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政绩是领导干部从政的业绩,是领导干部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德才素质的综合体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求真务实,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必须坚持“两个务必”,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顾全大局,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最高目的,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正确的政绩观指导下为人民建…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引领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的发展观。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和坚持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正确政绩观,才能真正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造福于民。  相似文献   

3.
王刚 《唯实》2008,(5):17-19
正确的政绩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要通过正确的政绩观来加以贯彻落实。用正确的政绩观推动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扩大政绩考评中的民主,坚持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相似文献   

4.
领导干部“政绩"问题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学德 《学习论坛》2003,(11):20-22
领导干部的“政绩”是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客观体现。因此,领导干部的“政绩”是对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工作能力进行考核、评价和对领导干部提拔使用的一个重要依据。如何科学地界定、认知、评价领导干部的“政绩”,领导干部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政绩观”。确实是一个值得认真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应当以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领导干部“政绩”的根本标准;人民群众应当是领导干部“政绩”的最好检验者和最高裁决者;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树立执政为民的“政绩观”,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珍惜民力的“政绩观”,科学的“集体政绩观”和自觉奉献的“政绩观”。  相似文献   

5.
新的形势和任务,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观,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统一起来,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引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用正确的政绩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朱明仓  黄吉伍 《党建》2009,(10):52-52
正确的政绩观,反映了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那么,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主要靠什么呢?一靠学习理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要用科学理论、科学知识充实头脑、增长本事。古语曰:论先后,知为先。知之深,行愈达。科学发展观是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的根本内容,而实践好科学发展观,首先要通过学习知道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实质。  相似文献   

7.
党中央强调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胡锦涛同志就这个问题多次作了深刻阐述,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可能落实正确的政绩观;而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也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也不可能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我们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的有关精神,牢固树立、切实贯彻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一、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提出,有着历史必然性和现实针对性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8.
张弛 《理论导报》2010,(5):11-11
<正>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使各级领导干部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优良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  相似文献   

9.
张玉亮 《党建》2009,(4):48-49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  相似文献   

10.
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是党中央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共同要求,是每一位领导干部在为党和人民创造政绩的过程中必须始终不渝实践和解决的人生课题。必须正确把握政绩观的科学内涵和评判政绩观的基本要求。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证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把世界发展的先进理论与我国发展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的重要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现的纲领,是发展的主旨、主题和主线。准确理解和把握什么是以人为本,为什么要以人为本,怎样实现以人为本,对于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端正发展方向,增强发展动力,提高发展成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吴松 《理论建设》2020,36(2):41-48
习近平关于分配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坚持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论创新。习近平关于分配的重要论述将生产与分配、国内与国际、公平与效率、目标与价值有机结合起来,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站在新发展理念的立场上对其进行阐释,主要包含坚持与时俱进,推动分配理论制度创新;不断协调分配失衡,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目标;坚持绿色生产,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坚持分配的国际视野,回应国际不合理分配秩序;坚持共享发展理念,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乡镇卫生院改革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我国,乡镇卫生院具有公益性,同时也具有营利性。在长时期的改革中,由于其经营和管理机制滞后于改革步伐,导致其陷入了重重困境。乡镇卫生院要走出困境,政府必须做到:坚持“保”的思想,集中精力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坚持“放”的思想,大力兴办乡镇医院;坚持“退”的思想,循序渐进地实行“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4.
新发展观与“以人为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工业化时代以来,在发展问题上,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强烈反差,人们的认识愈来愈清晰发展的真正含义是人的发展,即以人为本的发展,这是新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改革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片面的发展观曾使山西的经济发展迷失了方向,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则更新了山西的发展理念,使山西省委省政府确立了正确的政绩观、群众观、人才观和发展观,从而为山西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只有正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整合资源延长产业链;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对企业发展重新定位,先做强再做大,才能把山西的经济发展不断地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总书记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新的更高要求。从这五个方面着手,就要强化政治意识、坚定政治立场,增强自身素质、提高领导水平,加强党性修养、为民务实清廉,强化宗旨意识、赢得群众拥护和支持,坚持科学发展、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社会利益格局,利益关系的调整,利益矛盾凸现,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意义越来越强烈,领导干部应以什么姿态应对群众利益诉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利益原则为指导,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理性认知群众利益诉求;真情倾听群众的利益诉求,积极回应群众利益呼声;以为民谋利为己任,以帮民解困为荣悦,以未尽职责而愧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为人民群众公平公正合理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现实,让人民群众满意,让人民群众更加积极地为创造我国社会发展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贡献最大的潜能和智慧!  相似文献   

18.
执政绩效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保持国家和平与发展经济、提升综合国力的绩效;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绩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绩效;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绩效;执政成本降低的绩效。科学评价党的执政绩效应坚持三条标准: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符合执政高效率和低成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创先争优中要带头贯彻实施"十二五"规划,而且要推动广大人民群众贯彻实施"十二五"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党的建设与党的事业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在创先争优中贯彻实施"十二五"规划必须加强对"十二五"规划的学习宣传,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努力维护、实现、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多作贡献。  相似文献   

20.
人民性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国家治理需要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在应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需要坚持人民性这一价值性思维,人民性思维是在历史动态发展及现实需要中逐步形成的理念。国家提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人民利益至上、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等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将“人民性”蕴含于国家建设中,从现实问题出发,围绕人民这个核心词分析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突出难题并实现有效应对,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最终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耦合这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标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