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消防行政强制制度,是消防活动中直接关系公民、法人权利的一项重要制度。2009年5月1日,新修订《消防法》的颁布施行,增加了大量的消防行政强制行为,但由于目前我国没有统一的行政强制法典,使得我国行政强制制度缺乏严谨的体系,从而影响到消防行政强制领域。作者结合从事消防工作的亲身经历,分析了消防行政强制的概念、现状,总结了消防行政强制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消防行政强制的权利设定、程序控制、法律救济、保障等完善我国消防行政强制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行政强制设定后评估制度是行政强制设定制度中一个相对微小的制度环节,但是对于行政强制法的实现来讲却是非常必要而且有价值的。以我国《行政强制法》的立法技术来观察,在行政强制设定中确立有关行政强制设定后评估制度具有非常大的制度创新性,这一制度某种意义上来讲拓展了我国立法制度中的制度特性,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它有效地保证了行政强制设定的规范化。本文对行政强制设定后评估制度的制度属性、立法理由、评估指标和程序规则作了较为系统的探讨,试图从行政程序法治视角为行政强制设定后评估制度的实施、规范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行政强制设定说明理由制度是行政强制设定中最为基本的制度,对行政强制设定的民主化、公正化、科学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体现了正当程序、立法技术性、行政理性化和强制权力节制的价值。行政强制设定说明理由应从行政强制设定的理论准备、立项调研、专家论证、利害关系人意见的征询和对外宣示等方面进行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4.
杨临萍 《人民司法》2012,(11):93-9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以下称行政强制法)于2012年1月1日正式施行。这部法律的创制与施行是我国行政法治建设的一件大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行政强制法是一部旨在规范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  相似文献   

5.
能动性是行政调解制度功能发挥的核心要素保障,行政调解制度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凸显能动行政理念,发挥政府纠纷解决比较优势,积极回应公众诉求,提升社会治理综合效应.行政调解制度能动性的发挥可通过三个层面制度建设来体现:一是建立调解程序权利告知与实体权利激励制度,强化行政调解救济权利引导;二是适度行政干预,拓展行政调解权力介入领域:通过确立“法无明文禁止即可调解”原则、适度设定行政调解程序前置类型、设定非行政主体申请调解行政纠纷下的调解程序强制启动模式这三种方式来实现;三是注重调解后续处理,拓展行政调解权力能动监督空间.  相似文献   

6.
行政强制立法应坚持平衡理念与兼顾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于川 《法学家》2006,(3):23-29
行政强制权是极为重要的国家权力,行政强制法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与行政管理中,行政强制具有不可取代和省却的重要功用,需要通过立法将行政强制权授予行政机关;同时,行政强制行为具有很大的伤害性,必须预设有效机制来控制其伤害风险,而行政强制法起着控制阀的作用.可见,行政强制法具有授予并控制行政强制权的双重功能且特别强调控权功能,我国行政强制立法应坚持平衡理念与兼顾原则,实现维护公民权益与维护公共利益、尊重个人自由与维持公共秩序、保障公民权利与保障行政权力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7.
杨临萍 《人民司法》2012,(5):105-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于2012年1月1日正式施行。这部法律的创制与施行是我国行政法治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行政强制法是一部旨在规范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的重要法律。它调整和处理着现实生活中最广泛、最直接、最迫切的"官"民关系,与社会生产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权益保障紧密联系。同时,这部法律的施行也必然会给司法工作带来一系列深刻影响,人民法院行政强制案件的司法审查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围绕行政强制法实施后,人民法院在行政强制案件中司法审查亟需关注的若干焦点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8.
行政强制制度是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权力,维护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行政制度之一。随着2012年1月1日《行政强制法》的正式施行,行政强制的基本原则得到了明确,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程序也有了明确的法律规定,这一方面增强了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有效性,同时也为监督行政权的运行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王丹 《法制与社会》2013,(22):136-137
行政强制既容易侵犯人权又必不可少,片面的强调行政效率和人权保障都是不可取的。本文立足于行政强制,从保障人权是行政强制制度的法理基础入手,介绍了我国现行行政强制制度中的人权保障制度,并借鉴美国行政法对这一问题的合理做法,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行政强制在处理二者关系时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0.
《行政强制法》设计和体现的行政强制基本原则共有六项:平衡原则、比例原则、行政强制法定原则、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正当法律程序原则、救济原则。这些基本原则既指导该法整体法律制度的设计和具体法律规则的制定,也将在该法正式施行后指导执法者对该法所确立的规范和制度的实施。《行政强制法》遵循平衡原则、比例原则和行政强制法定原则的要求,对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行政强制设定权进行了科学的配置,此种科学配置有利于最大限度保障行政强制法立法目的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1.
行政紧急强制实施的程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法定机关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后,为应对紧急危险,保护公共利益,行政主体往往会采取行政紧急强制措施。鉴于行政紧急强制措施可能对公民人权保障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各国通常采取一定的方式来控制行政紧急强制的实施。行政紧急强制实施程序就是一种有效的控权方式。许多西方国家在行政紧急强制实施程序制度建设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行政紧急强制实施的程序,是指行政机关在运用行政紧急强制权力,采取行政紧急强制方法时,需要遵守的步  相似文献   

