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所进行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的主线,就是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充分表明,党的指导思想之所以会不断丰富,是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前进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断孕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亿万人民改变自身命运的伟大实践呼唤新的理论指导,也必将产生出伟大的理论;一切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经验总结,也必将上升为理论,进而指导实践的深入发展.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相互推动、不断发展的历史逻辑,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通过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只是一个实践概念,也包含着理论的内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也不只是一个理论概念,内含着实践的底蕴.从实践的角度来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都体现为一个实践过程,而“中国问题”、“话语转换”以及“阶段整合”则分别凸显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共同的实践起点、实践存在样态以及完整的实践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间实践互动过程中,内含着整体性逻辑、时序性逻辑以及主体性逻辑等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和发展的百年历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百年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场域和动态时空中得到与时俱进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具有了中国民族的特征、时代的特色和实践的特点.中国共产党人紧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条逻辑主线,形成了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不断保持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先进性,使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机契合,在良性互动中共同发展.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作了系统阐述,更加坚定理论自信、坚持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4.
宋一 《学习论坛》2007,23(12):17-19
从本质特征上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体现为个性与共性的对立统一,体现为理论与实践的对立统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包含了三对基本矛盾,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规律,中国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的推进规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融合的规律.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式的解释,奠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应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加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5.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即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核与最高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的解放学".马克思主义自由价值观这个理论内核一直深深影响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成为贯穿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之中的一条主线,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有着自身的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经历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萌发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相互作用,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基本机制: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具体实践的推动机制;二是中国具体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提升机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维形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需要以文化自觉为基础,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效性;以理论创新为目标,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性。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历史进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是双重的.从积极方面看,马克思主义俄国化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同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以及经验借鉴;从消极方面看,马克思主义俄国化过程中出现的思想僵化、教条主义等,曾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遭遇严重挫折.上述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启示我们: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理论联系实际是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则;坚持独立自主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内在规律。其中,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实质内核;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前提基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内在品质;借鉴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最佳途径;实践检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9.
文章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需要"与"何以可能"两个问题展开分析与考察.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能够在中国传播和光大,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最早把中国的命运与马克思主义相联系、相依托.尽管如此,马克思主义依然面临中国化的需要,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本性和要求,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革命的理论,是实践的理论,它来自实践还需要再回到实践中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寻求发挥作用的环境、条件和适宜土壤的过程,同时也是检验、发展和进一步完善理论的过程.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有机结合,而非机械相加、生搬硬套,已经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经验,但这个过程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需要运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不断克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种种矛盾、差异和不协调.  相似文献   

10.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保证,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主线,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坚持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在于创新,在于科学破解了时代的主题,这样才能成功完成历史赋予的根本任务。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与世界历史发展相联系的动态过程,生动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世界化的相互交融与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所固有的、稳定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规律.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时代、人民群众的关系来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互作用推进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时俱进的规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武装群众、为群众所掌握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规律.前者为基本规律,包含后两者;后两者为第二层次规律,从属于前者.这三大规律都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都发挥了重大历史作用;在当代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系统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论,应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般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探索的方法论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般方法论提供总的指导原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探索的方法论,分别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具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聂金山 《党史文苑》2007,2(7):18-19,2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直以来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任务.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的具体的实践过程.三湾改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它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军事和党的建设以及民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都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发展.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所以能取得成功,能够引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巨大成就,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拥有理论根基、实践根基、群众根基和文化根基这四大根基.正是这竖实的四犬根基,支撑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从而保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两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历史材料,说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化"中国的实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就、历史地位和世界意义,取决于中国革命与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实践成就、历史地位和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它包括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具体理论成果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是一个内在的、逻辑的和历史的辩证统一体。分析和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要从其理论形成过程、内容内在联系、价值取向和实践创新性等方面把握其整体性,才能科学认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内涵,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7.
确立创新理念首先应着力于理论创新,理论创新的实质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时俱进发展,这是理解和把握五中全会创新理念的关键和核心。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一是处理好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发展的关系;二是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关系。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也必须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处理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与世界和时代发展实际的关系;二是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发展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离开了中国实际和时代发展,对现实就一定不具有强有力的解释力,就会在人们的心目中被认为是过时的,这样的马克思主义不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武汉大学梅荣政教授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一贯倡导历史与逻辑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的方法,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进而科学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理论精髓和指导作用。近读梅荣政教授主编、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以下简称《中国化史》),受益颇丰。  相似文献   

19.
渠长根  翟佼 《学习论坛》2009,25(4):14-16
思想政治教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动态形式的具体表现之一;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理论依据,并以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教育内容,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逐步向自觉过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实践舞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产生、发展并得以反复检验的重要路径.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作用这一视角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对于在和谐社会建设新时期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实践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素 《学习论坛》2007,23(1):10-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在于实践性,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与本土化、民族化具体实践的结合而使之现实化。这可以从以下几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来说明:第一,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构主体和体系实质;第二,实践性及其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导范式;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逻辑与中国实践过程的统一;第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标是及于实践方式的、通达现实的社会主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