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观天下     
正"天问"出征,探火不凡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在海南岛东北海岸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飞行2000多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据新华网)  相似文献   

2.
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成为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天问一号探测器由3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两部分组成,两器分离约30分钟后,环绕器升轨返回火星停泊轨道,成为着陆巡视器与地球的通信中继站,开启环火科学探测任务.  相似文献   

3.
《小康》2020,(24)
正在成功发射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后,"长五"火箭今年还将把"嫦娥五号"探测器送上太空,完成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长征五号成为新一代运载火箭中首个进入高密度发射的型号,也预示着新一代火箭正逐步走向舞台中央。  相似文献   

4.
<正> 40多年来,苏联、美国、日本、俄罗斯和欧洲共发起30多次火星探测计划,其中三分之二以失败告终,但研究一直没有排除火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1962年11月,苏联发射的“火星1号”探测器在飞离地球1亿公里时与地面失去联系,从此下落不明,它被看作是火星探测的开端。1965年7月,美国“水手4号”飞近火星,从距火星1万公里处拍摄21幅照片,发现火星上存在大量环形山,大气密度只有地球的1%。1965年,苏联发射的“探测器2号”与地球失去联系,其探测情况没有公布。  相似文献   

5.
《半月谈》2022,(3)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从哪些方面把握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半月谈》编辑部特别精选近两年发生的科技大事。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2021年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等影像图。  相似文献   

6.
<正> 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刘振兴院士日前透露,目前,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正在制定火星探测规划。根据规划设想,预计到2020年我国有望发射自己的火星探测器,环绕火星进行探测。正在制定中的空间科学研究中长期规划,包括空间物理、空间天文、行星探测研究、空间生命科学等多项内容。其中火星探测规划被列为“行星探测研究”的主要内容。预计不久后,包括火星探测计划在内的空间科学研究中长期规划将上  相似文献   

7.
2006年6月,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副总设计师龙乐豪院士表示,中国绕月卫星“嫦娥一号”将在2007年3至4月首次发射。中国人“嫦娥奔月”的梦想成真将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勇气"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并发回大批高清晰度的图片。这一新闻使地球人为之震惊和兴奋。美国的成功也是地球人科学技术的成功(如不少华裔科学家为之作出了卓绝的贡献)。火星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星球?火星上有没有水?火星上有没有生命,哪怕是最原始的生命迹象?人类探测火星的难度在哪里?中国在探测火星上有何计期?为了回答读者的疑问,我们特约了较早关这方面问题的欧阳惠林先生。由他写出了专稿《探测火星生命奥秘》。另外我们还组织了几篇有关火星的稿子,与欧阳惠林的稿子一起。搞了个"新闻集装箱"  相似文献   

9.
嫦娥奔月     
2007年3月,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介绍了“嫦娥一号”月球卫星的相关情况,并表示将在今年下半年发射。2007年“嫦娥奔月”,2008年“神七”升空,2009年中俄开展火星联合探测,2012年“夸父计划”……  相似文献   

10.
正"高分四号"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十二五"我国航天宇航任务圆满收官,也标志着我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评估达到分钟级高频次监测能力。2015年12月29日0时0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四号"卫星,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位置。"高分四号"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十二五"我国航天宇航任务圆满收官,也标志着我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评估达到分钟级高频次监测能力。"高分四号"卫星主要  相似文献   

11.
官秀娟 《创造》2021,29(6):83-84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在建党百年之际,到火星这颗"红色星球"上去,这是中国国家科技实力的展现,更是精神力量的传承. 20世纪50年代,刚刚建立起来的新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然而,敌人却没有给中国搞经济建设的喘息之机——东北方的朝鲜战争、西南方的中南半岛冲突、东南方的台湾海峡危机,三者对中国形成钳形包围;美国更是在多个场合叫嚣着要对中国使用核武器.为了保卫国家安全,党中央果断做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就是在这样腹背受敌的危难关头,在各方面条件看起来都不具备的情况下,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第1颗氢弹空爆实验成功;1970年,中国第1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12.
“探测二号”发射成功7月25日,我国“探测二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探测二号”与目前正在轨运行的“探测一号”卫星及欧洲空间局已发射的4颗卫星,第一次组成对地球空间的六点立体探测体系。北极黄河站建成并投入使用7月28日,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北极黄河站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研制成功3500米水下机器人7月29日,机器人在“大洋一号”万吨轮上测试成功。这台机器人是目前我国下潜深度最大、功能最强的无人遥控机器人,总体性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西气东输工程全线贯通8月3日,国…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中国将发射着陆器与月球车降落在月球背面,开展联合科学探测,这是人类首次发射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我们将充分利用月球背面的特殊条件,开展甚低频天文观测和其他一系列科学探测,取得第一手创新性探测成果。我们在地球上永远只能看到月亮的正面,我们永远看到的就是这半个月亮。两亿年前的恐龙看到的月  相似文献   

14.
9月25日台湾东森电视台在新闻频道以"晚间封面故事"的形式及时报道了"神州七号"发射升空的实况;TVBS电视台则不仅在岛内新闻频道直播了"神州七号"从倒计时到点火升空的全过程,还首度应邀与大陆中央电视台、香港TVB、澳门澳广视联合制作《中华看"神州"》大型直播节目,台湾记者还应邀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现场采访、报道"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升空盛况,这也是台湾媒体首次现场采访祖国大陆的航天发射任务。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21,(21)
正@小康杂志社:【转发祝贺!#我国成功发射吉林一号宽幅01B卫星#[打call]】刚刚,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吉林一号宽幅01B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还搭载发射3颗吉林一号高分03D卫星和星时代—10卫星。为中国航天加油!(总台央视记者杨弘杨)  相似文献   

16.
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于2020年11月24日发射,经过23天任务周期,返回器于12月17日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2月2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并参观月球样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览,充分肯定探月工程特别是嫦娥五号任务取得的成就。他强调,要弘扬探月精神,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勇攀科技高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不断推进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声音     
“‘探测一号’卫星可以说是 中国首颗真正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实验卫星。” 中国“双星计划”的第一颗卫星“探测一号”2003年12月30日凌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该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张永维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说:“双星计划”全称“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是中国与欧洲合作的第  相似文献   

18.
时代文摘     
《时代潮》2001,(19)
中国科学家计划发射"太阳空间望远镜"卫星中国科学家们要摸摸太阳的"脾气"——一颗价值超过20亿元的卫星已被列入发射计划,这颗被称为"太阳空间望远镜"的卫星,将用于预报太阳磁场的变化和"太阳风暴"等"空间天气"情况,它是中国最昂贵的空间探测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中国首次发射月球探测卫星,要说不紧张、没压力那是不真实的。这毕竟是中国人的千年梦想。”  相似文献   

20.
<正>看到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是一件特别幸福、特别酷的事情,这也是我的职业最让我着迷的地方。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我国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致电祝贺:"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首次实现了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