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在1936年宣布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以后,认为,社会主义的发展等于向共产主义过渡。这种直接过度论笼罩了苏共领导和苏联理论界几十年之久。1939年,联共(布)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提出,在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完成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和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逐步过渡的时期。这十分明确地表达了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这种思想。到了50年代、60年代,这种社会主义建设等于直接过渡的思想在苏仍然很突出。1952年召开的十九大,党章规定党的主要任务是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二十一大提出“苏联已进入全面展开的共产主义建设时期,要创造共产主义的一切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二十二  相似文献   

2.
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二十七大的政治报告和苏共党纲新修订本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一词,反映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社会性质的提法与苏共前几任领导有所不同。赫鲁晓夫在1961年召开的苏共二十二大上,曾提出“全国开展共产主义建设”的口号,宣布从1961年起,用二十年时间,即到1960年,要在苏联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这一代将在共产主义制度下生活”。勃列日涅夫于1967年11月,在纪念十月革命五十周年的报告中首次提出苏联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论点,取代赫鲁晓夫的“全面开展共产主义建设”的口号。安德罗波夫任总书记后,又对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发达社会主义”理论作了重要修正。他认为苏联社会尚未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目前只是“处在发达社会主义这一漫长历史阶段的起点”。安德罗波夫还强调,在二十世纪的最后一、二十年  相似文献   

3.
1.赫鲁晓夫的共产主义建立论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通过的党纲认为,社会主义已在苏联取得“完全的、最后的胜利”。赫鲁晓夫在报告中宣布,苏联将在二十年内(1961—1980年)基本建成共产主义。2.勃列日涅夫的发达社会主义建成论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批评了赫鲁晓夫的左倾冒进、超越阶段的思想,于1967年在纪念十月革命五十周年大会上宣布: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3.安德罗波夫的发达社  相似文献   

4.
关于苏联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程度,苏共中央自二十二大以来,在提法上步步后退。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制定的党纲,明确提出苏联将在二十年内建立共产主义。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把宣传的重点放在建设发达社会主义上,并于1967年宣布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今后的任务是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向共产主义过渡。这比赫鲁晓夫后退了一步,他否定了赫鲁晓夫关于苏联于八十年代初进入共产主义的空想。八十年代,安德罗波夫又后退了一步,  相似文献   

5.
论社会主义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李志凯1多年前,我国理论界就“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其主要观点大体有三种:一是“大过渡论”,即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过渡,它包括整个社会主义时代;二是“中过渡论”,即向共产主义低级阶段(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五年第十四期《理论信息报》发表了诸仲欣在一九八五年首次社会主义思想史讨论会上的发言摘要。诸文认为,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是向设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即无阶级社会过渡的阶段;马克思并没有提出社会主义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原则,那是后来列宁提出来的。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认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7.
一、党中央作出这一论断的重大意义党中央关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论断,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以往在很长时间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直存在急于建成社会主义并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思想。现在能够明确认清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思想认识上很大的转变和提高。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针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把未来社会具体划分为三个阶段: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即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即后来通称的社会主义阶段;“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  相似文献   

8.
一、发达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1967年11月3日,苏共领导勃列日涅夫在纪念十月革命五十周年的报告中宣布;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在苏联已经建成。他说,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是苏联人民遵循列宁主义的方针,进行英勇和忘我劳动的结果。1971年他在苏共二十四大的报告中再一次宣布苏联建成了“发的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苏联灭亡的一条根本原因是苏联自 1936年宣布建成社会主义时起就存在三大矛盾并且日益发展,而苏共领导一直未能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矛盾。叶利钦分三步当上了俄罗斯总统,利用苏联社会的三大矛盾,先后逼死了苏共,搞垮了苏联。  相似文献   

10.
1967年11月,勃列日涅失在纪念十月革命五十周年的报告中,第一次宣布苏联已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1971年3月,苏共二十四大重申并论证了这一结论,同时把探讨发达社会主义的理论确定为苏联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方向”。自此以后,苏联理论界发表了大量文章和专著论述发达社会主义理论。现将其主要观点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未来社会名称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两个名称,有时加以区分,指明它们在未来社会中所处的不同阶段或在实现未来社会的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有时又不加区分,即社会主义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也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两个名称指的都是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同一个未来社会。学术理论界有些同仁由于对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2.
苏联党和国家很重视对公民的道德教育,认为“培养苏联人的道德政治素养”,对改善党内和社会上的道德风气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他们提出了共产主义教育的“综合方法”,即:“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紧密统一并兼顾各个阶层劳动人民的特点”。按照苏联学者的概括,道德教育的一般性任务是:一、以规范、原则、理想、善恶观念等道德意识形式制定出道德要求;二、把这些道德要求灌输到每个人的意识中去,使人们用这些道德要求支配自己的行为。道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在苏共纲领规定的十二条道德准则中,例如:“忠于共产主义事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真诚地为  相似文献   

