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我国公民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公民隐私权问题越来越成为法律工作者探讨的课题。隐私权的产生和确立是基于对个人作为权利主体的尊重,是对一种个体利益的保护。由于我国尚未将隐私权确立为一项公民的单独的民事基本权利,对公民隐私的法律保护十分有限,使得实践中侵害他人隐私权的案件时有发生。本文试就公民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略抒己见。一、公民隐私权的法律特征隐私,英语为Privacy意为不受干扰的独处;秘密;私生活、私事。《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不愿告人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国内稍早时学者们把隐私与阴私等同起来,现在则一…  相似文献   

2.
隐私权是公民对其个人生活领域的隐私享有的不被非法获悉、公开、干涉的权利。运用法律来保护公民隐私权,是社会文明进步与现代法制发展的结果,也是一国用以衡量个人地位与尊严的重要指标。各国法律都明确承认个人隐私权,以保障公民隐私不受非法侵害。  相似文献   

3.
隐私权是公民对其个人生活领域的隐私享有的不被非法获悉、公开、干涉的权利。运用法律来保护公民隐私权,是社会文明进步与现代法制发展的结果,也是一国用以衡量个人地位与尊严的重要指标。各国法律都明确承认个人隐私权,以保障公民隐私不受非法侵害。  相似文献   

4.
公民的隐私权是指公民的私生活有受他人尊重和法律保护的权利。有西方国家,公民隐私权作为一种特殊的财产权,受到一定程度的法律保护。随着我国民主生活和法律制度的完善,对此问题也应引起重视。有人认为,我国还没有在法律上对公民隐私权进行保护,这是不全面的,实际上,1982年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就已涉及到了这个问题。具体说,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有如下内容:  相似文献   

5.
论隐私的法律保护范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隐私权是自然人人格权的重要内容 ,但并不是所有的隐私都应得到法律的保护 ,法律保护的隐私的范围应严格限定为具有合法性的个人隐私。由于我国现行立法没有对隐私做出具体的规定 ,一方面使得公民的隐私权难以得到充分的法律保护 ;另一方面又有试图将隐私范围扩大化的倾向 ,并使隐私权超出合理的范围而与其他权利相冲突。  相似文献   

6.
浅谈公民隐私权的司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公民要求保护其自身隐私的要求日趋强烈,而与之对应的公民隐私权的司法保护却极其薄弱,以至于在《民法通则》中没有关于公民隐私权的规定。法律规定的不健全与公民强烈自我保护的意识的矛盾决定了建立、健全我国公民隐私权的司法保护制度的重要性。对此,我们结合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一些探讨。一、公民隐私权司法保护的现状在我国,有关隐私权的司法保护散见于诸多实体法和程序法及其司法解释之中,《宪法》第3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规定,确立了隐私权的司法保护的基本原则。但是,…  相似文献   

7.
公众人物名誉权、隐私权限制的法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公众人物名誉权、隐私权与社会知情权、舆论监督权日显冲突,由此而来的名人官司日益增多,颇令新闻界困惑。在我国,公民名誉权、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法规相对完善,理论探讨成果颇多,但有关公众人物名誉权、隐私权限制的法律规范很不完善,甚至存在空白,司法界在处理日益增多的公众人物名誉、隐私侵权纠纷时缺乏法律依据和理论支持。因此,探讨公众人物名誉权、隐私权的保护与限制已显得十分必要而紧迫。  公众人物的法律界定及其名誉权、隐私权的特点  公众人物是在一定范围内为人们所广泛知晓和关注,并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  相似文献   

8.
谢源成 《法制与社会》2013,(31):266-267
隐私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人格权利,婚检中隐私权保护边界的模糊不清,法律规定上的空白使得医生在处理当事人隐私权保护与他人权益、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时处于一种无界可守,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通过个人权利自由与他人利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相互妥协,确定以不伤害婚检对方当事人生命健康和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为边界的隐私权保护范围.婚检中隐私权保护边界的明晰对于婚检当事人隐私权的保护和医生从容应对隐私权保护的窘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隐私的本质与隐私权的概念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一、问题的提出自1890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评论》首次提出隐私权概念以来,世界各国关于隐私和隐私权的理论探讨越来越广泛、深入。2001年2月26日,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规定:“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法律文件形式对隐私和隐私权予以正面保护。但时至今日,似乎所有的学术研究和法律文件都只是在着力解决应当保护隐私和隐私…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公众人物名誉权、隐私权与社会知情权、舆论监督权日显冲突,由此而来的名人官司亦日益增多,颇令新闻舆论界困惑。在我国,有关公民的名誉权、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法规相对完善,理论探讨成果亦颇多,但有关公众人物名誉、隐私权限制的法律规范很不完善,甚至存在空白。司法界在处理日益增多的公众人物名誉、隐私侵权纠纷时缺乏足够的法律依据和理论支持,有的适用普通公民名誉权、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法规,有的借鉴国外有关理论和判例,从而导致这类纠纷实体裁判结果的不一致,最终给法律评价取向、舆论导向和社会道德价值评判带来不良影…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时代的隐私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私权,又称私生活秘密权,是指公民对自己个人生活秘密和个人生活自由禁止他人干涉的一种人格权。隐私权集个人通信自由、生活自由、肖像、姓名、名誉为一体,主要包括以下权利内容:个人生活自由权、个人生活情报保密权、个人通信秘密。它是公民保持人格尊严和从事社会活动所不可缺少的条件。简而言之,隐私权就是私人不与他人联系的权利。隐私权被视为一种民事权利并受法律保护,是现代法律制度的产物,其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目前我国有关隐私权的法律规定还比较少,还没有完整的法律保护体系。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  相似文献   

