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必须充分运用人民政协这一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充分表明,人民政协对于发扬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人民政协既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载体,又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人民政协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系,探讨人民政协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途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三项主要职能.认真履行这三项主要职能,是人民政协的主要工作和基本活动,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中共中央着眼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从关心人民政协事业长远发展的高度,从人民政协工作实际出发,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推进人民政协履行职能...  相似文献   

3.
政治文明视阈下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完善我国政党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赋予了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新的内涌和指导思想.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我国政治运行程序中的重要环节,又是人民行使监督权力的重要形式,在我国民主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理论视角,对人民政协民主监督进行深入解读,是当前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60年来,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人民政协的组成部分,基层  相似文献   

5.
协商民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视角,越来越受到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将其作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进行部署。政治协商是人民政协的首要职能,因此,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理论研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前言     
《政协天地》2012,(9):8-8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也明确指出,"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的政治监督。"  相似文献   

7.
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完善与人民政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当前发展完善我国政党制度,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总体目标相衔接.从建设体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方面来看,发展与我国政党制度相联系、以人民政协为载体的协商式民主,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8.
袁文 《世纪行》2009,(9):34-35
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也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如何运用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我认为最基本的就是要始终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充分履行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三大职能。  相似文献   

9.
顾维宪 《江苏政协》2008,(12):17-18
<正>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善于  相似文献   

10.
《世纪行》2009,(4):5-5
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善于运用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为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实现总任务、总目标服务,推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政治现代化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把政治文明建设与现代化密切联系起来,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现代化的内涵是:政治制度的法制化程序化;政治文化的开放化科学化;政治行为的原则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2.
政治技术与军队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技术作为政治实践的重要因素,对于促进政治工作的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军队政治工作者应该讲究政治技术,充分发挥政治技术在军队政治工作中的彰显权威、明晰思路、生成战斗力、完善革新制度、协调发展、理论与实践的中介、提高效益、科学评价和经验传承等功能.  相似文献   

13.
恽来 《北京观察》2007,(1):20-21
人民政协作为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这种身份的多重性和地位的特殊性,也使政协工作呈现出政治性和政策性强、尺度和分寸不易把握的特点。在政协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受到一些具有根本性和原则性,而一时又难以说清楚的理论和实践难题的困扰。比如:基本政治制度与根本政治制度的区别是什么,我国为什么不能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人民政协为什么不能成为国家权力机关,等等。对这些问题,在思想认识上真正弄懂弄通,对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笔者结合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选择有关问题作了一些初步分析,与大家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Hochul Lee 《当代中国》2010,19(65):559-571
Contrary to many doubts,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political leadership survived the succession process in China between 2002 and 2003. In 2004, Jiang Zemin attempted to override the institutionalized political leadership but was unsuccessful. These episodes demonstrate the level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alization that has been steadily undertake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of China. After theoretically defining institutionalization as the first significant stage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current progress in political institutionalization at two distinct levels: external and internal.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CP) leadership intended to establish political stability directly and facilitat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irectly under the goal of sustaining the political legitimacy of the CCP's rule of China. Finally, this article examines whether China would follow the ideal sequence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i.e. institutionalization leading to participation leading to contestation. Though China has achieved considerable political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conducted many experiments of expanding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public contestation is still confined solely to within the party. Thus, it remains to be seen whether or not China will follow the ideal sequence.  相似文献   

15.
华 中 科技 大 学 出 版社 2004年 10月 出版的 《论 政 治妥 协— 以 价 值为 中 心 的 分 ——析》 一书 , 是目 前书 市 上 比 较引 人 关 注 的一部 新著 。 因为 政治 妥 协 是 人类 社 会 中 一种常 见的 政 治现 象, 而 我 国 理论 界 过 去 对此 还 缺 乏 深 入 、 系 统 的 研 究 。 作 者 选 取“论 政 治 妥 协 ” 作 为 研 究 课 题 , 表 现 出 在理论 上不 畏 艰险 的勇 气 和创 新精 神 。 政 治 妥 协 又 是 一 种 复 杂 的 政 治 现 象 ,对它 的价 值 判断 容易 引 起 分 歧和 争 论 。 妥协 往 往 是 对 既 定 立…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从根本性质上看是政治现代性批判理论.西方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大都具有非政治性的特点,都把现代性归结为哲学和文化问题,进行哲学和文化批判.马克思则强调对现代性的政治批判,这是由其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实践和历史本质决定的.对现代性的政治批判是通过对政治现代性的批判来完成的.马克思揭示了现代市民社会的政治幻想,批判了以政治幻想为基础的政治实证主义,为无产阶级的政治现代性批判提供了思想条件.后政治和后市民社会是人类未来必然的社会生活形式.  相似文献   

17.
按照新的《政工条例》加强政治机关和政工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充分认清新条例赋予的新使命新要求,确立更高的起点和标准;突出服务保证功能,努力在回答和解决两个历史性课题上有更大的作为;严格按条例规范开展工作,不断提高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进一步强素质树形象,着力建设党委放心、官兵满意的好机关好队伍。  相似文献   

18.
涂刚鹏 《理论月刊》2004,(5):143-145
本文分析了政治环境的定义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作用,对当前我国政治环境的现状及其对 人们思想政治品德素质的影响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搞好政治环境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各国之间最重要的政治区别,并不在于政府统治形式的不同,而在于政府统治程度的高低。亨廷顿主要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扩展了政治发展研究和政治学一般研究的理论视野,其"政策含义"对于预见、防止和解决由于现代化进程加快而出现的某些失衡问题,特别是对于政治稳定政策的设计,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但同时也有一定的理论缺陷,必将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实践所解构。  相似文献   

20.
在影响政党制度的各种因素中,政治文化是深层次的因素,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都能够从该国的政治文化中找到依据.基于中西传统政治文化比较的研究视角,可以阐释中西政党制度之所以具有不同模式的文化根源.在当代中西政治文化变迁的背景下,可以对中西政党制度发展的民主价值取向作出分析,进而探讨中西政党制度对民主取向的适应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