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实际上将政治参与意义上的社会治理升级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从治理主体、方式等方面深化了社会治理内涵。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于社会的整合、渗透,实际上经历了义务服从型社会管理、权利参与型社会治理历程,并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进一步升级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其变迁不仅折射了党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更是暗含着解放政治向生活政治的转变以及权力观的现代转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工会要"立足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在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中履职尽责"。就工会组织如何参与社会治理创新,本文从上海工会参与区域化工建的视角切入,梳理了自国企改革以来工会在参与社会治理工作中的发展脉络,总结了上海工会在区域化工建工作中的工作经验和规律,研究提出了工会在新时期以区域化工建方式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具体工作制度和路径。  相似文献   

3.
共享单车具有民众需求量大、政府力量不足、市场供给有利益的特点,近年来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产生社会正面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治理问题。其出现的问题不仅是自身的发展与治理问题,更是新时代背景下各类新生社会现象的代表,更关乎整个社会治理格局的打造。之所以出现诸多问题,主要是因为政府与社会缺乏共建经验、缺乏共治机制及缺乏共享意识,对此政府采取"鼓励发展+规范引导+加强保障"等多项措施进行应对。新的治理路径,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协同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全过程,构建共建体系、创新共治机制、建立共享制度。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20,(8)
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作为一种全民"共建、共享、共治"的新型的社会治理结构性关系和治理模式,其主要包括全民参与的新型社会治理主体关系、共建机制的新型社会治理结构模式和共享成果的新型社会治理目标要求三个方面,它既是对当前社会转型现实诉求的积极承应,也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可以从理念、职责、制度几方面着手,通过治理理念与价值规范的理性重塑,主体职责与角色定位的明确归位,制度机制和法规体系的有效保障促成共建共享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治理,基本遵循了从"社会管理"到"共建共治共享"跨越的创新逻辑,但在现实中,治理"瓶颈"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治理结构没有跟上实践发展、治理主体关系没有及时法定化、治理过程不够协调、治理规范不够完善。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社会治理将在体系、机制、制度等三个方面并进,规范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建体系、创新化解社会矛盾的共治机制,完善民生获得的共享制度,从而开创新时代社会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王劲颖 《党政论坛》2016,(4):36-37,1
培育扶持社会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有利于增强社会活力、形成共治合力,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社会组织工作方面,要向前迈进"三大步",推进社会组织工作精细化。  相似文献   

7.
社会组织在城市基层治理中有着独特的作用。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为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激发居民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的热情,将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纳入社会建设总体格局。通过研究分析社会组织的发展,我们发现社会组织发展优势与不足并存:社会组织迅速发展的同时,质量有待提升;社会组织作用日益显现,但组织结构不平衡;组织人员数量多,但专业型人才缺乏。为进一步推动社会组织健康发展,需要加强社会组织中的党的建设;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增强社会组织活力;强化社会组织能力建设,打造"质量型"社会组织;加强社会基层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贫困治理实践中,精准扶贫的"应然图景"与"实然现状"存在着巨大偏差。精准扶贫工作面临政府行政一元主导、多元治理主体协同共治机制欠缺、政策效果不佳的现实困境。基于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理论内涵,从精准扶贫治理的理念、机制与路径三维向度,重点阐释社会治理格局下的精准扶贫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精准扶贫要坚持共建、共治与共享的治理理念,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一核多元"治理机制,从而满足贫困群体更高层次需求,完善扶贫法律体系,打造"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培养职业扶贫队伍,推动精准扶贫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与专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必须紧扣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充分体现了党对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龙岗区针对如何紧扣十九大关于新时代国内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变,破解社会治理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提出了以创新和规制完善龙岗社会治理之格局,具体从社会领域党建创新、社会治理供给侧改革、社会创新联动机制建设、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培育以及幸福社区建设五个方面,提出了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和路径。  相似文献   

