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一些地方,每年高考时,当地领导总要去视察考场,看望考生。但见领导在有关人员陪同下(且有文字记者、摄影记者、电视摄像记者随同采访)来到考场,“视察看望”,以示“重视关心”。殊不知,这种“视察看望”、“重视关心”,实际上是对考场和考生的一种“添乱”、一种“干扰”。  相似文献   

2.
废除“地界迎送”之礼四川胡永鸣时下,一些地方为了表示对上级领导的礼貌、尊敬,地界迎送”之礼悄然兴起;某领导要用呷地视察,甲地领导马上驱车去地界恭候。视察结束后,又护送到边界,由乙地接去。.4。此一程一程地迎送。领导者的“威风”例是扬起来了,可在老百姓...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一年十月,胡耀邦同志视察了位于辽宁西部的朝阳地区。他对当地干部们说:“这个地方赤地千里,要下最大的决心,坚持不懈地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恢复生态平衡,用十年到二十年的时间,准备以两代人的奋斗,从根本上改变朝阳地区的自然面貌。”不久,胡耀邦同志又对辽宁省委领导同志说:“请你们再一次告诉朝阳地委书记,三年后我还要  相似文献   

4.
瞭望哨     
《瞭望》1998,(37)
如此“固若金汤”山西张国栋今年8月7日,经受40多天高水位浸泡的江西九江市城防大堤在位于城西4公里处发生决堤。此前,中央领导同志曾到九江视察,特别提到城防大堤的防御能力,九江方面汇报说大堤“固若金汤”。好一个“固若金汤”!然而,残酷的事实却将所谓的“...  相似文献   

5.
邸延生 《党政论坛》2010,(16):10-10
1958年夏,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不少地方提出了违反哲学常识的目号,其中最著名的恐怕要算“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了。当时,武汉大学学生到基层进行社会调查时也发现了这个口号标语。时任武汉大学校长的李达得知后,认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是不科学的。9月,毛泽东在“大跃进”中视察大江南北到达武汉,李达见到了毛泽东。  相似文献   

6.
有报道说,某个国家级贫困县 里最多的“文物”是抗洪纪念 碑,1994年以来修建的就有5座。这个县遭遇过特大山洪,受灾严重,如果在抗洪救灾中确有可歌可泣的壮举,为国为民的英模,英勇献身的烈士,立碑纪念,寄托敬意与哀思,本在情理之中——当然也不必求多。但这些纪念碑却是纪念当地方方面面的领导前来视察的,因而镌刻在上的只是那些领导的名字。而且,这些纪念碑大都是动用救灾款建起来的。 立这样的碑,目的显然是为了留名。无论是“碑主”事前授意或事后默认的都是如此。按道理,求得一个好的声名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古谚亦曰…  相似文献   

7.
湘西素有“金饭碗”之称。近年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视察,作了许多重要指示,人们从这些指示里,深深感到,开发“金饭碗”,就要使“万宝”下山。 湘西资源丰富。湘西人归纳为四大优势:山地:全州有林地九百多万亩,人均三亩七分,木材蓄积量人均五点五立方米;连片草场九百多万亩,可载畜六十多万头。矿藏:发现矿苗五十多种,已探明的有煤、磷、铁、泵、铅锌等  相似文献   

8.
县委书记不等于县委,本是常识,但在现实生活中,将二者划等号的还确有人在,故有必要理论理论。 有些地方和部门的“一把手”习惯于将自己领导的地方和单位视作“独立王国”,等同于自己的“势力范围”。最典型的莫过于河南某县原县委书记杜某某。杜曾被称作当地的  相似文献   

9.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近来又出现了“封口费”。其发明者为河南省汝州市某些领导。为隐瞒当地发生矿难的消息,地方政府从农村信用社贷款,先后向赶来采访的记者发放“封口费”总计30余万元。至于为何要这么做,当地官员称“是因为市里某领导对口管理这家煤矿”。闻此,委实令人唏嘘不已。人死了,还要石沉大海,这种极端残忍的心态不亚于刽子手。“封口费”说白了,就是消灭费、粉饰费、贿赂费、私了费、黑心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丧尽天良的怪现象?我以为,核心的问题只有一个,就是我们有些官员已不再是人民的公仆,而完全变成封建社会草菅人命的老爷了…  相似文献   

10.
罗平汉 《理论视野》2008,(10):49-51
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留下了许多值得吸取的教训。有人认为,这两场运动之所以被发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进行调查研究。历史其实并不是如此简单。1958年是党的各级干部极为忙碌的一年,也是党的领导人外出调查视察考察活动极多的一年。毛泽东视察地方之多,离京外出调查时间之久,在建国以后都是少有的。  相似文献   

