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菲律宾对外政策中,对美国和对东盟的政策是其中最重要的两大组成部分.这其中,美国对菲律宾东盟政策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考察了菲律宾建国以来,在其制定和实施对东南亚(东盟成立前)/东盟政策时,美国所起的巨大作用以及同时期的菲美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战后日本的对外政策中,同菲律宾的关系占有重要的地位。菲律宾市场对日本垄断公司具有高度的吸引力、菲律宾地处重要的战略位置、两国统治集团的政治观点在某种程度上趋于接近——这就是东京一向对菲律宾这个发展中国家予以重视的根由。 1983年5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到马尼拉作正式访问。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在欢迎词中指出,菲日两国的关系是“维护亚洲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菲律宾面临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对战后时期日菲关系进行综合考察显得更为迫切。菲律  相似文献   

3.
菲律宾是第一个表示支持美国反恐斗争的亚洲国家,反恐战争使双方之间的安全合作关系迅速升温,用美国总统布什的话说,美菲在反恐战争中已经是"军事同盟".本文分析了菲美安全合作关系迅速升温的原因、影响,并针对菲美安全合作对中国安全环境的影响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1年菲律宾经济、政治与外交形势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的菲律宾,经济总体表现不如预期;在国内政治方面,政府三权之间冲突不断引发宪政危机。此外,政府与国内分裂势力之间的谈判进展也不顺利,和解之路依然任重道远。外交方面,对外关系处于急剧变动时期,菲中关系喜忧参半,菲美、菲日关系急剧升温。  相似文献   

5.
在2001年"9·11事件"之后,美国将菲律宾视为一个坚定的盟友,再次发现了菲律宾在反恐战争中的战略价值,菲美以反恐为契机开展了密切的安全合作。2004年7月菲律宾因人质事件提前从伊拉克战场撤军之后,菲美安全合作遭受重创,但随后又有所恢复。这一时期菲律宾在中美之间奉行"大国平衡"外交,重视与中国的关系,并发展与中国的安全和防务合作,但是中菲之间的外交与安全合作关系未能动摇美国在菲律宾安全合作中的地位。与菲律宾的反恐合作只是菲美安全合作的一个方面,美国更重视发挥菲律宾在其全球军力部署中前沿阵地和安全合作站点的作用,美国的这一意图也反映在2014年菲美《加强防御合作框架协定》之中。  相似文献   

6.
战后菲中关系的发展大致分为3个阶段:60年代中期之前为冷淡和僵持阶段;马科斯执政时期两国关系得到改善并有所发展;1986年以后,菲律宾注重对华经济外交,但出现了新的矛盾和分歧。在第一个时期,菲律宾历届政府的对华政策与泰国当时的外交路线相似,即受制于冷战的形势和亲美反共的总战略。在积极争取美国的经济援助和军事保护,把对美关系作为菲律宾对外政策支柱的同时,菲律宾政府拒绝承认新中国,而保持与台湾的外交关系。在朝鲜战争、东南亚条约组织等问题上积极支持美国的对华遏制政策。在处理双边事务方面,菲律宾政府严格限制中国大陆的移民…  相似文献   

7.
菲律宾女佣事件的前因后果施雪琴最近,菲律宾与新加坡外交陷入新的危机。3月22日、菲律宾总统拉莫斯宣布召回菲驻新加坡大使,并将两国关系降为代办级关系,新加坡也召回了驻菲大使,总理吴作栋推迟了计划于4月10至12日对菲律宾的访问。菲新关系为何突然紧张?导...  相似文献   

8.
美菲关系史研究具有三个比较明显的、值得讨论的特点:首先,其范围甚为广泛,因为菲律宾成为美国一块正式的殖民地将近五十年之久,故此研究美菲关系不仅要特别探讨外交、传教、贸易、军事、文化交流等类似的活动,而且还要考虑美国殖民政策的制定、实施及影响和菲律宾人对这些政策的反应以及菲律宾人同美国殖民主义的许多代理人的相互交往。换言之,美菲关系实际上不只是一个研究领域,而是两个研究领域。一个领域类似于研究美国同其他大多数主权国家的关系史,而另一个领域则是类似于研究英国、法国、德国或西班牙的帝国殖民史,后者已引致了学术…  相似文献   