10.
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结构性关系和治理模式,它体现了多种前沿治理理论的综合性运用创新,其内容体系包括三个方面:全民参与的新型社会治理主体关系、共建机制的新型社会治理结构模式和共享成果的新型社会治理目标追求。这一新型社会治理格局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内容体系上的全民参与、共建机制和共享成果外,还需要一个集管理、技术、法律为一体的综合化实践推进对策,即强化以信息化治理为基础的技术支撑,推进以精细化治理为手段的管理深化,完善以法治化治理为保障的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1.
《求知》2021,(3)
正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天津市和平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通过打造社会组织孵化中心,主动对接社会需求,围绕群众生活中的困难事、操心事、烦心事,对社会组织进行孵化培育、引导提升、监督管理,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精准化服务。  相似文献   

12.
《科学社会主义》2021,(2):145-152
媒介权力作为一种备受关注的社会权力,在国家治理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本文分析了新时代媒介权力治理在助力国家治理效能中的地位和作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加强媒介权力治理助力国家治理效能提升的现实路径。必须把党管媒体原则贯穿于媒介权力治理的始终,发挥好主流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媒介权力治理的作用,创新媒介权力治理话语体系,在提升媒介服务能力中加强媒介权力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媒介权力治理格局,使媒介权力治理在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詹国彬  陈健鹏 《政治学研究》2020,(2):65-75,M0005
党的十九大报告针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思想,倡导在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领域引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打造基于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新型环境治理模式,为解决日益复杂化和动态化的环境治理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实践中,多元共治模式面临着环境治理权力结构安排不尽科学合理、跨部门治理主体间信息共享和协调性差、政府监管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不足、企业主体性作用发挥不够以及社会力量参与的有效性和有序化偏低等诸多挑战。为此,需要从厘清多元主体职责分工、创新生态服务投入机制、优化环境治理协同机制、提升政府环境监管效能、引导社会力量有序有效参与等方面完善相应的制度安排,以推动新型环境治理体系高效运转起来。  相似文献   

14.
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而且也体现了对人民创造历史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和对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坚定追求。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来源于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当前民族地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存在诸多不足,为此,民族地区要通过凝聚新共识、创新理念、新机制和打造多元治理格局,构筑民族地区人民为中心共建共治共享新治理。  相似文献   

15.
作为社会资本的一部分,我国的农村社会组织一直处于发展较为薄弱的阶段。进一步发展农村社会组织,乡村治理既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乡村治理能力的关键,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为此,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本文着重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并从减少行政干预、健全法律机制、提升专业能力三个方面给出了具体建议,从而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16.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显著优势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制度体系中的三个关键要素,党的领导、民主协商和科技支撑是将这种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主要着力点。应以基层党建为抓手,不断提升党在社会治理中的政治领导力、思想领导力与组织领导力;以协商机制建设为突破口,切实发挥社会治理中民主协商的整合作用;以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为原则,落实科技对社会治理的支撑作用。这些举措在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同时,也将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制度走向更加成熟和定型。  相似文献   

17.
在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中,"三社联动"是"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目标的有效实践探索。然而"三社联动"的发展正面临着社区居民参与治理能力不足的严峻挑战。社区培力机制恰以专业化辅导提升居民参与治理的能力,是一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辅导机制,更是一种完善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创新机制。社区培力机制通过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集聚社会组织力量以合作的方式服务于社区、促进社会工作职业化、在地化发展等方式,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奠定坚实的民众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上海市委在《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通过党建引领,推进社区共建共治和居民自治","充分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群众活动团队作用,广泛集聚力量,开展社区共治。"在实践中,如何将党的建设、群团培育和社会自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党建引领自治共治的活泼、有序格局?浦东新区沪东新村街道近年来的群团党建工作进行  相似文献   

19.
正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开拓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思路,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是一项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路街道围绕项目平台做文章,基层政府、驻地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到社会共治项目平台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之路。一、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紧迫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  相似文献   

20.
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须依托于科学的理论参照。协同治理作为治理的内生语义与核心要旨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问题导向性、跨学科吸纳性、治理理念上的共治共建共享性。协同治理与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在现实国情、政治文明推进、人本政治目标构建三个维度上具有耦合性。当前,应当从树立党委政府统筹主导和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的协同理念、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制度平台、合理配置社会治理资源以激发治理主体的创新活力等方面着力,来推进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