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佚名 《法制博览》2010,(7):51-51
人们都知道相扑运动是日本的国粹,其实在中国古代也有相扑。只不过叫法不一,有称“角抵”的,也有叫“争交”的。不过在宋代,却正儿八经地叫相扑,而且开展得还相当热闹,不仅有男人参赛,更有女流加盟,是坊间颇受欢迎的一种大众娱乐形式,连皇帝都愿意屈尊驾临民间乐园“瓦子”一睹为快。  相似文献   

2.
和平主义思潮是战后日本社会思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日本政治中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1960年代后期,从国家与社会和个人的关系角度出发,日本出现了以市民主义思想为理论基础的新和平主义理论,并成为像“越平联”这样的和平运动的指导思想,代表了日本和平运动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在市民主义的基础上,还出现了强调个人在战争中同时扮演“受害者”和“加害者”双重角色的和平主义思想。市民主义思想对当时日本和平运动的发展、和平意识在民众中的深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越南战争期间反战运动的发展,并对此后日本的和平主义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市民主义思想对和平运动的影响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论日据时期台湾民众对“皇民化运动”的抵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为加强对台湾社会的控制,实行了“皇民化运动”。“日本殖民者在台湾实施‘皇民化运动’,是一场对殖民地人民的强制同化运动,它严重侵犯了台湾同胞的生命财产和自身利益,日本殖民者妄图把台湾人塑造成对他们俯首贴耳的畸形‘日本人’。他们的倒行逆施,对于广大的台湾同胞来说,只能引起强烈的不满和反抗。”随着日本的战败,这一运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长期以来,海峡两岸的学者对这一运动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也出现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但多着眼于“皇民化运动”本身及其危害,而对台湾民众对“皇民化运动”的抵制则较少涉及,笔者试图对此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1994年1月1日,萨帕塔民族解放军在墨西哥恰帕斯州发动武装起义,登上了世界政治舞台。萨帕塔民族解放军的存在和发展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墨西哥的新自由主义实践及恰帕斯经济、政治和社会等一系列问题综合作用的结果。2005年,萨帕塔人发布了《第六次丛林宣言》,明确提出了反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立场。作为一个反资本主义体制的新型印第安农民运动,萨帕塔运动对当前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抗议和挑战以及对新体系的探索,对世界左翼运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郎成平 《法制博览》2011,(16):75-75
日本人最喜欢来中国偷东西,他们偷什么呢?他们把景泰蓝偷到日本去仿制,做得非常好。他们看上了我们的五粮液和泸州老窖,于是又来偷。  相似文献   

6.
曹志才:1947年11月23日出生,1991年1月从事工会工作,高级政工师,现任北京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工会主席。 最喜欢的运动:登山 最喜欢的格言:觉悟比素质更重要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2012,(26):44-45
2012年12月,招商银行信用卡发卡量突破4200万,境外刷卡额名列同业前茅,而这一年也正值招商银行信用卡发卡十周年。此前,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联合清研灵智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一财网、腾讯网发起的信用卡用户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330名持卡人最喜欢的信用卡中,调查显示25.04%的调查者最喜欢使用招商银行信用卡,其中17.62%最经常使用该银行的信用卡进行消费,其次是工商银行信用卡和建设银行信用卡。  相似文献   

8.
社会运动这几年在世界各国频繁上演,而我国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也必将触及不少人的既得利益,引发各类社会运动。本文便试图分析社会运动产生并演变为骚乱和革命的原因,并探究其内部的转变特征。借鉴国外经验,探索出一个在依法治国的大框架下,妥善引导并控制好社会运动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简析日据晚期的台湾“皇民奉公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纯 《台湾研究》2002,(1):75-80,49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后,台湾即成为日本对外侵略的前进基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一度席卷东南亚,台湾的战略地位更显突出。它不但是日军陆海空三军补给线的中继站,而且是重要的军需生产基地和兵源补充地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自1937年即在台湾开始推行“皇民化运动”,后在此基础上,于1941年4月19日在台湾成立了“皇民奉公会”。笔者不揣浅陋,在查阅了有关档案史料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拟对日本在台湾成立“皇民奉公会”的目的及其职能、组织机构,1941年至1945年间“皇民奉公会”在台湾的所作所为及其影响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并祈指教。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学界通常将战后日本的护宪运动与护宪思想不加区别地等同于"和平主义"运动与思想,但实际上,战后日本的护宪运动及其指导思想具有更加复杂的特点与变化过程。战后知识分子护宪运动的思想基础并非一般所论的放弃战争、消灭军队的"和平主义",而是基于新宪法中所规定的国民主权原则的民主思想。进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护宪运动(尤其是知识分子护宪运动)影响力衰退的主要思想原因,也并非和平主义思潮的衰退,而是护宪运动主体的国民主权思想的式微。  相似文献   