9.
2010年的菲律宾,经济复苏形势喜人,总体表现好于预期;在国内政治方面,冲突与犯罪不断,和解稳定之路任重道远;外交方面,虽然在发展菲中经贸关系、配合美国东南亚政策以及在南海问题维护本国利益等方面有所斩获,但也因香港游客人质事件与中国关系紧张。  相似文献   

10.
张洁 《东南亚研究》2017,(6):105-119
2016年以来,菲律宾与俄罗斯的关系迅速拉近,双方释放的合作意愿不只限于军事、能源等领域,还涉及共同构建新的世界"一极"。虽然基于历史基础、地缘政治、经济结构等因素判断,菲俄合作水平在中短期内不会提升太快,构建新的国际联盟或力量"一极"也为时尚早,但是由于亚太秩序正处于变化与调整中,菲律宾与俄罗斯的相互接近具有一定的外溢效应,为考察与评估亚太安全格局的未来走向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菲俄拉近双边关系对中国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菲俄合作具有平衡中国的潜在意图,另一方面,在短期内,中俄菲三方具有更广泛的利益共识。因此,中国应发挥自身地缘优势,利用新的合作机制与地区倡议,加强中俄、中菲的双边合作与中俄菲在地区多边对话中的协调,这是本文研究的政策含义所在。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从广东与泰国经贸关系的基础出发,重点分析粤泰经贸的现状和前景,并介绍了在泰国政治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双重条件下粤泰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14.
15.
This article explores two models of non-state education provision in Myanmar (Burma), in order to draw conclusions regarding templates for ethnic education regimes in this fast-changing country. Ethnic Armed Groups in Myanmar have developed education systems in the context of long-running armed conflicts. This paper examines two such regimes. Karen communities struggle with few resources to educate their children. Despite great difficulties, the Karen National Union has developed a curriculum based upon one Karen dialect, which is employed in about 1,000 schools. Graduates of this education regime are mostly unable to speak fluent Burmese, or to integrate with the Myanmar tertiary education system; they are orientated towards a Karen national identity, rather than Myanmar citizenship. However, with the beginnings of a substantial peace process, Karen educators will need to re-think their implicitly separatist agenda. A comparative case study is offered by the Mon ethnic minority. The New Mon State Party has had a fragile ceasefire since 1995. Some 270 Mon National Schools provide Mon language instruction at elementary levels, shifting to Burmese at middle school. As the Mon Schools follow the government curriculum, with extra classes in Mon language and history-culture, graduates are able to matriculate and enter the nationwide tertiary education system. We argue that the Mon experience can be a useful model for education reform in a transitional Myanmar, as political and civil society leaders negotiate a more decentralised state.  相似文献   

16.
17.
When IIPS Senior Research Fellow Hisahiro Kanayama embarked on this project, he found that information on Vietnam and Myanmar was often biased or insufficien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a month‐long factfinding trip to Southeast Asia, where he interviewed analysts in government,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diplomatic circles. Kanayama notes that Vietnam and Myanmar may become—as part of an enlarged ASEAN—a force ranking fourth in regional political clout after the US, Japan and China. Neither excessive expectations nor indifference to neighbors is an appropriate response from Japan, he states. His research was conducted prior to Myanmar's release of Aung San Suu Kyi. The article has since been updated.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 2 0多年的发展 ,海峡两岸的经贸往来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由于台湾当局的限制 ,两岸经贸关系存在着明显的间接性、单向性和不平衡性。加入 WTO后 ,两岸在开放市场、减少限制上都做出了相应的努力 ,使两岸经贸关系呈现出范围扩大、程度加深和规模增加的趋势 ,同时也出现了诸如贸易争端浮现、人才争夺加剧等问题 ,并面临经济区域化加速的挑战。为了趋利避害 ,促使两岸经贸健康持续地发展 ,两岸有必要建立经济合作机制 ,实现由“功能性合作”向“机制性合作”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