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03年10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已于2004年5月1日实行,它对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提高通行效率,规范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的执法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第73条的执行引出了不少问题。《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3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交通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并…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三十一条中“赔偿责任”的理解问题:《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交通事故责任者对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承担赔偿责任的机动车驾驶员暂时无力赔偿的,由驾驶员所在单位或机动车的所有人负责垫付。但是,机动车驾驶员在执行职务中发生交通事故,负有交通事故责任的所在单位或机动车的所有人在赔偿损失后,可以向驾驶员追偿部分或者全部费用。  相似文献   

3.
《商务与法律》2004,(3):38-39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于2003年10月28日通过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并自2004年5月1日起生效施行。这部法律包括总则、车辆和驾驶人、道路通行条件、道路通行规定、交通事故处理、执法监督、法律责任、附则共8章124条。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1)规定了行人的优先通行权。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通行必须停车让行。在没有交通信号的  相似文献   

4.
道路交通事故赔偿责任是法律责任,在民法上属于侵权责任.是基于道路交通侵权引起的,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责任人产生了对交通事故受害者的损害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道路交通事故赔偿责任是指车辆驾驶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定的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应当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上述规定针对一般交通事故赔偿责任的主体是明确的,  相似文献   

5.
《法治与社会》2008,(10):52-52
如果市民对交警的交通事故认定存有异议,可向上一级交管部门申请复核。针对该申请,如果原认定确实存在错误,市民可在递交复核后的40日内获得新的事故认定。昨天记者获悉,新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届时,曾于2004年4月30日发布的旧《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同时废止。  相似文献   

6.
王旭  常林 《证据科学》2004,11(1):61-6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18667-2002)(简称新标准)于2002年3月11日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疫检验总局发布,并于2002年12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的前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标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A35—92)(简称旧标准)。比较两个标准,应当说新标准由较大的改变,并有一些进步。但同时又产生一些问题,而且有些是原则性和技术性的问题。一时间,新标准在整个鉴定行业引起了轩然大波,批评者众,而褒奖者寡。为了探讨新标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一些不太好把握的条款的具体操作方法,为立法者提供将来修改的参考依据,我刊特开辟本专题供专业技术人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相似文献   

7.
《中国律师》2005,(10):91-91
1、公安部出台《公安机关适用继续盘问规定》《规定》明确,对符合法定条件的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不满1周岁婴儿的妇女,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和已满70周岁老年人可以适用继续盘问,但必须在带至公安机关之时起的4小时以内盘问完毕,且不得送入候问室;对上述人员在晚上9点至次日早上7点之间释放的,应当通知其家属或者监护人领回;对身份不明或者没有家属和监护人而无法通知的,应当护送至其住地。因违法使用警械、武器或者疏于管理导致被盘问人在继续盘问期间自杀身亡、被殴打致死或者其他非正常死亡的,除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外,应当对…  相似文献   

8.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行为”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的新提法,之前《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对之定义为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道路交通事故认定行为是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法律规定,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后,根据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所起的作用,确认当事人责任大小的单方行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行为是公安机关对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及当事人之间进行民事赔偿的最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刘瑞珏  吴军 《法医学杂志》2002,18(4):230-231,2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35-92《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自1992年5月正式实施以来,已逾十个年头。十年来,该标准易操作,稳定性强,为正确评定全国数量众多的交通事故伤残者的伤残等级,提供了简明、科学、实用、统一的依据。现在新的《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已发布并即将实施,为了更好地掌握及应用新标准,现将新旧标准作一比较分析。1标准及术语和评定原则的比较1.1标准的比较新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667-2002《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2…  相似文献   

10.
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由于《道路交通安全法》只对通行者之间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作了规定,而没有规定通行者与非通行者之间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导致实践中交通警察在处理通行者与非通行者之间的交通事故纠纷时,受害者大量不服,提起诉讼。为此,笔者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道路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试做简要梳理,以利于对交通事故责任的正确认定。  相似文献   

11.
去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民事案件适用简单程序司法解释,规定了打官司可选择简易程序。下列六类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在审理时应当先行调解:(一)婚姻家庭纠纷和继承纠纷;(二)劳务合同纠纷;(三)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引起的权利义务关系较为明确的损害纠纷;(四)宅基地和相邻关系纠纷;(五)合伙协议纠纷(六)诉讼标的额较小的纠纷。可见,简单的民事纠纷案件,人民法院应先从调解着手考虑,就容易解决和处理纠纷。  相似文献   

