈,普通党员来到社区倾听居民意见。闲坐在兴城的街头巷尾,你会听到:一项项惠民举措落到实处,周到的服务送到百姓家中。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人》2005,(8):33-33
李天才(1908—1933),字达之,宁夏中宁县枣园乡人。1908年3月4日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幼年曾读私塾,后来在枣园小学读书时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相似文献   

20.
马成东 《共产党人》2006,(22):30-31
马正龙是我三祖父。1886年生于宁夏同心县窑山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那时的农家人受尽官僚地主和蒋马匪帮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抓丁拉夫、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土匪恶霸和地主、狗腿子、保甲长依仗权势,横行乡里,欺压百姓,抢男霸女,无恶不作;农户家中更是吃了上顿没下顿,逃荒要饭者不计其数。这吃人的社会逼得穷人没法活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