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医"与"养"的资源衔接不足、相关服务机构目标定位偏离、缺乏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相关人才短缺、服务供需失衡是当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面临的困境。基于此,要促进"医""养"资源有效衔接,鼓励发展多样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建立健全老年人护理险制度,增加养老专业人才储备,实现"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深度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更加全面、精准、细致。提供温馨周到的养老服务已经成为各级地方政府的重点任务之一,"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应对深度老龄化的有效路径之一。应从完善政策保障、强化监督考核、注重差异化发展等方面,优化"医养结合"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严峻的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养老将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解决了传统养老机构养老与医疗不能兼顾的矛盾,是养老服务发展的主要方向。应以老年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四个层次为切入点,"四措并举"提高养老服务满意度,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苏州市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着力优化养老服务供给,通过政策引导、资源互补、部门合力、多方参与,探索形成了符合苏州实际、体现"住、养、医、护、康"五位一体的医养融合养老服务模式。一、政策引领,依法推进医养融合服务全面发展。近年来,苏州市颁布实施了《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关于加快发展医养融合养老服务实施意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传统养老模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为实现健康老龄化、理想老龄化,有效解决养老服务供需结构失衡问题,"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应运而生,成为破解养老难题的重要途径。作为社会养老的一种创新模式,医养结合将现代医护技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满足了老年人群的特殊需求,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质量,适应了老龄化发展的形势,实  相似文献   

6.
正对于老年人而言,生活照料与医疗护理需求如影相随并与日俱增,而我国目前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自成系统互不衔接,老年人的养老照料和医疗康复服务需求无法获得综合性衔接。因此,老年人一旦患病,走"医养居"融合之路成为我国养老模式的必然选择。"医养居"融合养老模式主要涵盖服务主体、服务客体、服务内容、服务传递方式和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新型养老方式越来越受到各大城市的关注。以唐山市为例,唐山市在当前现有医疗服务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养老服务模式的改革,实施了医疗和养老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受制于现实发展中的种种问题,改革发展模式极易受阻。探索唐山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是当前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江苏省灌云县将"医养融合"作为构建养老服务新格局的切入点,探索"医养一体、两院融合"养老服务新模式,实现了养老资源和医疗资源的最大化,真正让老有所养实至名归。为医养融合开政策绿灯针对庞大的老年群体在养老、医疗等方面需求的压力越来越大,灌云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医养融合作为未来的养老方向,对"医养结合"进行制度设计。一方面,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医养一体化"是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的一种养老模式,是对养老服务的充实和提高,将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是社会化养老的一大趋势。目前,我国"医养一体化"主要发展模式有:一是医疗机构投资兴办养老机构。我国现在的养老机构一方面提供的床位数相对于老年人的需求还有很大的缺口,另一方面床位的利用率却不能让人称道。主要就是由于现有的养老机构在满足残障老人、慢性病老人、易复发病老人以及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一些"老年病"的常发、易发和突发性,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疗和护理问题困扰着千家万户。"医养结合"模式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集医疗、养老、康复为一体,其优势在于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资源,实现了健康养老与疾病救治相结合,为老人持续提供服务。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也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如何破解养老难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而"医养结合"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群众不断提高的养老需求。目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中存在着医疗养老融合难、医养结合筹资难、人才队伍建设难等问题,亟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为发展养老服务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会议首提的"医养康养相结合",在既往"医养结合"的基础上增加"康养",赋予养老服务更加丰富的内涵,是更加贴合老年人实际需求、更好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部署。近年来,国家层面密集发布一系列医养结合发展政策,民政、卫生健康等职能部门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水平不断提高,"养中带医、医中带养"的融合发展趋势亦初步呈现。下一步,如何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工作统筹和资源整合,形  相似文献   

13.
地区传真     
正南宁市西乡塘区立足社区开创医养结合养老2020年以来,南宁市西乡塘区立足社区,积极探索"精神慰藉、生活照料、医养照护"全方位养老新模式,打造养老新亮点。通过充分整合城区医疗卫生、养老服务资源,以南铁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唐山城市养老服务中心、大学西路社区农机院医养结合服务中心3个机构为试点,打造集"医、养、居、乐"于一体的一站式社区医养结合试点单位,促进医疗卫生资源与养老服务的有效对接。如南铁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机构养老、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适应养老服务改革发展需要,强化组织领导、规划引领、政策支撑和人才保障,建立起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信息化为手段、专业化服务为支撑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创新实施"1+N+6"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拓宽服务范围,丰富服务内容,深化医养结合,构筑运营保障体系,实现居家养老可持续发展。坚持市场运营模式。引进新区供销联社、南京唯老汇、中康爱邻里、首康壹家、九如城、医疗集团等6家养老服务企业,运营全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15.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将保定市定位于京津养老功能疏解的重要承接地,要充分整合医疗和养老资源,大力推广"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一、"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多赢之举吸引京津医养资源,增加地方财税收入。吸引更多医疗、养老机构入驻保定,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壮大,拉动地方建设、消费等多方  相似文献   

16.
<正>青岛福山老年公寓是青岛市规模较大、功能较全、设施较完善的"医养康"三结合的中高端养老机构,现已入住816名以失能和半失能为主的老人。经过几年的不懈探索与努力实践,在"医养结合"方面初步形成"医养一体、立足需求、专业筑基、无缝对接"的特色。医养一体,实现养老服务资源与医疗服务资源的优势互补。在硬件建设上,实现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设施  相似文献   

17.
互助养老模式在健康、参与、保障等方面具有其他养老模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此,除了从政策、法规层面对于相关问题做详细的规定外,应该探索互助养老模式与医养相结合模式的融合,发挥社会工作者的资源链接力量,并为"互助幸福院"配备一定的专业护理人员。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政》2015,(2):48
<正>安徽省淮北市围绕提供更好养老服务的目标,加强医疗和养老资源整合,在建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新模式上取得初步成效。一、以统筹发展推进"一体融合"。近年来,淮北市针对养老机构医疗护理能力不强、重养轻医、医养脱节等问题和一些矿区、乡镇医院难以为继、医疗资源长期闲置、医护人员加速流失等现象,积极推动医疗护理与养老服务无缝对接,既满足养老群体医护需求又利用闲置的医疗资源,实现  相似文献   

19.
"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将会从目前的2.5亿增至超3亿,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目前,我国已明确将医养结合作为养老服务的重点发展方向,各地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进一步发展推广仍然存在较大阻滞。面对我国"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客观实情,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低收入老人能否"有钱养老"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建立制度化、有保障、可持续的筹资机制已成为我国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把保障老年人基本健康养老需求放在首位,结合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实施,通过政府引导,发挥民政养老、卫生计生医疗服务、人力社保社会保险合力作用,统筹各部门职能,深度整合已有医疗卫生和养老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发展。到2017年,80%以上的医疗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5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康复、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明显提高,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可及性明显提升。重点任务。不断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大力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积极推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着力推进社区和居家医养结合发展。切实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保障措施。完善投融资和财税价格政策。完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完善医养结合配套措施。加强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加强长期照护保障体系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组织实施。强化组织领导和部门协同。强化试点示范作用。强化考核督促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