12.
电瓶三轮车无法取得驾驶证,但在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下仍应被认定为无证驾驶。无证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而受伤,根据《工伤保险条例》中职工违反治安管理造成伤亡不得被认定为工伤的规定,以往被视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不能被认定为工伤。《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出台改变了这一定性。职工无证驾驶机动车并不影响其被认定为工伤。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因交通事故引起的人身损害赔偿以及财产损害赔偿的案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此类案件中,由公安机关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责任认定直接影响到案件的处理结果。何谓“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17条之规定,可以归纳为:“公安机关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以后,根据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认定当事人所应当承担责任的大小的单  相似文献   

14.
道路交通事故司法鉴定正成为新兴的执业争议热点。道路交通事故鉴定委托环节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着鉴定纠纷的产生与化解。道路交通事故实行鉴定委托有其法律依据。对于不同的鉴定诉求应当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鉴定机构与鉴定人。道路交通事故鉴定资质应当细化,便于当事人合理选择。同时鉴定双方应当按照合理的程序签署双方认可的书面委托。对于现阶段道路交通事故委托环节中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司法鉴定管理机构应当加强指导与监管。  相似文献   

15.
《人民法院报》2005年5月10日B3版(说法栏目)刊登一篇题为“不服交通事故认定可起诉”的文章。该文先介绍一宗当事人不服公安机关作出的交通事故认定而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予以受理的真实案例,然后针对该案所涉及的“在《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对公安机关作出的交通事故认定可否提起行政诉讼”的问题进行评说。该文作者指出,公安机关的交通事故认定是具有行政法效力的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是显而易见的,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也等待最高人民法院答复,将是令人遗憾的事。在该文作者看来,上述问题似乎毫无讨论余地。可是,本人在认真拜读该文并对其观点反复推敲之后,对其观点及论述方式却不敢苟同。因此,不揣浅陋,发表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一、交通事故的概念及构成要件《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35条规定,交通事故责任者应当按照所负交通事故责任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可见,正确地认识交通事故及其构成要件,就成为及时立案,准确地适用法律,保护交通事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和惩处交通事故责任者的前提。对交通事故的概念,《办法》第2条作了明确规定:本《办法》所称的交通事故(又称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相似文献   

17.
孙平 《中国司法》2009,(2):38-4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要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未成年违法犯罪人员其合法权益应受司法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九条:“未成年人在被收容教养期间,执行机关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文化知识、法律知识或者职业技术教育;对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执行机关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义务教育。”据此,本文提出,对未成年违法犯罪人员弱化劳动改造,强化义务教育的司法保护。谨以此文唤起立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律师世界》1997年第7期刊登了谢毅超的《该交通事故的报案责任人是谁》(以下称《谢文》)。笔者认为,《谢文》中有如下几个问题值得探讨。一、《谢文》中有两处重大逻辑错误1.《谢文》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称《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有条件报案而末报案或者未及时报案,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当事人各方有条件报案而均末报案或者未及时报案,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同等责任。”认为《谢文》中所提交通事故的焦点是,谁应对本报案负责任,从而对本案的交通事故负责任…  相似文献   

19.
2003年7月21日,国务院颁布《法律援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标志着我国法律援助工作进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新时期。《条例》第三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了法律援助的政府责任:“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法律援助工作,为法律援助提供财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又规定了律师承担法律援助的义务,“律师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尽职尽责,为受援人提供法律服务”(《律师法》第四十二条);“律师应当依照律师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为受援人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服务,依法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接受律师协会和司法行政部门的监督”(《条例》第六条)。“责任”与“义务”意思相近,通常可以替换使用。那么应当如何看待法律援助的“政府责任”与“律师义务”之间的关系?笔者试以抛砖之作,求教于大家,并期待引起社会对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非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三个问题姚旭斌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关于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第二项规定,发生在公路、城市街道和胡同(里巷),以及公共广场、公共停车场等专供车辆、行人通行的地方的交通事故,公安机关应当依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