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世界已走进了网络时代,网络在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显示出它在被作为犯罪手段时所具有的巨大破坏作用。本文就网络犯罪电子证据的若干问题,如网络犯罪电子证据的特征;电子证据的提取;电子证据的认定、采信以及网络犯罪电子证据立法等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21世纪将是一个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是21世纪的时代特征.但是,这种新形通讯技术的突飞猛进,也带来很多问题.各国网络的广泛使用,网络人口的比例越来越高,素质又参差不齐,网络成为一种新型的犯罪工具、犯罪场所和犯罪对象.防治网络犯罪,已经成为计算机领域、法律界必须面对的课题之一.如何抵抗各式各样犯罪手法,如何做到在案件侦破过程中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则成为打击计算机领域犯罪的突破口.本文首先通过对电子证据的理论概述、特征分析,从而阐述计算机犯罪/网络犯罪案件中对电子证据的勘查、收集、提取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网络犯罪中电子证据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皓 《犯罪研究》2007,(2):50-53
电子信息网络技术给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技术本身的准确信和可靠性以及适用的灵便性都是毋庸置疑的,但由安全性问题引发的网络犯罪已趋多发态势。目前,我国对于网络犯罪中的电子证据尚无专门的法律规定,导致了广大司法工作者在办理网络犯罪案件时无所适从。本文尝试从剖析电子证据的本质概念入手,着重就如何在司法实践中开展电子证据的收集、审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网络犯罪属于高技术、高智能的新型犯罪,具有隐蔽性强、手段多样性、作案连续性、覆盖面广等特性,与传统的刑事犯罪相比,其产生的社会危害性更大、更广,加大打击网络犯罪力度已是形势所需.但由于我国立法上的不完善及实践中的不成熟,在电子证据的取证方面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和问题。而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在第48条增加了“电子数据”的证据形式,进一步完善了刑事证据分类.明确了网络犯罪新兴证据材料的归属.这对侦查网络犯罪的电子证据收集、运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电子证据的特点(一)电子证据具有海量存储性。以计算机为代表,电子证据在各种介质中的存储量与普通证据不可同日而语。传统证据中,某个场所、某件物品或某份文件所包含的证据信息是有限的:而电子证据在相同物理范围内所能获取的信息量发生了几何级的膨胀。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生存方式.同时,也带来了日益增多且无法回避的网络纠纷,甚至网络犯罪.因此,即时通讯证据作为网络证据的一种,我们如柯判断他的真实性、可靠性,即时通讯证据的证明需要哪些条件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6.
网络带来技术和社会飞速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增多且无法回避的网络纠纷,甚至网络犯罪。与其他形式的案件不同,因网络行为产生的各类案件,其用于证明待证事实的诉讼证据往往直接来源于网络。故哪些现场中会留存有取证人员需要的网络信息?这些通过网络从不同终端获取的网络证据中的信息如何被发现?诸如此类的问题,近年来已经引起了国内外许多证据法学者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7.
皮勇 《中国法学》2003,(4):148-163
20 0 1年 11月 8日欧洲委员会《网络犯罪公约》是国际社会合作打击网络犯罪的第一个国际公约 ,其主要目标是在缔约方之间建立打击网络犯罪的共同的刑事政策、一致的法律体系和国际协助。该公约第二章“国家层面上的措施”的第二部分“程序法”规定了有关电子证据调查的特殊程序 ,为各国制定电子证据刑事调查制度提供了一套具有开创价值的立法模型。本文对《网络犯罪公约》中的程序法规定和我国相关立法进行了比较 ,并提出了完善我国电子证据刑事调查措施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伟 《法制与社会》2016,(6):269-270
网络犯罪具有犯罪主体和手段多样化,犯罪行为隐蔽性,犯罪扩展迅速,证据毁灭容易等特征,给刑事侦查工作带来挑战,主要表现在对管辖权划分、对刑事证据、对侦查措施适用等方面。为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提高网络犯罪案件侦破工作效率,本文认为刑事侦查中应该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重新构建网络犯罪管辖制度、重视证据搜集与规范化工作、健全网络犯罪技术侦查,并明确侦查机构的职责与权限。  相似文献   

9.
信息网络犯罪往往涉及海量证据,如何审查海量的证据以及认定案件事实是一大证明难题。针对涉众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犯罪数额的认定,规范性文件专门创设了综合认定法。理论上将综合认定法界定为犯罪数额的推定规则并不准确。综合认定法的本质应为推论,是类比思维在证据分析中的应用。证据类比分析的推论规则为:对于数量巨大且无法逐一核实的证据,已经查实的用于证明犯罪数额的证据具有某些特征,如果未逐一核实的其他证据具有相同特征,则也可以用于证明犯罪数额。除了类比的基本原理可以为证据类比分析的正当性提供证成之外,证据类比分析也是“相同事物相同对待”正义要求和相关司法政策的实现方式。基于保障司法证明严谨性的考虑,证据类比分析需要在准确把握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加强精细化应用,同时在规范层面进行相应的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10.
一、新时期贿赂犯罪的证据特点 一是具有单一性特点。从贿赂犯罪实施过程来看,大都是“一对一”的形式,这种特殊的犯罪形式,决定了此类犯罪的证据往往都比较单一,很难像其他刑事犯罪一样,一般都具有两种以上的证据,而且各种证据能够达到互相补充、互相引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和证明体系。 二是具有对证性特点。贿赂犯罪的证据应是  相似文献   

