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出生于封建的农村家庭,父亲一生喜读诗书,母亲在我前清"举人"外祖父的规教下品性贤淑,常以外祖父教她的古典诗书诵教于我,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能背诵很多诗文了。我舅  相似文献   

2.
黄健 《当代广西》2008,(4):52-53
小时候,母亲经常对我说,我的外祖父是江西吉安府人,由于战争和灾荒,早年随曾祖父从江西迁移广西柳州,解放前,外祖父常带母亲他们兄弟姐妹到柳州的江西会馆参加在那里举行的老乡聚会。当时的广西交通十分落后,信息不发达,会馆是同乡聚会的重要场所,聚会是传递信息、交流情况、互相帮助、怀念故乡、寄托思情的一种重要方式。江西的情结也许就以这种独特的方式,从小就深深地留在我的血脉之中,寄托着我的情感和思绪。  相似文献   

3.
袁剑平 《协商论坛》2011,(10):14-16
河南辛亥革命中被记人《中华民国史事日志》的革命党人事件共三条,我外祖父章培余占有两条。 去年蒙河南辛亥革命后裔的提醒和协助,我开始搜集外祖父章培余的资料。我母亲是遗腹独女,在外祖父29岁牺牲后6个月才出生,她一生致力搜集外祖父资料,因种种原因没有多大收获。  相似文献   

4.
我的母亲刘慧征,生于1895年,卒于1985年。她一生经历了三个朝代。我父亲张澜先生是辛亥革命保路运动和四川反袁斗争的领导人之一,是一个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奋斗不息的民主人士。母亲19岁与父亲结婚。在父亲的影响之下,母亲的命运也与中国革命联系在了一起。我的外祖父是解元,1902年被清政府选送留日,次年病死,那时母亲8岁,因家境贫困,靠外祖母纺纱、织布、刺绣度日。母亲识字不多,但能背诵很多诗词与文章。辛亥革命后,父亲历任川北宣慰使、国会议员、嘉陵道尹、四川省长,为官8年,廉洁奉公。母亲则在乡下放牛割草,下种收粮,克勤…  相似文献   

5.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相似文献   

6.
王玺 《中国保安》2002,(4):8-10
孙振平给我讲过这么一件事,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由于家境贫寒,他从来没有请同学吃过什么东西,有一次,他对同学许诺说要请他们吃冰棍,回家后他犯愁了,不知怎么向母亲开口.母亲知道这件事后,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孩子,你以后一定要记住,不要轻易对别人许你达不到的诺言.这是做人最重要的原则!"看看困窘的家,看看母亲憔悴的面容,孙振平哭了.  相似文献   

7.
<正>母亲和父亲结婚时,在村口边种了十棵椰子树。到我懂事时,有次回家叔叔接我们进到村口,指着那几棵椰树告诉我,这是你妈妈成亲时种的。我很惊喜,跑过去这摸摸,那看看。树已长成丈多高,粗壮、挺拔、葳蕤,树尾结了串串青青的椰果。长大后我想起此事,又有点纳闷:父母结婚时,怎么会想到种椰树来纪念的呢?后来从叔叔那里,我才断断续续知道母亲的些事情。母亲的家庭在解放前是干革命的。外祖父是地下交通员,以卖猪仔的身份为掩护走村串户,收转情报,神不知鬼不觉地送到琼崖纵队那  相似文献   

8.
回家     
回家已有十几天的滨还是不能完全适应家中的生活。早晨,他痴痴地站在河边的一棵树下已经有半个小时了,仿佛把周围的一切都遗忘了似的。此时他抬头看了看头上飘过的一朵淡淡的云,长长地嘘了口气。他想,请25天的假是不是太长了点?这个念头刚一闪过,他就在心里暗骂自己:“太不孝顺了”。想想母亲已经快有三年没见他了,每次给家里打电话,母亲都要问他什么时候能回来看看。他理解母亲,母亲太孤单了,自己兄弟三人都不在家,二弟在青岛读大学,三弟远在甘肃当兵,母亲最大的愿望就是想见见他们。怎么能刚回家不久就这样想呢?难道忘了请…  相似文献   

9.
2005年2月14日,我们的母亲李建彤走完了她那坎坷而又不平凡的一生,在北京病逝了。一母亲是河南省许昌县椹涧乡坡胡村人,1919年12月生于陈姓家中。由于陈家贫苦,刚出生便被父母抛弃于一个水塘边,幸亏做小生意的李福顺路过,看见寒风中嗷嗷待哺的婴儿实在可怜,陡生侧隐之心,抱回家中喂养。当时李福顺夫妇尚未生育,对拣到的孩子视如己出,十分钟爱,起名“珍妮儿”。从此,李福顺也成了我们的外祖父。没过几年,李福顺家的孩子相继出生,家中的生活越来越拮据。正巧母亲的姑夫(韩鹅亭,汝州人,时任建国军驻武汉办事处主任)和姑姑很喜欢聪明活泼的母亲,…  相似文献   

