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徐州城市扒窃犯罪的四类作案人员即新疆籍扒窃人员、聋哑扒窃人员、一般作案人员和艾滋病等具有传染性疾病的违法犯罪人员,并分析了其行为特征和犯罪特点;提出了应扩大社会宣传力度,加强自我和他人的防范意识,加强对社会流动人口的管理、加强扒窃后向管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为反扒工作服务等对策建议以降低扒窃犯罪率,为建立和谐社会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2010年1月)1.群众反映北碚区环城面的车小偷猖狂。经查,北碚区十分重视公共交通工具上扒窃侵财问题,连续几年开展了对全区街面和公共交通工具上扒窃活动的集中整治,收到良好成效。目前,北碚区将继续坚持开展打击扒窃等街面侵财犯罪工作,组织公安、客运机构、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反扒工作,将打击街面、公共交通工具上的扒窃违法犯罪活动纳入长期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3.
我国多发性侵财犯罪多年来高发低破,极大地影响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感和对公安机关的信任度。多发性侵财犯罪多具外来人口结伙作案、跨区域作案等特点。我国目前针对此类案件的情报信息运用停留在检索查询、简单的技战法层面。因此,我国公安机关应深化公安信息化水平,深化"情报主导警务",做到传统侦查手段与信息化侦查手段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流动人口在促进我国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流动人口中高危人群犯罪现象也十分严重。课题组对其犯罪行为进行了分析,发现各地区的流动人口高危人群有着共同的犯罪特点,如犯罪类型以侵财犯罪为主,犯罪高发时间多数在元旦后春节前,犯罪人员文化水平不高,犯罪人员居住地点多数选择在出租房内等。针对流动人口高危人群犯罪的特点,公安机关应当建立科学有效的管控机制,如信息化管控机制,案件发生快速反应机制和社会综合治理管控机制。  相似文献   

5.
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第39条对盗窃罪进行了修改,第一次明确将扒窃作为盗窃罪的一种规定在刑法之中,扒窃行为构成盗窃罪不受数额限制。尽管如此,扒窃行为依然高发,而司法部门定罪量刑的扒窃案件却屈指可数,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背离了扒窃入刑的立法目的。从扒窃的概念及社会危害性入手,分析扒窃入刑的意义,检讨实践中面临的困境,从刑罚正义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数量的激增,盗窃汽车内财物案件逐渐成为一种频发高发的侵财性案件。盗窃汽车内财物案件的频发对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盗窃汽车内财物案件既具有普通侵财案件的共性,但作为一种新型的侵财性犯罪,又具有其独特性。公安机关要加强对涉车场所的管理,提高车主的防盗意识;充分利用视频侦查技术,加强对重点路段、时段的防控。  相似文献   

