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一、教材简析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用修订本《)思想政治(三:年级必修)》一书中的第四课第一节第一框的知识内容。  相似文献   

2.
引言的功能     
引言或以具体生动的案例,或以精辟的分析,或以扣人心弦的精巧设问,把你的思绪带进一个陌生而新鲜的课题,使你有一种愉悦的心情和求知的欲望,为你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它起“先行组织者”的作用,主要有如下六种功能:1.构建“支架”。引言为你呈现一个“上位”的整体概念或知识骨架,再按概念的上、下位次序逐层分解到节、框或知识点,这种由总到分的编排设计为你提供一种学习的“支架”,使你学得轻松自然。2.揭示联系。引言揭示课、节、框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它以某些前后左右相通的核心知识为中心,前挂后连,左右贯…  相似文献   

3.
《法律常识》第七课第一、二节和第八课第二节应根据新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内容进行教学。为此,我们保留了现行教材中这些课节的体系和结构,按新《条例》修改了这些课节的内容。 (一)修改了第七课第一节第二个框题和内容。我们将原框题改为新《条例》的制定和公布  相似文献   

4.
听课有感     
我听了一节高三复习课,谢老师的这节复习课,安排还真有道。首先他将上节课重要知识点进行了默写,这默写有助于检查、督促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接下来集体就默写的知识当场进行了订正巩固。这一默写与巩固形式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这样坚持下去,基础知识的掌握应该较为扎实。当然,要  相似文献   

5.
一、说教材(一)本节课内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本节课是苏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兴中华"的第20课"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的第二框。本节课内容在本课三框内容中处于中间位置,也是前后两框的桥梁、纽带。(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珍惜资源的感情,树立节约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资源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高三年级是个特殊年级,这个年级面临着毕业和升学。因此在教学各个环节上都较高一高二年级应有所不同,在作业上当然也要有特色。随着教改和考试改革的深入,高三年级的作业有很多地方值得研究和探讨,过去的一些作法需要在实践中重新予以认识。堂堂课后都留作业有必要吗? 每堂课后留作业好似已成为一般常规,我过去也是这样做的。但近几年来,我越来越感到无此必要。因为每一课书都有几节,每一节中又分若干框。框与框间,节与节间,课与课间都是既可独立成章又有密切不可分割联系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本框题是人教版高一《经济常识》第七课第二节第二框的内容,与上一框家庭消费的内容一脉相承,着重向学生阐明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这是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8.
随着政治学科中考的改革,开卷考试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那么,怎样学习才能适应开卷考试的要求呢?我觉得应把好“三门”。1.看好“家门”。即在立足教材,在全面精读、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将各课、各节、各框的知识点疏理出来,按相互联系的顺序排列,形成知识体系,并弄清各个知识点在材料中的位置,把握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及其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2.适当“串门”。即把握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结合和联系,提高综合能力和知识的横向联系。如与历史学科结合,我们可以利用历史学科中的有关知识来帮助理解政治观点和原…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的形成》是初二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它讲述的都是概念性的知识,学生受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的限制,理解和掌握本框内容有一定难度;而能否深入浅出地组织材料、驾驭教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教法,从而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是对教师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的一个检验。一、教材结构与分析本框内容篇幅短小,内容却不少,包括一个问题:人类社会的形成;两个重要概念:生产劳动、人类社会;三个知识点(略)。教材贯穿着一条主线:人类社会是由猿群转变而来的,人类的形成与人类社会的形成是同一过程,在…  相似文献   

10.
一是“打破沙锅法”。这是指通过对知识的层层质疑来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质疑对于创新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质疑的方法一般采用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可以从课、节、框题切入,也可以从考点切入。例如:对初三政治第四课第二节第五框题《可持续发展与基本国策》,就可以从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为什么要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怎样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展开分析。  二是“爆炒热点法”。这是指对热点问题从不同的侧面,不同角度进行反复分析。例如对西部大开发战略重大时政热点,就可以从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现…  相似文献   