10.
花开心田     
正母亲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从来不和邻居们争长论短。那年,我们家要盖新房子。当时五间大瓦房在村子里还是很惹眼的,邻居婶子是个嫉妒心极强的人。她嫉妒我们的日子过得和睦幸福,更嫉妒我们早他们一步盖上了新房子。新房上梁那天,我家请了很多人来帮忙。母亲兴冲冲地张罗饭菜,要好好款待来帮忙的乡邻。婶子主动过来帮着母亲操持饭菜,母亲很开心。可谁也没有料到,婶子在拌香肠的时候,把一瓶煤油当酱油倒进一大盆香肠里。当时香肠算是比较奢侈的好菜了,就这样毁了。  相似文献   

11.
谷胜利 《人民公安》2008,(19):42-43
他们用真诚的举动,打开英雄母亲的封闭心扉。他们用温暖的亲情,驱散英雄母亲的心理阴影。他们用细心的呵护,为英雄母亲撑起一片蓝天。  相似文献   

12.
蔡宁 《台声》2014,(12):78-79
<正>我的外祖父李应章(又名李伟光)1954年10月2日在上海去世时,我才4岁,我家已经从上海搬到北京,对外祖父只有很模糊的印象。长大后,从家里的照片上看到外祖父很英俊潇洒,从父母的口中了解到外祖父是一名医生,领导过台湾彰化二林的农民运动,在厦门、上海参加中共的地下党活动,在上海领导旅沪台湾同乡会……他的传奇人生,使我感到外祖父是  相似文献   

13.
四年前,我从外地开会回来,听说母亲病了,倒了床。我知道,再也不能让母亲自理生活了,必须请人做伴。河那边是母亲落实政策后政府赔给她的住房,两室一厨。先前,丧偶多年的舅舅在她那里生  相似文献   

14.
李学梅 《北京观察》2019,(10):46-46
6月中旬的一天,我收到一条来自北京市政协的短信,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首都将组织10万群众游行,欢迎报名参加民主法治方队。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说来也巧,为迎接祖国母亲的70华诞,此前我刚刚在《北京日报》上策划了一个大型特刊——《盛典》,采访70位参加过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盛典的亲历者,请他们讲述自己难忘的国庆记忆。  相似文献   

15.
父亲的诺言     
西流 《人民公安》2010,(14):64-64
<正>父亲对母亲说,晚饭后你到电影院门口等我,我请你看电影。父亲是偷偷对母亲说的,母亲闪了父亲一眼,脸一下子就红了。她装作没有听到跑开了。这是十几年后母亲告诉我的,母亲当时还是个姑娘。那天晚上母亲早早地就吃过了饭,她一反常态地在镜子前多停留了几分钟,然后就趁着夜色出了门。  相似文献   

16.
近日,一位心急的母亲向《齐鲁晚报》求助,她说自己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不知为何产生了厌学情绪,打骂都不管用,她不知该怎么办。据了解,焦虑、厌学、离群、精神不集中、有暴力倾向等不良情绪及心理问题困扰着不少低年级儿童。孩子有了“心病”怎么办?记者采访了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以及儿童心理医学专家,请他们为儿童心理问题把把脉。  相似文献   

17.
一提起马三立的名字,人们自然会想到他那幽默含蓄、耐入寻味的相声。 生活所迫 辍学作艺 马老出身子曲艺世家,生长在一个回族家庭。祖父马诚方以说评书《水浒》飘泊四方,最后在北京安家落户。外祖父恩绪是满族人,是名噪京津的柜声演员“万人迷”的师傅。父亲马德禄,既是外祖父的得意门徒,又是外祖父的爱婿,  相似文献   

18.
岳迅飞 《黄埔》2007,(4):32-34
元旦休假,我与妹妹从日本回到内蒙古老家,在全家喜庆团圆之际,父母亲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小红木盒子,取出一枚精致的纪念章郑重地告诉我们,这就是2005年政府颁发给外祖父的抗日纪念章。我的外祖父高宪岗(字雪樵)是作为抗日将领身份获此殊荣的。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事件爆发,身处第一线的外祖父时为二十九军值班少校参谋,当他接到部下紧急报告,  相似文献   

19.
正当我们纪念香港回归祖国两周年之际,祖国统一的弦律又奏响了新的乐章,我们迎来了澳门回归祖国这一民族盛事。1999年12月20日,是一个令中国人民光荣与自豪的日子。就在这一天,澳门———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要回到母亲的怀抱。沧桑四百年,游子回故乡,归期可数,令人鼓舞!半个世纪前,著名诗人闻一多曾发出执著却又无奈的呼喊:“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  相似文献   

20.
小幽默     
一个母亲领了双胞胎几子去商店买衣服。当营业员给他们试穿上身以后就走开了。母亲气愤地说:“你为什么不带他们照一照镜子,看看是否合身?”营业受无辜地说:“他们只要互相看看不就可以了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