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党建知识     
《党建文汇》2014,(4):16-16
首次将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继从十二大至十五太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之后.党代会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报告。  相似文献   

2.
马倩  李远 《世纪桥》2013,(9):64-65
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本文试图从涵义、产生背景、现实意义以及路径选择几个角度来探讨“美丽中国”这个伟大的战略构想,希望能为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这一理论写人报告,而十八大报告更是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并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建设并列,把生态文明建设定位于总体布局的高度,体现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也彰显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是继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写进政治报告后,对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讲话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和“战略任务”的高度,首次深刻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篆刻     
十八大报告专门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题,独立成篇地系统析论生态文明建设,将之跃升至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尤其于报告里,我党首次亮出了“美丽中国”之新词,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受到了方方面面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6.
秦慧杰 《世纪桥》2013,(1):5-6,25
本文从生态文明建设在党的执政战略中的理念定位、策略定位和政策定位三个方面阐述了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举措。阐述了“四大战略”部署“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新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纲领。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深刻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观的内涵及我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积极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路、对策,有利于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必将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新的引擎。永泰县作为福建省重要的生态区,要充分利用生态优势,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在更高的起点上推动县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走出一条不同于发达地区的绿色崛起之路。  相似文献   

9.
范颖  汪子人 《学习月刊》2009,(16):47-48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谈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时.首次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写进政治报告彰显新的执政理念.也意味着生态文明将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由此.系统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对于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构建、观念转变及实践抉择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建设生态方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地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提出来,这是我们党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政治纲领。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11.
在党的十七大中,胡锦涛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2.
王昕  魏玮 《学习月刊》2013,(2):53-5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设美丽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标志着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知达到了新的高度。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并对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作出明确要求和具体部署。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并对其主要任务作出部署,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杨英杰 《学习导报》2012,(23):63-6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昭山示范区是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和湖南省“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五个示范区之一。在探索“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昭山坚持“科学定位、保护第一、高端规划、有序开发”的理念,以“五化”标准推进昭山“两型”建设。  相似文献   

15.
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不仅再次论述生态文明,而且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通过对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的分析,提出对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一、“生态文明”观的基本内涵和传统“生产力”定义 1.“生态文明”观的基本内涵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霞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刘贵忠 《当代党员》2012,(12):62-63
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特别是响亮地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态环保规律的认识进入了新境界。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即“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强调:“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强化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理念”。“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精神实质就是:既要求保住青山绿水,为贵州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廖少华 《当代贵州》2012,(35):27-27
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作为重要部分,在第八部分作了专门阐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由“四位一体”上升为“五位一体”,这在我们党历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是从未有过的,足以看出党中央对中国生态环境的忧虑与重视。有些提法令人振聋发聩,比如说,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被写入党代会报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创新,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