11.
双周·锐评     
《南风窗》2003,(20)
全球“反对F1与烟草结盟”请愿书 吴仪女士: 我们写信给您以表达我们的忧虑。因为许多国家的政府已经禁止烟草赞助,上海F1赛事将成为烟草行业一项重大的全球赞助项目。 有明确证据显示,F1与男孩吸烟密切相关。癌症研究运动1997年的一项调查,研究了英国1063名12~13岁的男孩。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吸烟的男孩中,把赛车作为他们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12.8%在  相似文献   

12.
赵博渊 《南风窗》2010,(13):90-91
同样的内容,各国观众的反应不尽相同,恰恰能体现出各自在现实中的政治处境:现实中的日本人不太关心政治,所以猎奇感一过宫廷戏便后继乏力了;现实中的中国人经历了不少政治运动,对政治有着近乎本能的敏感,这也是宫廷戏在中国格外流行,且更注重表现权谋之术的主要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政治传统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群体性事件为代表的社会运动,正成为转型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那么,近现代中国社会运动形成的遗产是什么?对今天的社会运动有什么影响?2008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于建嵘教授应美国著名中国问题学者裴宜理(Elizabeth J.Perry)教授的邀请访问美国。双方就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农民起义、共产主义革命所形成的政治传统、以及当前中国的政治文化与发展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现将对话整理摘编成文,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以后,日本社会主义运动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一样进入了一个低潮期。社会主义阵营的势力大幅衰退,不仅不能对保守势力构成威胁,甚至连生存都存在很大问题。为了适应国内外形势,日本各社会主义政党不断调整各自的纲领政策,极力淡化意识形态色彩,并逐渐走出困境,重新成为日本政坛牵制保守势力的主要力量。尽管如此,日本社会主义运动要步出低潮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以后,日本社会主义运动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一样进入了一个低潮期。社会主义阵营的势力大幅衰退,不仅不能对保守势力构成威胁,甚至连生存都存在很大问题。为了适应国内外形势,日本各社会主义政党不断调整各自的纲领政策,极力淡化意识形态色彩,并逐渐走出困境,重新成为日本政坛牵制保守势力的主要力量。尽管如此,日本社会主义运动要步出低潮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6.
今天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危机看起来似乎遵循了波兰尼在20世纪上半叶所提出的结构逻辑,但是,由于建立在虚构的商品化这种动力学的基础之上,因而它并不能够证明波兰尼式的政治逻辑,表现出双重运动的特点,即一重是自由经济运动,另一重是社会保护运动。文章提出了"三重运动"模式,认为目前解放运动是缺失的第三重运动。三重运动模式是为了断定在三极结构中每一极在本质上都是摇摆不定的,都存在与政治危机其他各极相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熊建 《法制博览》2010,(18):80-80
最近几十年,中国人把《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并称为“四大名著”。中国古代小说能称得上名著的何止这四部?《儒林外史》、《聊斋志异》、《孽海花》……哪个不算?区别就在这“大”——伟大。四大名著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在小说方面的最高成就,是中国古今各阶层人士最熟悉、最喜欢的艺术巨著,像四面镜子,映照出中国人的某些文化、心理特质。  相似文献   

18.
《南风窗》2016,(14)
正我认中国和韩国,甚至整个亚洲地区在文化方面都有类似的渊源,所以不同于欧美各国,以人为主的经济模式都有其实行的空间及可能性。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日本"经济产业省能源产业厅"组建由专家学者组成的特别调查委员会,并于2014年4月发表《日本能源战略规划》,橘川教授作为此调查委员的创始人之一,参与并起草了此报告书的核心部分。并于2015年4月的日本国会众议院会议中发表报告书。国际上对日本研究的热潮出现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1991年日本经济泡  相似文献   

19.
儒学自清初由中国大陆传入台湾以后,一直没有出现过断裂现象,哪怕是在日本占领时期,在占领当局的民族同化政策压制之下,儒家思想仍然在民间社会中顽强地存在着。1949年国民党去台后,曾在台湾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此举虽然有其十分明确的维护政治统治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6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新社会运动与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是两个同时发生但在原因、主体、斗争目标、运动形式诸方面各不相同的运动.新社会运动在文化、社会和政治各方面的后果和影响,能够为我们观察改革开放30年后的中国提供有意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