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追求阶层关系和谐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路径。当代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以及由此带来的阶层利益差异、利益博弈、利益冲突,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挑战,强势阶层与弱势阶层分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巨大差异,使我们看到了人民内部矛盾的新形式。必须树立整体观念,追求阶层共赢;坚持统筹兼顾,防止阶层矛盾激化;建立各阶层利益诉求机制,畅通民意诉求渠道;维护公平正义,防止强势阶层伤害弱势阶层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当前呈现出社会阶层固化的趋势,这主要表现在阶层边界的形成、阶层内部认同的形成、阶层之间流动减少、阶层代际传承明显等方面。要从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完善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加快教育制度改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等多方面入手,协调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不同阶层的和谐共处,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3.
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存在阶层之间矛盾比较严重,中间阶层规模较小等问题,这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此,需要发挥党和政府的作用,建立合理的社会阶层流动机制,完善利益表达机制等促进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协商民主是统一战线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方式,在构建和谐阶层关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探索协商民主在构建和谐阶层关系中的实现路径应该从完善协商民主的形式入手,扩大政协协商形式的包容性;培育"两新"组织等非正式协商形式和平台,扩大各阶层利益表达的机会;鼓励支持网络协商民主、自媒体等界面协商形式。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分层日益加剧,出现了阶层分化不平衡、阶层利益多元化、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还不畅通等现象,导致社会各阶层之间对立情绪日趋高涨,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需要加强协商民主建设,鼓励社会各阶层加强对话、讨论和沟通,树立公平正义和双赢互利理念,健全阶层利益表达机制,完善阶层权利均衡配置,消除阶层固化现象,为构建和谐阶层关系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一个健康有序的社会,阶层之间是良性流动的,尤其是从下向上的流动;但是由于各种因素,阶层的边界会因为固化产生封闭,此时各种阶层间的冲突就会频发,犯罪即为表现之一。阶层固化状态与青少年的活跃,尤其是下层阶层青少年改变命运的愿望与行动发生激烈的矛盾,再加上社会解体等原因,这个不易自我控制的群体极有可能发生种种越轨行为。而对上层阶层的青少年来说,因为整个社会的资源有利甚至偏袒于他们,他们也很容易失控,产生各种为社会所痛恨的犯罪。  相似文献   

7.
一个健康有序的社会,阶层之间是良性流动的,尤其是从下向上的流动;但是由于各种因素,阶层的边界会因为固化产生封闭,此时各种阶层间的冲突就会频发,犯罪即为表现之一。阶层固化状态与青少年的活跃,尤其是下层阶层青少年改变命运的愿望与行动发生激烈的矛盾,再加上社会解体等原因,这个不易自我控制的群体极有可能发生种种越轨行为。而对上层阶层的青少年来说,因为整个社会的资源有利甚至偏袒于他们,他们也很容易失控,产生各种为社会所痛恨的犯罪。  相似文献   

8.
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枫 《理论前沿》2005,(14):21-22
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是构筑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加快城市化步伐,促进农业现代化,建立有效的社会流动机制,使较低阶层的社会成员有机会向上流动,从而缓解社会矛盾,再通过职业身份的调整,使以蓝领为主体的职业结构变为以白领为主体的职业结构;调节收入分配政策等等,都是促进中等收入阶层形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中央领导集体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从本质特征上看,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元社会而非一元社会,是一个公民社会而非臣民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而非人治社会。如果用“社会分层”理论来分析,和谐社会应有三大标志:其一,合理的阶层流动机制,而非封闭阻隔机制;其二,公平正义的阶层分配机制,而非贫富悬殊的不公机制;其三,互惠互利的阶层利益机制,而非利益的互损机制。鉴于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必须形成一个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  相似文献   

10.
和谐阶层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在我国社会分层结构发生新交化的过程中,对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如结构不合理、分层机制不合理、流动机制不畅等。我们应树立公平正义和双赢互利的理念,壮大中间阶层,健全利益表达机制,构建和谐阶层关系。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内部一定要由和谐的社会阶层关系做支撑,正确处理社会阶层利益关系是摆在党面前的关键任务.要始终不渝地维护好农民阶层的利益,团结社会新阶层,以人为本,关怀弱势群体,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阶层关系.  相似文献   