11.
1.整理所学知识点。课堂学习过程结束后,学生可以在学后笔记本上系统整理新学知识点;还可以把新学知识同已有知识衔接成一体;或者是按某一专题进行整理,形成体系化的知识。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分类、概括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系统有序地掌握知识。2.记疑难问题及其思路、答案。这是解决“课上清楚、课下糊涂”的有效办法。3.记漏缺的或没有理解、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这样做,可以避免吃夹生饭,避免积重难返;并可以为以后的学习作好准备。4.记学法得失。学生在学后笔记本上记下哪些方法是适合学习本课时内容的,哪些是需更…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政治复习课课时少,知识点多,课堂容量大。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往往只是简单地把知识归纳出来讲给学生听,或者按照教材顺序"重播"知识,或者采取简单的问答形式再认再现所学知识点,或者利用多媒体课  相似文献   

13.
高三总复习是高中三年的最后冲刺。后期复习如何具体操作,各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绝活”,这里笔者仅对复习如何处理好六个“对子”作一粗浅探讨,以求教于同仁。一、点与面  点即高考考点,大约有一百多个。“面”即整体知识、知识体系,有一框一节一课的体系,也有全书和整个学科体系;有纵向体系,也有横向体系。上百个考点,让学生一个一个把它背下来也并不难,问题就在于这些背下来的“点”都是“死点”,无法灵活运用。因此,复习任何一个考点都必须把它放在知识体系中去把握,这样才能深刻地理解每个考点及其内在联系。比如在复习哲…  相似文献   

14.
这课书,共三个框题:一是“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二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三是“把理想变为现实”。这三个框都有自己的难点,怎样在教学中处理这些难点呢?本文就专门谈谈这个问题。一、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这个框题,要求把什么是理想、理想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理想的作用三点着重讲清楚。根据教材,从理论上并不难讲清楚。但讲完以后,有些学生并不认为一个人必须树立一个崇高的理想,原因是中学生对理想的作用缺乏感性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多给学生点感性材料,帮助他们懂得:一个人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理想,他才可能开始真正的人生,生活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指导阅读目录和前言。俗话说:"纲举目张"。教材的目录和每课的前言就是纲,整册教材或每课的重要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都在其中。因此,每册书新授前,让学生打开目录,浏览目录的内容,然后,教师再给学生讲解各章、节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把握整册书的知识结构;整册书授完后,又引  相似文献   

16.
老师能精心设计并灵活运用恰到好处的结尾,会使学生所学知识具体化、条理化和系统化,并起到画龙点睛、统摄全文、承上启下的作用。1.总结归纳式。对一堂课的内容重点,知识结构和思维方法进行梳理、概括、提炼出要点,使学生对整节课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印象,便于记忆和理解。2区别对比式。将课堂重点内容混淆的知识,进行区别对比,以强化加深学生的印象。3.纲要图表式。将一节课的知识要点高度概括列出图表。图表可事先写在小黑板上或采用幻灯投影片,这种方式的特点是清晰明了、省时高效。4阅读提问式。一堂果的内容,可通过让学生…  相似文献   

17.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巩固新课的目的,我注意引导学生口头复述教材。复述内容根据所授新课来定:或者复述某一基本观点的论证层次,或者复述某一框题的主要知识点,或者复述某一节、某一课的知识框架等等。实践表明,指导学生由点到面、分步复述教材,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其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化学生对所学教材的理解和记忆,达到巩固新课的目的;其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材的逻辑性很强。因此,复述教材的过程,也就是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其三,有利于培养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经济生活》第九课第二框——依法纳税,本框是第三单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经济生活》的一个重点内容。二、教学目标及课标要求1.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含义;理解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正确认识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相似文献   

19.
好的结尾,不仅能使课堂知识形象化具B七,还能起到承上启下、画龙点睛的作用。下面便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关于课堂结尾的尝试:一、归纳式结尾这是一种最常用的结尾方式。通过归纳、概括,使整节课的内容系统化、简洁化,便于学生们理解、记忆。二、悬念式结尾即教师在学完一节课的知识后,通过设置悬念引出下节课要学的知识。这种结尾有助于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这样就衔接了新旧知识,为下节课埋下了伏笔,也促进了学生们的思维延伸,激发了他们探寻新内容的兴趣。三、激励式结尾明人谢榛就有"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之句,激励式…  相似文献   

20.
复习课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现以《资本和剩余价值》一课为例,谈谈自己是怎样处理这课知识的复习的。首先,根据本课内容,制作出以下图表,串通教材内容,使学生弄清课文的逻辑联系。其次,紧扣教材重点,进行归纳总结,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