12.
乱收费是指行政主体在没有法律依据及法律授权的情况下强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履行金钱给付义务、非法剥夺相对人财产权的侵权行为 ,反映出我国对公民财产权保护的脆弱、财政税收征管制度的混乱以及行政征收权的失控。应当在宪法上确立保护公民财产权的制度、完善税收征管及财政制度的同时 ,通过行政收费立法规范行政收费权 ,以法律手段遏制乱收费。  相似文献   

13.
2011年6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该法将于2012年1月1日起生效实施。这是我国行政法治建设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行政强制法是一部旨在规范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的一部重要法律。它调整和处理着现实生活中最广泛、最直接、最迫切的官民关系,与社会生产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权益保障联系紧密。针对这部法律,我们约请国内行政法学界、司法实务界以及政府法制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实务工作者发表各自的看法,希望能够对我们了解这部法律、了解我国行政法治建设的进步与前景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行政立法应当以保障和不侵犯人权来证成自己道义上的正当性。为了保障人权,必须对行政立法的权限和目标进行控制。行政立法不得限制基本人权,对非基本人权的限制也要程度适当。行政立法限制公民的权利、增加公民的义务必须有法律的授权。行政立法必须制约行政权力、保障行政相对人权利。在行政许可的设定上必须贯彻法律保留原则,劳动教养制度应当废除。  相似文献   

15.
行政强制是一种会对行政相对人的人身或财产产生严重影响的行为,为了更有效的发挥行政强制的积极作用同时保证将实施行政强制的不利后果降到最低,应当重视和扩大担保制度在行政强制中的运用。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行政强制中担保制度的适用进行考察分析后认为:担保不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行政强制的一种替代补充,而且也可以作为将行政强制不利后果降到最低的一种保障。  相似文献   

16.
肖金明  冯威 《法学论坛》2005,20(6):53-62
在民主法制建设、市场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和全球化的进程中,基于行政法治化和人权保障的需要,推动行政处罚领域的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行政处罚类型制度、实施主体制度、行政相关人制度、适用制度、程序制度等,对于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推进依法行政进程、建设法治政府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 六、行政强制执行程序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 近年,随着行政规制的泛滥,行政强制执行发展很快。从公民人身自由和财产权利的保障要求来看,行政强制执行程序中存在许多问题,应当引起注意。行政机关越来越多地享有直接或间接的强制执行权力。对人身的强制执行措施有强制拘留、强制传唤和强制履行等。对财产的行政强制措施有强制划拨、强制扣缴、强制抵缴、滞纳金、滞报金、强制拆除、强制征收、强行退还等。行政机关直接或间接的强制执行在实践中已构成对公民人身自由和财产权利的严重威胁。严格行政强制执行程序是防止和减少行政机关滥用行政强制执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申诉权作为公民一项基本的宪法性权利,需要有切实可行的申诉救济机制作保障.目前行政申诉作为解决行政争议、保障公民申诉权的重要制度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修改立法,统一行政申诉制度;创设独立的申诉机关,完善相关申诉程序,处理好行政申诉与其他行政救济制度之间的衔接,这是解决我国行政争议纠纷、保障基本人权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王秋韵 《法制与社会》2011,(32):261-262,264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制度不能有效化解行政纠纷,追根溯源,原因在于行政审判制度价值追求与目标设定存在缺陷。现行《行政诉讼法》将其立法目的确定为"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该目标设定具有多元性与全面性,却存在内在的紧张关系。本文旨在通过探讨我国行政诉讼制度设计所采纳的理论借鉴与其在实践中的"中国式困境"来寻求目标设定缺陷的根源,进而对行政审判的价值追求与目标设定进行反思与重塑,以行政纠纷实质性解决为视角,以"依法行政阶段论"为理论平台,建议以"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为行政审判制度的唯一价值追求和目标设定,以期达到行政纠纷实质性解决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行政许可的设定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文章对我国行政许可的设定事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认为我国行政许可法在行政许可设定事项上“态度”不坚决,导致行政机关易对行政许可法第12条、13条理解有偏差。建议应把行政许可法第12条、13条设定行政许可的内容分成两部分表述,把普通许可和特许规定为应当设定,把认可、核准、登记规定为可以设定。对我国行政许可制度改革也提出合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