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虽然我国多部法律和行政法规都在文本中明确提及了公共利益,但没有一部法律和行政法规精确的界定过什么是"公共利益",我国学者结合中国实践分别从公共利益界定的实体规则、程序规则,制度保障等方面入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文在时学界观点进行整合归纳的基础上批判的吸收了部分学者的观点,提出了自己对公共利益界定的相关看法.  相似文献   

2.
公益诉讼制度的程序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危害公共利益的行为日益突出,为了有效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我国有必要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的关键是如何构建其具体程序规则,即必须针对公益诉讼的特殊性,妥善解决公益诉讼的诉前程序、诉讼时效、法院管辖及审判组织、举证责任和调解等特殊程序问题。  相似文献   

3.
周涵 《政法学刊》2023,(4):77-84
我国刑事再审制度以实事求是和有错必纠为指导原则,有助于全面纠正错误裁判,但由于强调对案件客观真实的发现,难以突出再审的救济价值。再审启动规则决定案件能否进入再审程序,但存在启动事由宽泛与程序安定性、启动主体设置与刑事诉讼构造、权利救济程序与国家追诉权行使程序之间的多重困境。对此,我国刑事再审程序应以权利的特殊救济程序为定位重构启动规则,确立再审启动程序的基本原则,优化再审启动的主要规则,针对特殊案件设置再审启动特殊规则。  相似文献   

4.
张军  李佳蔚 《行政与法》2008,3(5):17-22
公共利益理念是行政执法中的核心理念,然而,目前学界对其认识不够理想。对于公共利益的界定、公共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的冲突、公共利益认定的程序等问题也缺乏相应的研究。笔者认为。在以公共利益之名行使行政职权时,应当从实体方面和程序方面界定公共利益,赋予公民一定的救济权利和救济途径,充分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基本生存权。  相似文献   

5.
我国教育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益诉讼制度是保障公共利益和实现法律权利的重要司法制度,也是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的一项新任务。分析教育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困境,借鉴国外教育公益诉讼制度,探讨我国教育公益诉讼的概念、主体资格以及适用范围和情形,可发现从立法层面建立健全教育公益诉讼制度十分重要,将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6.
二十一世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实现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但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由于公共利益范围模糊、政府的自利性等因素。公权力借公共利益之名侵害私人利益的现象大量发生,严重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必须从实体上界定公共利益,从程序上限制公权力的滥用,避免因公共利益的过度膨胀和公权力的无限扩张与滥用,致使私人利益徒有虚名。  相似文献   

7.
公共利益本质是一个程序问题,其内容的界定与保障只有在一个完整的程序中才能进行.我国由行政机关单方面界定公共利益的规定存在弊端,理论倡导各级代议机关确定公共利益的做法不符合我国立法国情,建立征收人与被征收人的协商机制在现有制度下不具有实践的可操作性.我国应建立司法机关对征收程序的介入机制来实现对行政机关权力的合理限制,从而实现征收的公共利益.法国法中由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共同保障征收程序符合公益的制度,同时,为防范法官权力扩张而对法官权力的主客观控制的做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8.
证明责任规则和自认规则是民事诉讼制度中的两项重要规则设置 ,它们共同承载着一系列的程序价值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也试图为我国的民事诉讼构建起完善的证明责任规则和自认规则体系 ,然而美好设想身后似乎总是跟随着令人尴尬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行政简易程序是指行政主体在行政执法中适用的对行政事态进行快速、简捷和超常规处置的行政行为规则。它只适用于特定情形,适用范围包括有利行政行为、紧急处置、案件事实明晰、行政相对人困境等情形。在各种情形中,它都具有降低程序成本、缩短行政过程、拓宽行政裁量权、使行政相对人信服行政权威等价值。构建我国程序简易程序制度,应该研究它在行政程序法典中的定位、其适用条件、程序环节和配套救济制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如何界定物权法上公共利益,并在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寻求平衡,将会是物权法实施过程中可预见的难题之一。目前民法学界对公共利益问题讨论不多;相关领域讨论公共利益也大致围绕公共利益实体内容分析。借助程序理论,本文提出了公共利益界定程序的概念,意即指出在公共利益实体认定模糊的情况下,建立一套以公平、公开、公正为内涵的界定程序体系,才是保障《物权法》第四十二条得以全面落实的有力手段。本文在法律程序理论梳理的基础上,比较了德国、美国的相关程序,提出了公共利益界定程序的相关设想。  相似文献   