7.
当前抢劫、抢夺及盗窃等侵财型案件仍呈高发态势,究其原因有公安机关内部考核机制的因素,有民警思想认识方面的因素,也有社会防范等方面的因素。要提高多发性侵财型犯罪的打防效能,必须:一、完善考核机制,使考核更科学合理。二、强化教育培训,全面提高民警的综合素质。三、健全防控体系,努力压缩犯罪空间。四、加强管理力度,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五、加强综合治理,铲除销赃市场。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安全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8.
扒窃案件是盗窃案件的一种特殊形式,属于多发案件。由于扒窃案件发案数多,破案率低,严重侵犯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破坏了社会治安秩序,影响了社会稳定。扒窃案件的侦查对策根据侦查模式的主动或被动程度不同,分为现行扒窃案件侦查和既遂扒窃案件侦查。对现行扒窃案件的侦查主要是通过识别、跟踪、控制和抓获等侦查过程来破获扒窃案件;对既遂扒窃案件的侦查对策主要有:询问受害人;对发案现场进行调查和搜索;查找犯罪情报资料;查看监控录像;使用特情;抓获现行作案扒窃分子;查找控制赃物;联合专案。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统计数据说明,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时期以来,侵财型刑事犯罪案件呈高发状态,大大降低了社会公众的安全感。文章认为,贫富悬殊加剧,腐败现象蔓延,价值观念混乱,失业人数猛增,犯罪机遇增多,是我国侵财型犯罪案件高发的主要原因。文章在提出四条防治对策的基础上,指出能否有效地实行良好的社会政策,是我国今后能否预防和减少包括侵财型案件在内的社会犯罪现象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聋哑人扒窃的社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聋哑人扒窃犯罪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一些聋哑人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误入歧途;或错误地认为自己是残疾人,犯了法会被网开一面,处罚不会太重。预防和治理聋哑人违法犯罪行为仅靠司法部门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在建立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关爱聋哑人,从本质入手,从源头做起,把聋哑人扒窃案件的发案率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1.
《人民公安》2006,(17):23-23
被誉为反盗车专家的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侵财犯罪支队陈建中队长说,近年来,北京侵财性犯罪的发案尤为突出.严重危害了首都的社会治安秩序。其中撬盗机动车后备厢、砸车玻璃案件更是呈高发态势。由于这种犯罪作案隐益突出。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金融事业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手机、互联网为载体的电信诈骗犯罪逐渐形成带有地域性特征的职业犯罪,成为一种案发区域广、涉案金额巨大、群众反响强烈的常发性侵财案件,严重影响社会治安。鉴于电信诈骗侵财案件不同于其他犯罪的特点及公安机关在侦破此类案件中所遇到的瓶颈,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快电信立法、构建全国打击电信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多发性侵财犯罪多年来高发低破,严重影响群众的安全感和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1995——2010年16年间,多发性侵财犯罪有其相对稳定的特点:盗窃犯罪始终位居侵财犯罪发案量首位,流动人口始终扮演着犯罪主体重要角色,不同类案始终存在着可探寻的犯罪规律等,亦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鉴于此,公安工作中应不断创新警务防控策略,提升社会综合治理能力;侦查实务部门亦从战略思路的确立、机制建设的完善、侦查模式的变革等不断提升综合打击多发性侵财犯罪效能。  相似文献   

14.
开展“冬季攻势”至今,江苏省公安机关破获侵财案件14941起,打掉电信诈骗犯罪团伙63个、黑恶势力犯罪团伙26个、传销团伙67个。破获毒品案件517起,有力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冬季突出治安问题区域性打击整治行动稳步推进,以“三盗两骗”为主的侵财性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发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15.
安军  王涛 《中国保安》2008,(10):38-3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日益繁荣,人、财、物流动十分频繁,社会治安秩序更加复杂多变,人室盗窃等侵财性案件时有发生,犯罪嫌疑人作案技术更是层出不穷。保安服务业作为公安机关的重要辅警力量,如何更好地协助公安机关积极主动预防此类犯罪,最大限度维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生体现在公安工作上,主要是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社会治安问题。刑事案件高发,尤其是"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直接影响群众安全感,公安机关必须以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严格贯彻落实党委、政府领导下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严厉打击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严重刑事犯罪和"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大力提高为人民群众公共安全服务的水平,充分发挥警务公开的积极效应,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扒窃行为的防控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根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犯罪控制基本方针,可以把扒窃行为的控制概括为道德控制、社会控制、司法控制三个基本方面。文章从道德控制、社会控制、司法控制三个方面,论述了扒窃行为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刑法修正案(八)》将扒窃规定为独立的定罪行为,因此使得扒窃犯罪成为盗窃罪的特殊行为类型。扒窃型盗窃罪着手的认定需要在坚持实质客观说的基础上通过时间和空间要素进行综合判断。只有当行为的实施对被害人财产法益具有现实而紧迫的危险时,才是扒窃犯罪的实行行为。具体而言,行为人为实施扒窃所进行的"试探行为",已经使得被害人的财物处于随时脱离占有的状态,对被害人的财产法益产生了紧迫的危险。但"试探行为"不能作广义的理解,只能是具有侵害财产法益紧迫危险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按照“整体防控、精确指导、精确打击”工作思路,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坚持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观念,紧紧抓住对社会治安影响较大的入室盗窃、盗抢机动车、“黑中介”诈骗、盗抢工地、拍车门拎包扒窃和砸撬机动车等“六串”系列侵财案件,积极探索,运用警情分析、刑嫌调控、秘密侦查等多元化侦查模式,精确打击“六串”系列侵财犯罪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20.
未来二十年辽宁流动人口犯罪的发展变化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二十年,辽宁流动人口犯罪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上升比率会随政府相关政策调整有所下降;侵财类案件仍在各类案件中处于高发势头,伤害类案件会有所上升;团伙犯罪及重大、恶性案件的构成比例将有所增加。面对这种发展趋势,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