12.
社会生活中的人都是分为阶层的,阶层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主要内容和标志,而阶层关系和谐的实质和基础是社会群体之间利益关系的合理和协调。追求公平是人的社会本性,实现阶层关系和谐的根本途径是以物质利益为基础的社会公平,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因此,应当着力于社会公平建设以实现阶层关系和谐,进而至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
适度的阶层分化是社会结构合理的保证,也是社会“充满活力”的表现。利益差异导致社会阶层流动,但差距过大又会造成两极分化,进而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必须强化社会共生机制,建立一个公正、合理、开放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  相似文献   

14.
社会阶层分化对党的执政基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变迁要求我们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工作中转变理念,从“在阶级对抗中找同盟”的思维转变到“在阶层和谐中求共赢”的思维。中国目前社会各阶层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争夺生产资料占有权的阶级关系,作为阶层而存在的各社会群体,都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阶层分化导致执政基础更加复杂,表现在:原来的两大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内部的同质性特征越来越弱,异质性越来越强,分化倾向越来越明显;阶层位序排列与传统的阶级位序排列有比较大的差异,一些阶层的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有些错位;阶层分化中的阶层利益冲突初步显现,阶层的心理隔阂初现端倪。应对阶层分化,巩固执政基础,必须掌握阶层分化态势,控制阶层分化中的利益冲突,通过制度改革保障阶层边界的开放性,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防止产生阶层心理对抗,构建阶层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新整合形成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本文在科学分析我国当前社会成员的构成结构和变化的基础上,提出正确认识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的新变化、新分化、新组合、新矛盾,正确处理各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需要政府加以引导和调控,要通过国家一系列体制、机制的创新,即国家有关部门应创新和制定恰当的经济社会配套政策,推进户籍、就业、人事、社会保障制度、收入分配制度、法律制度等改革,同时调整城乡、区域和就业结构,切实解决社会公平问题,解决贫富差距和贫困问题。使现行的社会阶层结构由中下级阶层偏大的“洋葱头”型向社会中间阶层占大多数的“橄榄”型转变,引导培育形成一个合理的开放的社会结构,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阶层分化伴随着阶层流动,二者交织,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尽管"富二代"、"官二代"、"穷二代"、"垄二代"等流行词语反映出"权利不平等——竞争机会不平等——利益差别"的资源代际传承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这种阶层内部掌控资源的代际传承不是普遍的,断言目前出现阶层固化的普遍现象为时尚早。相比较而言,社会流动依然是社会的主流,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本文分析了新时期阶层流动的脉象,并就进一步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政治稳定是任何一个政治体系所追求的基本政治目标之一。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利益和资源的重新分配使社会成员在利益结构分化的基础上构成了不同的阶层。阶层利益的分化对政治稳定带来了一系列深刻的影响,这些影响既有有利的也有不利的。针对这些问题采取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提高政治制度化水平,增强政治权威基础等对策来保持政治稳定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利益协调是实现阶层和谐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志强 《理论前沿》2006,(22):14-15
一、利益问题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阶层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协调好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则是实现阶层和谐的关键。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社会成员是分群体、分阶层的,任何时候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例外。社会阶层结构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结构,最核心的社会层面,任何统治者要想维护一个社会的稳定,促进一个社会的团结和进步,必须处理好各阶层各群体之间的关系。最近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也是团结和睦的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  相似文献   

19.
公租房制度产生于福利国家与给付行政理念基础之上,当下公租房制度的地方实践呈现多元化的地方特色,囿于我国社会保障立法体系的不完善,公租房制度的构建仅有政策上的导向而无法制规制,因此立法目的呈现多元性特征而缺乏统一而稳定的价值追求与目标设定,在实践层面与原初价值追求渐行渐远。从行政法治构建的角度重新考量公租房价值追求,首要贯彻行政给付理念,以社会公平为逻辑起点,以社会阶层间利益平衡为运作框架,以基本生存状态改善为制度目的,以社会中间阶层的住房权保障为现实路径,以期实现恒久稳定而完善的住房保障制度构架。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保障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保证,关系着全体社会成员的生存状态。社会保障制度是协调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经济利益关系的重要制度。近二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着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徘徊不前、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不断拉大、法律体系建设=受监督协调能力严重滞后的问题。因此,应从财政投入上保持一定的倾斜,加强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结合、加快相关立法进程以及提高经办机构的能力建设等方面着手,合理界定、协调处理各方主体利益关系,齐J心协力共建适应和谐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