11.
“多予、少取、放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针。然而,记者最近在苏、皖、豫等省采访时却发现,一些地方政府不顾当地发展实际,盲目追求财政收入的高增长,特别是一些贫困县乡的政府,征收“过头税”、乱收费,甚至到了不惜杀鸡取卵的地步,使百姓叫苦不迭,中央对农民“少取”的政策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2.
秘书打伞     
有一位领导干部,到基层视察时正赶上天下起了小雨,于是身边的秘书就给他撑起了雨伞。这个镜头在电视台播出以后,立即遭到了一些观众的激烈批评。有些人在网上发表文章,说他是“不会打伞的领导”,要求他“辞去领导职务”。说这件事小,确实很小。不就是打了一下伞么?领导正在忙于工作,  相似文献   

13.
刘军 《瞭望》1987,(38)
商洛地区文化局副局长刘军在镇安县铁厂乡兼职蹲点10个月,既协助当地干部、群众发展经济,又对山区文化工作进行调查研究,指导开展群众文化工作。这样,他就有了一些想法,看法和办法。标题上用了个“断想”,是说看到、想到一个问题就写一个问题,陆续有了五六个。是否都准确、实际,这要山区文化工作的实践来验证,但是这是一个作地方文化领导工作的同志长时间深入到群众之中,从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中炼取的观点,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一个乡镇有多少位副科级以上领导?如果有人出题考我,凭我过去在乡下工作的经验,顶多说是十来个。然而我是大大的错了。前不久去农村采访,先是听农民说现在乡镇一级副职以上的领导是如何如何多,以为听错了,实际一考察,使我大吃一惊:一般的是二十多个,个别的镇竟多达三十多位。 官员越来越多,费用越来越大,老百姓的负担越来越重,这几乎已成为一种公害。“精兵简政”、“能上能下”讲了多年,但在有的地方,“兵”越来越少,“官”却越来越多。现在有些地方精简机构,撤乡并镇,这本是件好事,农民们指望在并镇中也能并掉一些官,…  相似文献   

15.
当前,正值省、市、县、乡四级领导班子换届之际,有的地方换届工作已基本结束。随着新的领导到任,原有的小车随即“退休”或“换岗”,一辆辆“提档”或“升级”的小车取而代之,这种现象被群众戏称为“小车换届”现象。小车“换届”在少数地方已成了一条潜规则,领导一换,车辆也随之更新。  相似文献   

16.
《瞭望》1988,(35)
数万名科技人员到黄淮海平原农业生产第一线上“伸胳膊踢腿”,当地百姓称之为:“财神下凡了”、“穷地方招来了好女婿”。 然而,科技人员“下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17.
驻京机构庞大的原因云南魏得胜报载,目前各类驻京机构总数已达3000多家,而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只有52家。报道称,更多的驻京机构是为当地领导来京办事提供一个歇脚的地方。一些驻京机构由此转化为个别领导的公关处。地方为什么如此热衷于设立驻京机构呢?无非是想把...  相似文献   

18.
一、一定要坚持企业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作用,是通过党的中央、地方、基层三级组织作为一个整体的作用体现出来的。企业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是实现党的政治领导、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的组织基础,如果企业党组织不对企业实行政治领导,不起政治核心的作用,那未,党中央、地方党委的政治领导只能是悬空的。因此,必须改变在某些地方存在的那种中央是“执政党”、地方是“执行党”、企业是“在野党(或保证党)”的局面,必须把党的领导落到实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媒体披露了山东某地技术 监督局在依法查处一起假冒伪劣 农药坑农害农事件时,反遭到当地“经济环境保护委员会”的“查处”。在这一事件中最应引以为憾的就是作为执法的技术监督部门的打假行动,依据的是国家法律,而所谓的“经济环境保护委员会”的“查处”依据,则仅仅是当地纪检及监察部门联合下发的一份“红头文件”而已。 其实,类似于这种国家法律却“斗”不过地方“红头文件”的怪现象实在是太普遍了。类似“经济环境保护委员会”,尽管在一些地方叫的名目不同、打的旗号不一,但他们的职能却都大同小异,这就是受当地党委…  相似文献   

20.
毛志成 《民主》2007,(1):46-46
人在不患病时,很少去看看医院的“热闹”。一旦必须去医院看病时,才目睹了患者蜂拥在挂号室或排着长队的场面。大医院的百张千张病床都住满了,这时难免使人产生一种幻觉:好像整个世界、整个地球都病了。这时,若是有什么大人物或名人到此视察或看望,且又与患者交谈几句,说上一点宽慰之言,定会成为一道“生动的风景线”。遗憾的是,谁也没深想一个问题:世上怎么那么多病,而且与日俱增?近来我又发现,眼下比医院还“热闹”的地方是各级各地的“上访接待处”,鸣冤、鸣不平者大都成堆成串。恕我直言,有实效的微乎其微。此外还有法院各种厅的申请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