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对大国地位的追求,印度大力推动公共外交以塑造世界大国形象和让国际社会理解印度的对外政策。本文考察了印度可服务于公共外交的各种政治、文化和宗教等软权力资源,介绍了印度公共外交实践中采取的主要方式,探析了印度近年来的一些公共外交实践和效果。总结了印度公共外交中的一些特点,以及对中国公共外交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试析美国公共外交及其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外交是指一国政府对国外民众的外交形式。在美国外交史上 ,公共外交有过辉煌的历史 ,也曾一度丧失地位 ,近年重新崛起。“9·11事件”后 ,美国政府在反思“为什么世界憎恨美国”的同时 ,把公共外交视为“挽救美国形象”的战略法宝 ,试图通过公共外交改变国外民众对美国的看法。但是 ,在布什政府“先发制人”的强权政策下 ,公共外交显得苍白无力 ,它反映了美国现行外交政策的一种悖论  相似文献   

3.
美国政府通过实施社会化媒体外交,进一步提高了外交效率,增强了外交透明度,获得了更多对外进行交流、实现接触、促进互动、加强影响的机会,对实现美国的公共外交战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社会化媒体外交是一种"虚拟公共外交",还有许多不完善的方面,它并不能取代传统公共外交,只能是传统公共外交的有益补充。美国推行社会化媒体外交的一些思路、做法和措施,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公共外交的概念辨析是涉及到国家层面战略设计和资源效率的重大问题。在现实主 义和自由主义的思想渊源下,公共外交从提出至今多被当作国家追求权力和安全过程中一种直接 或间接的工具。后兴起的建构主义视角给公共外交以全新的概念。新公共外交将国家身份作为界 定国家利益的前提,强调国际社会中的观念互动和共识达成。借鉴多轨外交理论体系,新公共外交 形成了多元行为主体间独特的精神统摄和联动关系。在“实现世界和谐”的核心主张下,新公共外 交超越意识形态冲突而具有更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发展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引导国际社会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华复兴、为中国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是侨务公共外交的重要历史使命.中国是侨务资源大国,华侨华人具有开展公共外交的资源优势、传播优势、融入优势和长久优势,已成为开展侨务公共外交的践行者和主力军.当前中国的侨务公共外交缺乏顶层设计,面临战略和协同机制缺位、主体定位模糊、华侨华人主体形象亟须提升等诸多问题.未来侨务公共外交如能“基于华社,超越华社”,进一步拓宽思路,通过华侨华人影响住在国国会、智库和媒体,充分运用信息化和文化的力量,夯实侨务公共外交的价值观基础,必将对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起到更加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化外交(Cultural Diplomacy)是为达到特定政治目的或对外战略意图、以文化传播、交流与沟通为内容所展开的外交。在世界外交史中,文化外交与经济外交、政治外交、军事外交构成外交活动的四个层面。作为国家重要的软权力资源和外交手段,文化外交对于一国实力的增强和在国际舞台上国家对外目标的达成,往往发挥着政治、经济手段难以达到的作用,具有其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以来,公共外交在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影响力日益上升,已经成为整体外交的重要支柱之一。伴随着中拉关系取得"跨越式"发展,中国积极布局对拉美公共外交,形式多样、发展迅速的公共外交是中国对拉美外交整体格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建构主义、软实力和传播学视角下的国家形象研究是现有最主要的公共外交研究理论流派,中国公共外交实践的蓬勃发展开拓了公共外交研究的新视域。本文尝试从葛兰西提出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出发,以该理论中市民社会、阵地战、有机知识分子、认同等最重要的概念为支柱,探索建立一个公共外交研究的新框架。本文结合中国对拉美公共外交的发展,具体分析其场域设定、路径选择、重点对象和总体效果。加强对中国公共外交的理论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公共外交的学科建设,而且也对中国总体外交进程和外交政策制定有所裨益,推动中国公共外交尤其是对拉美公共外交取得更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8.
朱航 《亚非纵横》2010,(3):11-16
公共外交是一国政府通过信息传播、文化交流、大众媒体、民意调查和支持非政府组织等形式影响国外民众,扩大本国政府、公民与国外民众的对话,减少他国公众对本国的错误观念,提高本国在国外公众中的形象和国际影响力,进而增进本国国家利益的外交方式。世博会为我国开展公共外交提供了一个盛大的平台,也成为中国面向全世界的“公共外交”新舞台。  相似文献   

9.
日本一贯重视对东盟公共外交,安倍政府再次上台后,对东盟公共外交在机制、内容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特点:通过高层公共外交强化对东盟公共外交机制,以政府开发援助和对外文化交流为基础丰富了对东盟公共外交内容,以妇女、青年和意见领袖为抓手拓展人脉网络。安倍所采取的系列公共外交举措成效明显,增强了日本在东盟的存在,也优化了其在东盟的舆论环境。面对日本东盟公共外交的迅猛发展,中国应坚持"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周边外交,进一步优化对东盟公共外交机制。  相似文献   

10.
郑华 《国际观察》2012,(2):66-71
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推动了中国软实力的逐步提升和公共外交的蓬勃发展,但在此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感到困惑的议题,如以何种方式整合公共外交“形散而神不散”的研究选题,既做到在主题单元内研究议题的深化和细化,又做到最大程度跨学科整合资源?如何应对公共外交中的“精英路线”和“平民浪潮”,二者何为先?在“垂直化”和“网络化”并行的二元实施结构中,外交官应扮演怎样的角色?为此,本文将从以上三大困惑切入,从公共外交的组织架构、目标群体特点、实施主体三个层面分析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特质,并在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先进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政府——非政府组织——学术研究团体”三位一体的组织架构模式;“精英为首要、平民为基础”的目标群体双轨并行模式;以及加大外交官在公共外交领域培训力度等主张,以期为我国公共外交事业提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