12.
隐私权是以隐私作为客体的民事权利,即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个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我国现行法律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存在明显缺陷。法律系统论作为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构建隐私权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患者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公民隐私权被侵犯的现象非常普遍,作为特殊群体—患者的隐私权被侵犯的情况非常严重,但相应的保护措施极其匮乏,法律也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为切实保护患者隐私权进而保障人权,必须明确患者隐私、隐私权的内涵、范围,掌握侵权的各种表现形式,并从医方和法律上进行保护,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4.
关于隐私权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隐私和隐私权 笔者认为.隐私的核心内容应是指个人与公共利益无关的,当事人不愿他人获悉、干涉的个人领域。与之相关的另一个概念──阴私,笔者认为阴私特指男女之间的不正当性关系和不正当性行为,而隐私是关于个人秘密的总称,井不含贬意,涉及面远远广于阴私,阴私理应包含在隐私的范围之内。 隐私权作为保护隐私的特定人格权,它的定义也是有各种不同的说法的。国外较为典型的有“信息说”与“分离说”。“信息说”由艾伦,韦斯廷提出,认为隐私权是指“个人、团体或机构决定怎样、在多大程度上与他人交流有关他们自己的信息的权…  相似文献   

15.
公共场所隐私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等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隐私权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其私秘性,就场所而言,隐私通常存在于与社会、公众或他人无关的私人场所。那么,在公共场所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自身权利的保护意识也在增加,隐私权做为一种人格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那么从严格意义上讲,何为隐私?什么是隐私权?我国现行法律又是怎样保护公民的隐私权的?就这些问题,笔者翻阅了资料.并从法律角度提出以下看法。  相似文献   

17.
马新彦  石睿 《法律科学》2010,28(2):157-168
空间隐私权是围绕隐私空间保护而形成的人格性权利,其所针对的是对隐私空间的不法侵入而非隐私信息的不法传播。在知识经济时代,公民隐私空间的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之挑战。我国侵权责任法已经出台,其中确立了隐私权的法律地位,但对空间隐私权却只字未提。因此有必要对空间隐私权的法律定位、侵权类型、责任构成进行研究,在借鉴外国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我国的空间隐私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8.
"人肉搜索"产生了一系列的法律与道德问题,几乎已成为侵犯公民隐私权的代名词。本文从民法角度,首先对隐私权的概念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分析了人肉搜索对公民隐私权的具体侵犯。在此基础上,文中指出了我国隐私权立法滞后的现状。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在民法体系下给与隐私权专门保护、健全隐私侵权的法律救济、注重平衡隐私权与知情权等措施来完善我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9.
隐私权,也称私生活秘密权,是指公民个人活动自由和控制个人生活秘密,排除他人非法干涉的权利。隐私权作为法学概念,最先由美国法理学家沃伦和布兰代斯于1890年在《哈佛法学评论》上发表的论文《关于私生活的权利》中提出。他们提出隐私权的概念和设想,认为是一个法律上的原则,可以用来保护公民个人的秘密免受大众化的新闻事业、摄影、记者或者其它现代设备拥有者录取景象或音响,或者将录音录像重播等行为的侵犯。到本世纪中期,这一理论被许多国家接受,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制度开始形成并发展起来。七十年代美国就制定了与保护隐私权有…  相似文献   

20.
隐私是文明人的精神性人身要素,隐私权不受侵犯是文明人的基本需要,加强隐私权保护是人类进步文明的表现。注重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权,有助于维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从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网络隐私权是传统隐私权的一种新的补充和扩展形式,本文从法律和其它方面论证了如何实现对公民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