13.
在苏联讲“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其含义是什么?它同苏共27大几个主要文件中依然保留“苏联进入了发达社会主义阶段”并提出“完善社会主义”的关系如何?本文拟就有关情况作一介绍并提出自己的浅见,供研究参考。一、“发展中的社会主义”是对“发达社会主义建成论”的进一步否定,同时也使“发达社会主义”概念本身更加淡化。勃列日涅夫于1967年提出的苏联“建成了发达社会主义”的论点(通常称作“建成论”),延续使用到勃逝世,历15年。勃逝世后,安德罗波夫第一个起来否定“发达社会主义建成论”,而提出苏联仅仅处于发达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的“起点”(通常称作“起点论”)。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继续着安的路线和主张。以27大(1986年3月)为标志,进一步否定和批判了“建成论”;从一般意义上保留了“起点论”的基调,但又向现实方面作了进一步后退。其做法是:在原则上保留“苏联进入了发达社会主义阶段”和“达到了揭开发达社会主义阶段的新的历  相似文献   

14.
南共联盟成立于1919年,起初叫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工人党.1920年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改名为南斯拉夫共产党.苏南冲突后,又把党的总称改为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联盟,简称南共联盟.南共联盟是第一个从苏共的辐射圈中摆脱出来的工人阶级执政党.1948年始,苏共指责南共”脱离马克思主义路线”,并把南共开除出情报局.与苏共决裂后,南共随着自治制度的确立,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党建模式.这种党建模式与苏共传统的党建模式有极大的不同.然而,随着苏联、东欧的演变.南共联盟也未能逃脱被解体的命运.1990年1月党的“十四大”宣布放弃党的领导的法定地位和实行多党制.据统计,到1991年2月,南斯拉夫小小国土上就  相似文献   

15.
北京社科院苏东所吴仁彰,在1988年1月11日《理论信息报》上就苏联改革理论的突破发表谈话.他认为1987年苏联理论界对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有两大突破.一是1987年1月苏共中央全会上戈尔巴乔夫提出不要把过去某个时期的社会组织形式等同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特点.二是苏联领导人雅柯尔列夫讲"苏联作为起点的理论任务就是社会主义应该认识自己",提出了重新认识社会主义问题.苏联理论界出现的这一趋势,主要反映在六个方面,即苏联领导人开始认识到1、社会主义应该从高度集权向更多一些民主的方面转化;2、应该从单一化的社会主义向多样化的社会主义发展;3、必须  相似文献   

16.
苏联理论界正在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各个领域的理论问题以推进改革本报讯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提法最近出现了一个新的动向,即一九八六年十月戈巴乔夫在全苏高等学校社会主义科学研究室主任会议上发表的讲  相似文献   

17.
研究社会主义社会阶段划分问题,首先涉及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起点,即过度时期的终点。为此,需要分析历史上的三种过渡时期理论。马克思的中过渡理论。在马克思看来,过渡时期的终点是一切生产资料归社会占有,从而消灭了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我们把这种理论叫做中过渡理论。马克思的这个理论把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到生产资料归社会占有作为过渡时期,把消灭了私有制,但还存在私有制影响或旧社会的痕迹的社会,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把不仅消灭了私有制,而且消灭了私有制影响或旧社会痕迹的社会叫做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上半叶苏联社会主义思想、理念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弥赛亚意识即其中之一。经由世界革命、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两度诱发,到两极对峙时期苏共最终形成了主动的弥赛亚意识。弥赛亚意识使苏共不能正确认识苏联社会主义的成就与不足,妨碍苏共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使苏共不能正确处理同社会主义国家、政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一十月革命之后,经过几年艰辛曲折的奋斗和探索,斯大林继承列宁执掌苏共领导权和苏联政权,不久就开始了在苏联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过程,并且不断从理论上对这种社会主义的实践进行总结。斯大林领导苏联30年,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社...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问题,是社会主义在实践中提出的新课题,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由于历史的局限,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只提出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而没有提及初级阶段。列宁领导当时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落后的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的胜利,他根据不发达国家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但由于忙于处理国家具体事务,对[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在理论上没有作更深刻的论述。斯大林因为不仅急于过渡到社会主义,而且急于过渡到共产主义,所以更没有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一九六七年勃列日涅夫提出苏联建成发达社会主义,东欧大多数国家也提出处在发达社会主义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