11.
窦衍瑞  王珍行 《法学论坛》2007,22(2):107-111
土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稀缺资源,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村发展和稳定的基础.在我国当前的农村土地征用过程中,行政主体具有极大的自由裁量权.公正的程序是防止权力专横和权力滥用的屏障,也是保障农村、农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基本要求.当前我国应当从公开性、公正性入手,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土地征用程序,以平衡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少数 不法股东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和公司形骸 化现象比较突出,直接侵害了债权人利 益或社会公共利益。在司法实践中,公司 股东滥用公司的法律人格的案件也屡屡 可见,但公司人格否认规则作为规制股 东滥用公司人格这种“公司问题”的有效 措施,现行法律并没有规定,在司法实践 中如何适用该规则一直困扰着办案人 员。所以,对该规则的适用要件和程序问 题进行研究,以期在司法实践中得到正 确运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论征收中“公共利益”界定的程序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益征收中公共利益的界定需要一种程序机制。程序论公共利益理论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公共利益界定的程序设计,首先要解决的是界定的主体问题,其次才涉及到具体程序机制的设计。公共利益之界定主体的选择是一个宪法分权问题,须由立法、行政、司法机关通力协作。我国公益征收法上公共利益界定的具体程序机制设计,必须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把公共利益调查与审查作为征收决定做出前的一个独立程序阶段;二是把民主商谈确立为公益界定必须遵守的实质性程序原则;三是把公共利益听证确立为公益界定中必须遵循的一个程序环节。  相似文献   

14.
蔡从燕 《现代法学》2004,26(4):182-189
中国加入WTO旨在积极参与、有效利用多边贸易体制,分享国际贸易增长与世界经济发展的成果。本文从全球治理与公共行政视角出发,认为有必要从法律内容、法律功能、法律价值及法律实现等方面实现我国外贸管理法的范式转换。法律内容方面,实现以实体规则为导向到以程序规则为导向的转换;法律功能方面,实现防御型立法到防御型与进取型立法相结合的转换;法律价值方面,实现“公共利益为导向”到“以私人利益为导向”与“公共利益为导向”相结合的转换;法律实现方面,实现从“政府主导型”模式到“政府主导型”与“私人驱动型”相结合的转换。  相似文献   

15.
宪法文本中"公共利益"的规范分析   总被引:55,自引:1,他引:54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 ,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的张力 ,如何在两者的冲突中寻求合理的平衡 ,实现国家、社会与个人共同利益 ,是宪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公共利益价值的合理认定首先应回归到宪法文本 ,从文本的角度提供解释公共利益的价值基础、基本原则与具体规则 ,使公共利益的实现获得宪法基础 ,避免对公共利益理解上的随意性与主观性  相似文献   

16.
民事强制执行既要实现债权人的债权,也需重视对债务人基本权利和社会利益的保护。在我国的民事强制执行中引进比例原则,既是民事强制执行理论和谐的需要,也是突破现实执行困境的要求。本文指出强调在债权人利益、债务人利益以及公共利益之间进行均衡考量,有利于实现社会总体效益的最大化,文中从引进比例原则精神的角度对此做了初步的分析,以期对我国的民事强制执行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尚属空白,在是否应建立这一规则的讨论中各方观点见仁见智。本文为以刑事法学为视角,试图探寻蕴藏在这一制度背后的价值追求,即保障人权与追求程序正义,并分析我国确立该规则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8.
胡滨 《法制与经济》2009,(4):134-135,F0003
《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是对价格听证规则的一次重大调整,毫无疑问,它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次调整还不能从根本上保障消费者的权利,对政府权力也缺乏有效制约。我国价格听证制度并没有真正走出困境,价格听证问题的解决仍然有待于价格听证程序和决策体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公司人格否认规则的司法适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股东滥用公司的法律人格的现象是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但公司人格否认规则作为规制股东滥用公司人格这种“公司问题”的有效措施,有关法律尚无明确规定。本文拟对公司人格否认规则的适用要件和程序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公司人格否认规则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得到正确适用有所裨益。一、公司人格否认规则的适用要件公司人格否认规则,是为阻止公司独立人格的滥用和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就具体法律关系中的特定事实,否认公司与其背后的股东各自独立的人格及股东的有限责任,责令公司的股东对公司债权人或公共利益直接负责,以…  相似文献   

20.
杜豫苏 《法律科学》2013,(6):184-189
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审判实践中极少运用,基本处于休眠状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非法证据排除的审理程序设计不尽完善。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虽然明确了有关非法证据排除的审理程序,但仍未有明显改观。本文通过抽取某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百件刑事案件为样本,辅之以对法官的问卷调查,以实证研究的进路检视法律设计困境,提出从确立衡平裁判观、补强非法证据排除庭前程序、细化法庭调查程序、明确救济方式、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等方面完善该规则的审判适用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