11.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综合认定”犯罪数额并不是放弃印证、允许证明责任转移,从应然和实然的角度分析都应将其理解为,在坚持法定证明标准的基础上对印证模式进行优化与细化。对司法实践中的案例进行剖析,发现在认定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数额时存在因机械印证导致就低认定犯罪数额,抽样取证和审计报告等证据运用不规范等问题。因此,应进一步总结典型案例中通过间接证据相互印证确定犯罪数额的裁判规则,减少对言词证据的依赖;明确抽样取证、部分大数据分析报告、审计报告的辅助证据地位,从法律和专业技术两个层面强化审查;在优化印证、加强推理的同时,加强裁判文书说理,理顺裁判文书说理的行文逻辑。  相似文献   

12.
《政法学刊》2021,(5):5-16
目前司法实践在对跨境网络犯罪的侦查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传统刑事司法协助以外的非正式电子取证手段,但学界对此却一直存在着认为非正式电子取证本身不具有合法性以及其所获电子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证据效力也存在疑问的攻诘。传统的正式刑事司法协作难以应对新型跨境网络犯罪,数据主权与打击犯罪的利益衡平与我国证据立法的空间表明跨境网络犯罪中非正式电子取证应当具有合法性。在此基础之上,对跨境非正式电子取证所获电子证据的效力认定,应当遵从证据能力到证明力的阶层化思路,在证据能力认定中重点考察是否存在《刑事诉讼法》上规定的非法取证情形从而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证明力认定中重视境外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审查与证据补强来弥补最佳证据规则和瑕疵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13.
网络赌博犯罪作为集网络犯罪与赌博犯罪于一体的新型赌博犯罪,具有隐蔽性强、时空跨度大、监控困难、危害极其严重等特点。网络警务是公安部门对网络赌博犯罪所采取的侦查、打击、取证及使用网络技术手段等的警务活动,其重要方面是侦查。提出网络赌博犯罪侦查策略主要有从网络平台入手进行侦查,从人员到案件进行侦查,从赌资流动链进行侦查几种形式,强调刑侦、网监、技侦相结合,建立适时打击的侦查理念;针对赌客登录赌博网站,通过网络赌博集团,利用网络视频等进行赌博活动的,提出相应侦查方法;认为侦查的主要难点是传统证据固定性与电子证据虚拟性的矛盾,侦查管辖确定性与网络犯罪跨地域性的矛盾等。  相似文献   

14.
赵冬 《刑事技术》2005,(6):38-40
随着计算机深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之后,计算机犯罪也以网络入侵、网络诈骗、网络盗窃和盗用知识产权等各种形式出现。打击计算机犯罪的关键是如何将犯罪者留在计算机及相关设备中的“电子痕迹”作为有效的诉讼证据提供给法庭,以便将犯罪者绳之以法,成为目前人们研究、关注及迫切解决的技术问题,这即是计算机电子证据取证技术。它是取证技术人员使用软件和工具,全面地检查计算机系统,以提取有关计算机犯罪的电子证据,并对该证据进行的确定、收集、保护、分析、归档以及法庭出示的过程。1电子证据的特点计算机电子…  相似文献   

15.
受贿犯罪由于它的犯罪主体、行为特点导致此类案件在侦破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要与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犯罪的侦查方法有较大不同,侦破难度也更大,案件证据的特点具有单一性、隐蔽性、证据的不稳定性,需要在案件的侦查过程中全面收集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通过证据的收集与运用来达到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指控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熊志海 《河北法学》2008,26(6):35-40
网络证据是指从不同网络终端获取的信息载体。它是电子证据中一类独特的存在形式。与其他形式的电子证据不同,网络证据可以通过不同地点、不同空间在网上获取。因此,网络证据的收集、审查、认定都有着特殊性。明确界定网络证据的概念、特征,对于更好地开发证据调查、收集的新方法,在司法实践中更好地查明案件事实;对于修改和完善我国立法关于诉讼证据及其运用规则的规定;对于我们从新的角度去理解证据及其相关基础理论问题,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网络赌博犯罪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法学刊》2011,28(6):52-55
网络赌博行为应区分情况分别按照开设赌场罪和赌博罪处理,其犯罪的主体应包括单位。为科学有效地收集网络赌博犯罪的电子证据,在侦查阶段应将电子证据转化为书证、视听资料、勘验检查笔录、鉴定结论等四种形式。  相似文献   

18.
论电子证据的收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的广泛运用,网络犯罪作为一种新型犯罪,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和危害,而电子证据作为网络犯罪的"软肋",为我们侦查网络犯罪提供了依据。电子证据不同于数字证据和计算机证据,其具有传输上的快捷性和内容上的易篡改性等特点,对于如何完善电子证据的收集,我们应从法律规制层面和实际操作层面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9.
对利用网络进行诈骗犯罪的侦查取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铼  雍晓明 《政法学刊》2010,27(1):79-83
近年来,伴随着网络普及程度的提高,网络诈骗犯罪亦日趋严重。网络的开放性、不确定性、虚拟性等特点使网络诈骗犯罪的证据更加复杂多变、网络诈骗犯罪的取证更加困难。面对诸多严峻的取证难的现状,在分析其原因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网络诈骗犯罪取证难的办法和建议,以期突破网络诈骗案件取证的难题,从而有效地遏制网络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件数量日益增长。因该类犯罪的特殊性,案件办理中如何锁定犯罪嫌疑人成为突出问题。当前对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件电子证据的取证、审查的研究探讨已达白热化,但办案实践中对确定案件嫌疑人等证据链的实质性审查还停留于办理传统刑事案件的固有思维。在现有条件下高效、客观办理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件,不仅需要立足于新的证据模式,更需要在新证据类型下探究新的审查模式,才能做到不偏不倚、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